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268)

【一直到北宋时期,科举糊名制度才被正式确立,得以让更多平民子弟有机会得到晋升的机会。】

【发展到现在,我国很多正规考试,如中考和高考等,也都是采用糊名的方式,这样也更加的公平公正。】

汉朝未央宫。

“糊名啊……”

刘彻点了点头,这倒是个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

不以人名和身份为关注点,只重点以才华论取,才能筛选出更多的人才来。

看来这科举考试仍有许多需要注意和研究的地方。

还得结合当下的情况来定。

【说起来,温庭筠帮人作弊的能力好到了什么地步?】

【据说有一次主考官特意看着温庭筠,都没能防住他帮人作弊,而且还是成功帮助了八个人作弊。】

【以至于朝廷无法再容忍这种事,于是以温庭筠扰乱科场的罪名,将温庭筠给贬为了隋县尉。】

【不过温庭筠有一点小幸运的是,他当时认识了一个叫徐商的官员,对方很欣赏温庭筠,于是就将温庭筠调到了自己身边当幕僚,后来徐商当了宰相,温庭筠也就顺势被调回了都城,然后做了国子助教。】

【但这点小幸运也就到这里了,因为继徐商之后,又有一位叫杨收的当了宰相。

《旧唐书》上记载,杨收生活奢靡,还纵容家奴仗势欺人,总之人品堪忧,不是什么好人。】

【温庭筠其实也没主动招惹对方,但坏就坏在,有一次温庭筠主持国子监秋试,然后公示了考生的文章,虽然用意是在表示公平公正,但这些文章里面,有很多讽刺当时社会现状,批判权贵的内容等,这不就相当于直接打人脸上了嘛。】

【而其中职位最高的,就是杨收了。】

【所以杨收又将温庭筠贬到了一个叫方城的地方,不久之后,温庭筠就在这里郁郁而终了。】

秦王宫。

嬴政不由得摇了摇头,竟然又是得罪权贵,命运如此吗?

还有当时的唐朝,听上去可真是乱得不行。

说起来,这科举考试,是不是也要考察一番人品才行?

想到这里,嬴政不由得看向小屏幕。

他方才叫人去科考相关模块下留言,想询问资料库中可能没有记载的一些细节问题等,也不知现在有人留言了吗?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之下,嬴政也不由得倏然挑起了眉——

虽说天幕最终会评选出最优解的答案,但回答过问题的留言,也仍会出现在留言板的问题下面,而且所留言的人,都会自动标注出人名和朝代,这人名倒没有多少值得关注的,但这标注的朝代和这回答问题的内容……

唐朝人和宋朝人吵起来了?

非针对个人提问,在这种相关模块的留言板下提出问题,能发评留言的,都是资料库权限功能可开启的朝代,被评出最优解的答案,可能还需要开启留言板的权限功能才能查看,但其余人的留言回复,倒是资料库功能开启就能查看。

虽然目前还不能互相交流,但光是看着……

有一宋朝人说,唐朝人回答干什么,他们宋朝的科举制度更完善,毕竟连天幕都认证他们的糊名制度,结果就是唐朝那边看见不干了,又有好多留言出来……这一来二去,竟是各发各的,也是吵了起来?

连问题都不回答了,直接吵起了架。

嬴政看得也真是满脸无言。

竟还能发生这种事……难怪天幕要评出最优解答案了。

否则光是在其中找出真正有用能用的答案,都要查看和翻阅半天。

不仅嬴政注意到,其他朝代也好多人注意到。

毕竟就算留言板功能还没开启,但开启了资料库功能权限的朝代,也不是少数,更何况自从留言板功能出现后,他们虽然还不能留言,但还是很关注秦朝那边的留言的。

结果哪成想现在唐朝和宋朝竟是吵了起来。

也真是……奇妙。

对此,李世民不禁抚了抚额。

不过一阵无言过后,心想科举制的糊名问题,他这边还是要赶快落实才行。

但是话说回来,宋朝那宋词的振兴发展,不也是从他们唐朝人开始的吗?

这温庭筠可是唐朝人。

唐朝的词人。

【先前说过,温庭筠是诗人,也是词人,但要真说起来,奠定温庭筠在文坛地位的,还是因为他的词。】

【也就是自温庭筠开始,文人才越来越多的开始填词创作,从而振兴了词坛文化的发展。】

【而要具体说温庭筠写词的主要特点,那就是其词中的主角大多都是女子,所以用词很是艳丽,比如温庭筠写的这一首《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后来五代十国的时候,就有更多人模仿温庭筠的这种填词风格,我们之前说过的《花间集》也就是在此诞生。】

【但也由此,不难看出《花间集》的局限性和缺点——就是很多词基本上都是用来酒宴助兴的工具,于是使得词在这时候的发展,多为有关儿女情长和权贵生活的内容,说白了,就是格调相对而言还没上去,很是世俗风。】

【那是谁把词的格调给提高上去的呢?】

【这个人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先前我们也提到过对方,就是冠着唐朝后代说法的,南唐后主——李煜。】

汉朝未央宫。

刘彻又下意识去看那条已经走偏了的问题回复——

唐人:“南唐后主李煜,也不是宋人。”

宋人:“那也不能算是你们唐人,天幕之前都科普过了。”

唐人:“那又如何,你们宋词的发展,不还是从唐朝这里演变过去的。”

宋人:“但科考相关的细节问题,你们唐朝连糊名制都没有,回答岂不是误人子弟?”

唐人:“不过是越往后发展越完善,有什么可说的。”

宋人:“可明朝的科举内容是八股制考试。”

明人:“……”

关他们什么事?!别以为他们都看不见相关模块留言板下的回答好不好!

刘彻简直看得乐呵极了,心想这留言板的功能,哪怕最重要的权限功能还用不了,但现在至少也看得很令他愉悦。

不过还是要尽快开启才是,这亲自提问,没准儿乐子更多。

【李煜,可是被称为“千古词帝”,他的词在晚唐五代的词中可谓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的影响很是深远。】

五代十国的众人:“!!”

摩拳擦掌也想要留个言,但突然发现,大多连资料库权限都没开启……

真是怎一个憋屈说得。

【对于宋词的发展,李煜所作的词,可以说是起到了“抬高格调”的作用。】

【这个“千古词帝”的称谓,可不是浪得虚名,在历史上,着实是得到了很多文人的认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就曾这样评价过——“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绕烟水迷离之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