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风华老太(206)+番外

金城知府的奏章太子自然是看过的,揣摩着呈上,就是觉得这般的奇事,就算一时不禀告上去,将来让老头子知道了,说不定就会翻找旧奏章,与其那般还不如直接呈上,也免得让老太子生了疑心病。

皇帝看向太子,“这世上真有得道高人?”

到了他这个位置,当了皇帝四十年,说起来是挺累的了,但别以为皇帝就会想退休?皇帝的快乐,普通凡人根本体会不到!

若是真有得道高人,那岂不是……

历朝历代,不管是昏君还是明君,到了晚年的时候,还不是大都沉迷仙道,想求得长生之术?说实话佛门那一套轮回,对至尊来说太虚无了,老子这一世就到达了巅峰了,你让老子去转世?那必须不能干啊!

而道家修今生得长生那就太合乎至尊者的心理了!

太子小心应对,“兴许有呢……若这位唐老夫人的事迹是真的,那想来应该的确是有几分不凡……”

要让他来说,他只希望这位唐老夫人只会点神奇的医术,略有些道行就够了……他不想当一辈子老太子啊!

皇帝浑浊的老眼里放出一线光华。

“既然如此,就派人去探访一番,看看到底真是得道高人,还是欺世盗名,虚报事迹!若真是得道高人,就让人请到京城来,朕倒是想见见这位承安伯爵夫人了。”

太子犹豫了下,还是劝道,“父皇派人去探访,这倒是稳妥,只是那位毕竟是孀居命妇,而且已经出家修道……父皇要召见的话,怕是还得有个说法……”

如今各地灾情折子不少,若是还没处理好灾情,倒先去召见了道姑之流,怕是那些御史的奏章要雪片般地飞来了,这可不就是不问苍生问鬼神?

皇帝望了太子一眼,倒是想明白了太子的言外之意。

要想召见那位疑似仙姑不是不可以,却得立个名目,或者肯定对方于国有功,升个品级,再由后宫的娘娘下旨召来京城……然而这旨意要发,就得有个前提,那就是这奏章上写的,并无夸大不实之词。

皇帝正沉吟间,一旁的老太监送上盏热茶。

这位伺候皇帝多年,看他这个动作,皇帝便知道含义。

“福兴,你有什么话要说?”

“回皇上,奴才啥都不懂,不过听说十王殿下才从东南一地回来。”

老太监恭敬本分,多余的一个字不说。

这话果然提醒了老皇帝,“宣十王!”

他在位年月长,儿子十五位,女儿十位,当真是多子多福。

他自问在这些儿子里头也没有偏向哪个,又注意维护太子的地位,儿子们虽无手足情深,倒也其乐融融,且各有各的才具,比如这位老十,就是个喜欢游山玩水沉迷书画的。这位经常带着随从各地微服巡游,如今就才从东南沿海一带回京。

圣上宣召,十王自然火速入宫。

“父皇动问,儿臣不敢虚言……”

十王段栎便将当初山中偶遇,得老夫人暗中指点,躲过一场生死劫的事讲了。

“后来儿臣去了金城,也曾让人暗中打听过这位唐老夫人,发现唐老夫人在金城深居简出,不大与人交际,倒是没什么神异的事迹,此后儿臣又坐海船游历去了别处,临回京时,倒是听说了有位唐老夫人出手保下金城的传说,却玄之又玄,简直将唐老夫人传成了仙人!”

皇帝虽是喜怒不形于色,可眼中的光芒却越来越盛。

地方上的官员为了讨好,添油加醋,夸大事实倒是真有可能的。

但老十是他的亲儿子,无心朝权,不图名利,一心做个游山玩水醉心书画的闲王,从老十嘴里说出来的话,自然是可信的!

“哈哈哈,原来世上当真有奇人!既然有这般的功绩,自然该封赏……”

主要还是封赏之后,再把对方请到京城来,万一真有长生仙术呢?

太子在一边听着,便建议道,“承安伯府的老伯爵曾经上表,请求独子降等袭爵,既是老夫人与国有功,不如便准了?”

皇帝微愣了下,“承安伯府老伯爵去了,现下还没有承爵的?”

真是年纪大了,记性本来就差了,更不用还是个末流的伯爵府里的事,皇帝能勉强记住个随安伯已经不错了。

太子抱拳道,“正是,老承安伯十几年前过世,因独子是妾室所出,所以一直未能袭爵……”

“这独子不是唐老夫人所出?”

皇帝不由得多看了太子几眼,这儿子是不是傻?唐老夫人与国有功,所以庶子袭爵?

太子点点头,“看表章上是如此……不过一府当家人没有爵位,想来满府女眷也是不安的。”

皇帝眼神微斜,“这独子可是唐老夫人养大,记在了她名下?”

太子就卡了壳,“这个,儿臣就不知了,不过想来……”

满府就一个儿子,就算为了养老吧,也得记在名下吧?

皇帝不客气地打断了太子,“老十你来说说看……”

段栎老老实实地答话,“父皇,儿臣曾经打听过,现在承安伯的当家人,是老伯爵早年的通房所生,老伯爵先娶一妻,生下一女后早逝,后来才娶的唐老夫人为继室。唐老夫人无所出,因此晚年求仙问道,现正住在两城不远处的灵雾山的道观中,那道观原本不知是哪年哪月传下来的小观,残破不堪,唐老夫人出资修筑一新,起名为溪山观,如今她已经正式出家修道,自任溪山观主。”

段栎其实也不想把太子哥衬得那般蠢,然而老夫人的确是有几分道行,还救了他一命,他是真不想让父皇被误导啊。

要真是如太子哥说的那样,唐老夫人立了功,结果被不大孝顺的庶子给沾了光……那唐老夫人岂不是要寒心?

“儿臣听说,唐老夫人倒是将那位庶子的嫡长子抱在自己膝下抚养,后来洪家这位公子进京科考,中了第一百二十八名……”

皇帝一听,倒是来了兴致,“哦,你倒是知道得清楚啊!”

段栎忙说,“当初在山中受了唐老夫人的指点之恩,儿臣就送了一枚信物给唐老夫人的孙儿洪麟,让他若在京中遇到难处便给儿臣传个信……”

太子目光闪了闪,“莫非是这位洪麟遇到了什么难处,便来找十弟了?”

其实太子心里是有些不快的。

这位唐老夫人若真是什么得道高人,凭什么遇到她的反而是十弟?

段栎冲着太子拱了拱手,面上带了丝微笑,“皇兄明见,正是这位洪麟遇到了难处,来找臣弟求助了。”

洪麟遇到了什么难处呢?

说起原委来,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原来这位中了同进士之后,便留在京中等着选官。

一般来说,这些同进士能选到的官都是芝麻小官,若是想被派到那富庶的地方,还得寻对门路,打点活动一番。

承安伯府虽然已经没落,但钱财还是不太缺的,洪麟上京来,他老子大手一挥,就给他带了七千两,花去两千两,还有五千多两可以用来活动。

上一篇: 荒年 下一篇: 末世系统之软妹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