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山独归斜阳远(10)

漏窗外是青竹数杆,摇曳的光影落在年轻皇帝的肩上,他润白如玉的脸上显然有着一种兴致勃勃的神色:“谢侍郎也快赶来了。且等等。”

皇帝话音未落,内侍已经通报吏部侍郎到了。

礼毕,赐座之后,看得出谢嘉明对皇帝这般亲近自然的作风已十分适应,他神色如常,含笑道:“陛下召臣前来,不知是要商议何事?”

皇帝笑道:“我今日收到临安知府赵成志的自劾书。”

谢嘉明奇道:“赵大人上任不是才半月有余么?”

皇帝道:“临安府审了件亡赖案子。查出近日扰乱街头的亡赖头子是吴相的侄子。”

那犯人已被巨箠笞死,吴相之侄已被逮下落狱,想是赵成志自知已得罪吴相,索性上表自劾。

谢嘉明轻笑道:“陛下要准其自劾么?”

殿内的气氛蓦然间微妙起来。君臣之间,隐隐约约的彼此试探。他们似是向着一个方向,却又身处迷雾中,彼此间面目模糊,并不敢放手奋力一搏。

良久之后,打破沉默的却是陈昀,他赞了一句:“赵大人刚决。”

谢嘉明凝视皇帝,目光中划过一道光亮,缓缓道:“此案臣也有听闻。往日临安府断案,若事涉权贵,多展转迟回,最后不了了之。此次赵大人不惮权贵,断案迅捷,理应褒赞。”

皇帝点头,道:“是。”

殿内空无一人,皇帝早早的将一应内侍宫人都遣下了,是以三人相对,忌讳便少了些。

皇帝嘴角噙了一丝笑道:“我听闻,这犯人是浩然当街擒拿的?”

陈昀躬身道:“是臣拿下的。”

皇帝道:“浩然过几日便要北上了吧?走前还为民除害啊。” 他收了嘴角那丝微笑,神色转为肃穆,“今日找你来,便是听听你对中原情势的意见。”

墙壁上挂着中原数路的舆图,皇帝站起来,手指拂过淮水那条蜿蜒的曲线,道:“朕收到真烈国国内消息,说是国主阿尔兰萨已重新布防汴京一路。新任的汴京路宣抚使是他最宠爱的妃子阿丽白的弟弟。”

凡越朝的君臣,提起汴京,语气中总是不自觉的带上几分酸涩。那是越朝的故都,而自从越朝南渡,收回中原失地,亦成为了朝廷上下最重的心结和历代皇帝遗下的祖训。前任汴京路长官金更鲁是真烈国老将,行事沉稳,以“守”字一以贯之。是以两国隔了淮水一线,相安无事,甚至在官方默许之下,开放互市,边境线上生意往来不绝。

而就在去年,陕川边境战火又开,虽然规模不大,但总是一种讯号。何况真烈忽然调换汴京路边防长官,将主张“守势”的老将移开。新任长官虽还不明底细,但是其姊为国主宠信,想必是年少奋发、骄奢傲然之人,必然不甘仅守在淮水以北。

仔细想来,这些未尝不是两国关系开始变化的蛛丝马迹。

陈昀在临安这些日子,大多是在经武阁内研究边防情势,也知皇帝会有此一问,早已胸有成竹。他站在皇帝身侧,缓缓道:“如今局势虽尚不明朗,但臣认为,真烈国暂时并不会有挑衅之举。”

“其一,臣闻真烈国国主宠幸贵妃,真烈国上下已大为不满。这次贵妃之弟由殿前副都指挥使直升为地方大员,底下必然有诸多掣肘。新任长官来到重兵之地,底下将领未必会听其指挥。他若要理顺这一层关系,想必就得花一段时间。”

“其二,真烈国不同我朝。其人尚武,战时全兵,平日皆农,大多野蛮未开化,善骑射。却不善水战。假若真烈有异动,我军布局妥当,也不需惧。何况臣听闻去年年末至今冬,北方酷寒,冻死牛羊马匹无数,如今真烈国上下,大约都在恤抚灾民。亦无力南侵。”

皇帝轻舒一口气,道:“浩然这么一说,朕便放心了。”他拿眼睛看了看谢嘉明,又道,“垣西,你有何看法?”

谢嘉明黑眸一闪,道:“臣对陈大人所说之话并无异议。”

有风拂过殿外竹林,唰唰作响。

皇帝见他说得简单,脸上微微露出失望来。

“陈大人前几日在练兵场上,十分神勇啊。”谢嘉明却转而说起了另一件事。

一时间陈昀不知如何作答,只能淡淡道:“过奖。”

谢嘉明看了皇帝一眼,方道:“不过临安城内吴指挥使骑射也是极好的。”

皇帝嘴角轻轻一沉。

谢嘉明便续道:“吴相之侄被临安府拿下治罪,自然是罪有应得。可吴登吴都指挥使统领禁军亦有功,陛下就该赏罚分明,方显明君之范。”

皇帝默然不语,良久方道:“自然。”

内侍几次来请,皇帝方笑道:“今日就到此为之吧。朕便不留你们同用晚膳了,也免得你们不自在。”

谢嘉明与陈昀忙站起行礼告辞。

皇帝离开前,意味深长道:“这几日太后凤体染恙,朕还需去慈宁殿探望。”

皇宫位于临安城凤凰山下,东临钱塘江,西北近西湖,位处全城的制高点兼要冲。这皇宫并非像汴梁的皇宫那般富丽堂皇,倒是略显简陋。大殿也不过数座而已。因南方植被苍苍,即便是冬日,绿色也不过染上一层浓墨般色泽,鸦鸟成群,扑棱着翅膀在宫闱上方乱飞。

两人出了皇宫,谢嘉明神色渐渐舒展开。

陈昀看他一眼,笑道:“你这是怎么了?”

谢嘉明嘴角轻轻一抿,懒懒道:“皇宫里束缚太多,一到外边,就觉得轻松起来。”

陈昀摇头道:“我不是问这个。我是说,你刚才对陛下说的话。”

四周无人,谢嘉明方笑道:“陛下是在试探我们。”

“我自然瞧出来了。”陈昀皱眉道,“只是……你为何……”

谢嘉明悠然道:“浩然,我想陛下现在对你已十分信任。只是我嘛,他尚需再揣摩上数分。”

陈昀唇角一抿,一双星眸略略露出忧色来,只道:“我明白。”

“也好,你领兵在外,不像我这般,有诸多掣肘。”他抬头望着冬日天空,漫声道,“陛下他心急,我身为臣子,就得提醒他急不得。刚则易折呐……”

“况且……”

陈昀看了他一眼,道:“你究竟想说什么?”

谢嘉明目光中锋锐一闪而逝,声音却低沉下来:“浩然,这话我只说给你听。陛下虽有大志,欲中兴大越,可是性多疑……多疑,则于一人一事上,必定多加思虑、几经变折。若是我太过坦白,他反倒会犹豫。”

陈昀低叹道:“垣西,你思谋果然比我深远。”

谢嘉明抚掌微笑:“浩然,你是武将。战场是形势千变万化,若做将军的像我这般百转千回的思量,早就一败涂地了。明决果断,这恰是我不如你的地方。何况这些心思,你不是不知,只是不为罢了。”

他们边走边说过了长平坊,谢嘉明道:“浩然,我要去熙春楼,你是回府么?”

陈昀讶异,轻挑眉梢道:“你是去寻那位琴师董姑娘?”

上一篇: 釉里红 下一篇: 万紫千红春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