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后看见弹幕后(118)+番外

好在,也不全都是反对声音。

“微臣以为,值得一试。常言道,娶妻不贤毁三代,虽然人不可以一而定十,但识文认字的妇人于夫于子都是大大不同的。女子人资,回纺织刺绣的手艺,便有了活计,自然不用在为仨瓜俩枣争执不休。小了说宜室宜家,大了说,举国上下万万女子若个个认字,个个有事可做,便是万民万事之福!”

这正是元岫希望看见的。

弹幕上说过,未来失节不论贫富还是男女,都有资格读书认字,都能去做试图经济学问。

元岫难以想象那会是怎样的画卷,但她愿意以自己为开始。

开始有人为此事说话,元岫又道:“平心而论,反对者所言有理。只是若因银子问题,便抛弃去尝试,那自古至今也就不会有慢慢变好的局面。一切都是试出来的。何不以一两处为试点,聘请老师,招募学生。一年之后便可出见分晓。若行之有效,再逐一实施。一年半载的拿不出银子,可若循序渐进总会越办越好。”

又有人提到了学费一事。民间男子学堂多需要束脩,所以读书认字才成了极少数人掌握的。

可女子学堂的画,男子尚且没钱读书,女子就更少了,高门大户的女子自有请进家中教导的先生。

若是不收束脩,那支出可就大了去了。

这一点元岫还真想到了。

“进来鸿胪寺广大人才,尤其培养会他国语言之人,而与边境他国的往来也日渐频繁。大夏以丝绸、刺绣、瓷器和茶叶为首,畅销列国,供不应求。这便是大把大把的银子。民间寻常书院收的是总学费。女子学堂,大可按科收费。若是织布女红大可分文不取,学成后可以去接相关的生意来做。只要与他国往来的足够,做多少都是不愁卖的。如此国库有了银子,女子有了生计,岂不多处有意?”

元岫说完,就看见弹幕上飘过一些字。

【666666!这不是技校吗?】

【技校学成包分配!直接进场上流水线哈哈哈哈哈哈!女鹅真的,我哭死!】

【其实不止这些,写字画画也能赚银子,还可以多开一些班,比如陶艺炒茶一类的。重点培养职业人才内卷起来。不然只靠着父一辈子一辈的私密传承,就是再有一千年也很难有进一步发展。】

【确实,先学再发展。仅限于几人代代相传的东西几千年才会出一个人才。可一万个学过相同东西的人里,肯定会有天才,代代都有天才的话要不了多久就会有质的改变。】

……

越往后,元岫就越看不懂了,但也看出来了自己做了一件十分正确且重要的事情。

这件事也就这样定下来了。

兴建学堂,元岫亲自当山长。选址、修建、招师,一系列下来都要亲自过手。

朝堂之上尚且众口难调,传到民间自然也众说纷纭。

多数人都觉得女子在外上学有失体面,穷人家又不能少一个干活的,所以报名的人十分有限。

倒是一些受过元岫恩惠的,回派族中女儿过来报名,不叫元岫落了面子。

元岫为此并不急。

报名入学的人少,但想要小姑娘可就太简单了。元岫联系了京中的善堂。

善堂全国各地都有。一般是当地商会或是有能之士集结行善的地方。一般会做收敛无主尸骨或是接济苦难之人,其中最不可忽视的便是育婴堂,广纳弃婴。其中女孩多如牛毛。

育婴堂不可能养人一辈子,一般可以照顾自己了,就会寻人家或是送出或是嫁人,只是临时收纳的地方。

元岫就挑七八岁以上的女孩带走入学,其中也包括有所残疾的孩子。这些学生当然没钱教学费,那就只教她们认字和女红。

让这群被人抛弃的孤儿有生存的手段。

如此算下来,连大带小的学生也有四五十的学生了。不多,一个小书院是够用的。

后宫的老太妃们听说了此事,热尔闹闹的讨论一番后挣着要入股。

元岫听了都觉得好笑,这又不是做生意,今后都是朝廷接管的。

“母妃们有此心自是极好的,只是眼下也用不得那些银子。女子上外头办的学校,算起来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只怕女孩儿们那马进了学堂,也总会有旁的心思杂了心性。依儿臣看,母妃们既有此心,何不准备些赏赐给学得好的女孩儿?她们能得太妃们的恩典,面上有光不说,外头的人也再不敢轻贱了去。”

金太贵人拍手笑道:“这个好!不过是从出摊子的东西里扯出来一两样就是了。太金贵的东西,对他们现在耳眼也不好……再有,若有学得好的,咱们大可请来帮忙做东西。哀家身边的人算是用尽了,再不能多出来一件了!”

这确实是个好主意,也正对上了元岫的思路。

太后一遍觉得荒诞,一遍又觉得皇后身上的荒诞就没少过。

也没拦着,就瞧着一屋子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往里头添加自己的构思。

那慕容家失事后,归家小夫人也成了京中笑柄。别人归家那事理所应当。娘家不疼闺女,也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可谁都能归家,偏偏那小夫人写过《女德之书》这种书,身为作者都不以身作则,如何服众?

是以那之后,京中不少拜读此作的人都烧了书籍,生怕再有牵扯。

不久后女子学堂兴起,这一前一后的差距,可谓天差地别。

女子学堂开业当天。元岫身着官服亲自到场。

有人叫她娘娘,有人叫她大人。

元岫立于院子中央掷地有声:“这里是学堂,自然学堂之外的一切,都与这里无干。本官是这里的山长。学生们唤我一声山长便好。今后我会定期过来,也会亲自考试大家的学习成果。女子上学不易,还请大家珍惜机会,不负天下女子的翘首以盼。”

这一群人的成绩,注定要影响到天下无数女子们的命运。

元岫也不管这些人是否听懂了,一一见过了在这里任职的老师,看着他们上了开学后的第一堂课。

学科自选,但同一时间不会开两门课。而年级稍长的和较小的区分开来,分了个大小班。

第一次上学的女孩们又新鲜又激动。第一场认字课下来,效果相当不错。

元岫看着这群人穿着统一的衣服,虽然那头上的发饰还能分出来出身门第,但一脸求知若渴的表情却是大同小异。

这是个好的开始。

之后元岫就像许诺的那样,亲自去看学院定期送来的学生作业。亲眼看着他们的字迹从一开始的歪歪扭扭,到逐渐一笔一划。

偶尔瞧见进步快的,元岫都会用来挤兑下新雨:“你瞧,再给她写时日,都要超过你了。”

气的新雨直跺脚,之后的几天都泡在字帖里,生怕被学院的“后生”赶超了。

也是再这份热闹中,第一批土豆收获了。

元岫让所有的土豆用篮子装好码在院子里。元岫从头至尾的看过去,这些土豆打的大小得到,灰不溜秋的,看着其貌不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