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一事解决了,粮草虽然也是问题,但若这些都解决不了,那也没必要去养朝堂之上的诸多废物了。
其余事或多或少都有解决,不过伍令萱还是送来了一份名为“压缩饼干”的介绍书信。
这次没有图,甚至书写的也不甚仔细。
大概就是一种用糖、油、牛奶和一些草药之类汇聚成营养全面的面食。一块便能坚持一天不饿,且能长期食用无副作用。是度过饥荒的良药。
元岫搜肠刮肚去想。觉得此物有些类似军队常见的锅盔饼。不过那个是面饼烤制的,口感并不好,却能存放一月之久。行兵在外不是时时都有时间生活煮饭,此物便是绝佳之物。
可伍令萱信中所言,此物封坛存放,可放数年。或者说只要密封得当,便可永存,只要打开时没异味就可以吃。
元岫还是大为心动了。跟朱慎尧要来了锅盔饼的制作方法,直接在后宫中搭建了一个烤炉,一再尝试去做。但做出来的效果总不如人意。
这时候元岫又根据经验去听取弹幕上的建议调整比例。还在其中加入了烘干的肉粉、碾碎的坚果和人参。
历经半月有余,才做出来一批感觉合适的。咬一口坚硬但不失脆香,确实像一块便能坚持一日之物。
元岫又将其碾碎煮粥,吃起来也算有滋有味。
这才又重金寻人实验,支持这个是否能维持生计。一连吃了七日后,果然实验者个个身强体壮。
可行!
但下一个问题又来了。此物的材料不说多珍贵,却也是寻常人家平日吃不起的。油糖一类不必多提,贫苦人家就是过年也不敢敞开着吃。那人参、肉沫,皆是奢侈之物,如何批量生产?
再有,密封后能否确保长久储存,又是个大问题。
元岫做出来成品,却仍有烦难。与朱慎尧商议一番后,朱慎尧便接手了元岫的成果。
“不管怎样,已经见了成品,如何使用便都好说。朕着人继续研究。三年五载的虽长,但若确保可行,那也是福泽百世的大功绩。”
元岫深以为然。既然解决不了,那便任凭朱慎尧的人去研究。她随时过问便是。
而临近小公主百岁,元岫又有旁的事情忙了。
论理此事上伍令萱是有一份功绩的。虽然只提出来一个概念,其余都是元岫努力的结果。但元岫向来大方。
只是赏赐之前,忽然从周昌那里得知了坊间传言。说伍令言善妒,嫉妒妹妹有如此好的婚事,便用不入流的法子抢了过来。抢夺妹妹的好姻缘,实在非好人家姑娘处事。
这自然是伍令萱的手笔。
元岫将人叫入宫好好敲打了一番。
“你可记得当日本宫所言。许你一生荣华富贵,前提是你老实本分。本宫眼里容不得沙子,自然也容不下你被背后的蝇营狗苟?你以为是神不知鬼不觉?却不知京城上下尽是宫中眼睛,你躲得到哪儿去?”
伍令萱确实没想到这么快败落。
“臣女知罪,臣女知错了!求娘娘念在臣女年幼,实在是一时糊涂。而且,而且臣女也明白一荣俱荣的道理,没有真想毁了姐姐名声,臣女也是想嫁人的啊!”
她其实没有恶毒心思,只是所有人都在恭贺嫡女得佳婿,偏偏婚期将至,伍令言在府中是何等的风光无限,一时嫉妒才做出这事情来。
但她还算分寸未失。也是来了这个时代后,才明白小说里毁掉清白的宅斗是不可取的。一个女子没了名节,只会连累全族姑娘名声受损。她还不至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元岫只冷笑:“今日之事你我心知肚明,莫在狡辩。只是你嫉妒不过时好好想想,若当日当真退亲,你安能好生在这里?你姐姐因你悔婚,不惜放弃自己原本姻缘替你出嫁。自古以来还没听说过嫡姐替庶妹出嫁的。她受的这般委屈,你却只看得见眼前风光,世上没有这样的道理!”
不给她反应时间,元岫又道:“你且回去面壁思过,长姐出嫁前不得出门,好生反省去吧。再有此事,本宫断不容你!”
此事还好发现的早,被元岫掐灭了这个火星。这不仅仅是对伍令言的名声有损,更是伍令萱内心的一条引线。
有些人作恶,真的就在一念之间。尤其是刚开始作恶时,享受了益处却没有承受代价,便会一而再再而三,最后成为十恶不赦之人。
小时偷针,时大偷金,也有这个道理。
不能让她步了顾嫣嫣的后尘!
之后的伍令萱果然老实了,还暗暗试图改变风向,说其实是她自己不想要央求换的。
只是一个不高不低的官员家的庶女瞧不上状元郎这件事,说出去谁人会信?都觉得这是伍家为了给长女挽回名声的托词。
最后还是那庞勉数次说出是她先看上了大姑娘,是他对二姑娘不住,这才叫谣言稍歇。
也伴随着京城内的风波不断,伍令言也到了婚期。
此时西山灾情基本告一段落,近两月一切事情都低调而行。伍家喜事刚好办在京城需要热闹庆祝之时。是今日里最为热闹的一场喜事。
加之有皇后亲自添装的彩头,一场婚事下来,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那之后,伍令萱才终于有了自由。因有郡君的身份在,家中爹娘也拦不住她外出。一时气恼也不再管她。
倒是叫她有了时间正经为自己操心婚事。那包恩伯至少要守丧一年,其实并不急着说亲。
而且说亲也等同于自取其辱,无人理会。
偏偏有人当了宝,生怕慢了叫人抢了去。
元岫不再理会她的私事,那种脑回路不正常的人,看笑话不至于,生气又不值当。
这些再与元岫不相干。
而另一头,汪玉瑶的婚事也有进展了。先前说了许久的要招婿终于有了着落。招婿这种事向来高不成低不就,好人家的公子不愿意,可愿意的多半条件、模样都差上太多。
不说是否登对,还要怕进门个歪心思的人,反要害的汪家不得安宁。
不过汪玉瑶家里挑挑拣拣后,选出来了一个妙人。
名唤孔玉安。姓孔。便是流芳百世之大族的那个孔家嫡系的幼子。其兄长个个学富五车,半点不敢松懈,生怕辱没了姓氏。
偏偏这位孔小公子生儿懒惰,小时念及年幼,家中长辈不忍苛责,结果小公子越长越懒。学问仅限于认字,文章狗屁不通,成日里斗虫遛鸟没个正事。
爹娘实在看不下去,劝他好歹给自己寻个营生。不想这位干脆放出话来要给人做那上门女婿。只要能养活了他,还不叫他做什么学问,最好模样也好些,他便嫁了。
满京城再翻不出第二个。
偏偏那小公子生的一张芙蓉面,比大部分女子都好看太多。幸而胜在大族世家,不曾见过世间污秽。
小公子虽荒唐,却也是个纯善之人,又出身千古望族。嫁入汪家,也算门当户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