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38)

【可大唐,这是大唐啊……】

【让人如何能甘心放弃。】

天幕一声叹息,继续说道:

【最后城破之后——张巡与许远等三十六人被俘,仍不肯投降,最终一同遇害身亡。】

【彼时叛军撬开张巡的嘴,发现只剩下三四颗牙齿,张巡仍大声斥骂——】

【“我为君父义死。尔附逆贼,犬彘也,安能久哉!”】

男儿一死而已,不能向不义之人投降!!

【这十个多月的睢阳苦守之战,苦的是将士,苦的是百姓,守的是气节,守的是大唐啊!】

【而大唐,大唐都做了什么?】

【连被策反的叛军都死心塌地跟着张巡守城,而大唐一些人,却都持观望态度,不肯救睢阳之围!】

【他们在拼死守着大唐最后的防线,甚至到最后杀人而食,可大唐……他们把这座孤城抛下了。】

【最后,城将陷之际,张巡向西叩拜说——】

【“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

哪怕死后也一定要变成鬼来斩杀叛贼!!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我世唐臣,守忠义!】

【我为君父义死!】

【保守孤城,以答明恩!】

【为君,更为大唐!】

【他们对得起大唐,对得起君主,可李隆基,你可对得起他们?!】

对不起!

如何能对得起!!

李世民紧紧闭了闭眼睛,眼中湿意痛意仍分外鲜明!!

李隆基!!

你对得起吗?!

……

李隆基喉间门再次涌上了腥甜涩意。

他对不起……他对不起!!!

【安史之乱后,损耗了大唐一半国力,大唐由盛转衰——】

【天可汗威名不再,再也不能震慑周围的少数民族。】

【至此西域逐步丢失,丝绸之路为之断绝……直至我国成立后,才彻底收复西域!】

“西域!!”

刘彻猛地一拍桌子,怒气勃发:“西域竟然逐步丢失了?!”

其余大臣也是脸色尽变。

西域有多重要,汉朝付出了多少心力物力人力兵力!!

就因为你李隆基,西域竟至此逐步丢失了出去?!

丝绸之路也为之断绝?!

刘彻继而咬着牙:“李隆基——”

【李隆基,你坠了李世民天可汗的威名!】

【你让这盛世大唐急转而下,荣光不再!】

【你让庶民百姓于百年之后再经战乱之苦,流离失所!】

【你看看那众多将士,你听见他们为君为国,而将性命抛诸脑后,不顾一切的厮杀喊声吗?!】

【你可知当西域最后的据点龟兹被攻占之后,唐军全员战死!】

【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生是汉家人,死亦大唐魂!】

【那尽是白发兵啊!而他们一直到死,都在死守着大唐万里之外的孤城!!】

【李隆基,你该死啊!!】

“噗——”

李隆基猛地吐出一口血来,脸色瞬间门怆然灰败下去。

他……

他真的该死啊!!

大唐守住了又如何,已然千疮百孔,荣光不再,由此——衰落覆灭将会是显而易见,不可逆转的事实。

而他对得起谁,他谁都对不起!!

他是……大唐的罪人啊!

第25章 @万民

【最可惜可悲可叹的,不是一直都是暴君昏君。】

【而是明明有明君之相,却偏偏沦为昏君之流!】

【李隆基啊,你何其可悲可恨!!】

李隆基又骤然吐了一口血出来。

明君……

昏君……

他果真是可悲又可恨!

一时之间,脸色竟是更加灰败颓唐。

“陛下!!!”

“陛下——”

高力士等人见此情状,连忙高声疾呼——

“快叫太医!!!”

李隆基嘴角染着血,脸色灰白,双目通红,哑声低喃道:“朕真的该死啊……”

“——陛下!!”

高力士哭着下跪求道:“陛下,不要听不要看了吧,陛下!!”

“不……”

李隆基深吸一口气,嘶哑着声音:“朕要继续听下去,看下去,朕要……”

朕要永远牢记今天这一切!!!

【公元808的冬天,安西军的最后一战。】

【在这之前,这只军队,已经在西域坚守了近五十年之久,他们守着安西四镇,他们守着大唐,守到面黄肌瘦,头发都白了,守到和大唐再次断了联系几十年之久,守到……连大唐都以为他们早已被吐蕃全部歼灭。】

【他们原本可以就此解散,可以在当地安家立业,过着平淡且安定的生活。】

【可他们是大唐的军队!】

【生为大唐生,死,亦为大唐死!】

【他们是唐人啊。】

【于是——即使在与唐朝已经失去几十年联系的情况下,这支安西军,也足足在西域坚守了五十年之久,直至白发苍苍,也依旧要拿起武器与吐蕃军殊死拼搏!】

【那最后一战,没有一个人投降!】

【他们死,也要战死在沙场上!那是身为唐人的荣耀,那是身为唐人的气节!!!】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独抗五十载,怎敢忘大唐?】

【他们怎敢忘大唐啊……】

汉朝未央宫。

刘彻轻叹一声:“大唐……”

强汉盛唐,强汉盛唐……

这强汉还未知具体模样,可这盛世大唐之景……这盛唐之气节!!他今天算是见识到了。

秦王宫。

嬴政感触更深——

他始终没忘此次视频的延伸专题之名——《守业更比创业难》。

那隋炀帝杨广,失民心,则群起而攻之,失天下。

那唐太宗李世民,得人心,短短二十年创盛世之景,上下齐心,盛世大唐之名永存不朽。

而这唐玄宗李隆基……他负了天下,可天下人却不愿负大唐啊。

原来帝王负业,却可有天下人甘心守业——哪怕明知前路荆棘遍布,犹如深渊,哪怕明知会为此付诸生命,也心甘情愿为那心中之愿景而拼死一搏……这就是李唐天下的不屈气节?这就是盛世大唐赢得的民心所致吗?

【无独有偶——】

【安史之乱让大唐由盛转衰,王朝更迭不可逆。】

【公元880年,唐朝国都长安,再一次危在旦夕。】

【衰败的晚唐,它的国君——昏庸无能的唐僖宗李儇,再一次抛下了都城长安,带着残军一路狼狈逃窜,而这一次,大唐面临的是唐末农民起义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即黄巢起义军。】

【在唐僖宗李儇带着残军一路狼狈逃亡的途中,他遇到了此前被他贬谪的前任宰相郑畋。】

【身后黄巢起义军一直在追击,郑畋不计前嫌,并临危受命,决心为唐僖宗死守住凤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