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与君修尾共枕眠(44)

作者: 富春江南岸 阅读记录

“呵……不愧是灵均公子啊,不过一句半行亭能猜出这么多。”晁错目光拉远,又居高斜瞥向马车里的俊颜,动了动唇齿,不发一言。

当年的国学约定犹言在耳。然而,晁错已不是当年的晁错,他心知赶不上就是赶不上了,再努力十倍百倍,也赶不上胡裴现下远超同辈人的进度。

他一声驾后,打马而去。

胡裴看了天色,便让胡林驾车去半行亭。

城郊亭内,一身简装长衫的欧阳夫子儒雅地矗立在碧玉如丝绦的杨柳下,恬静淡然地看向从马车里下来的胡裴。

“夫子。”胡裴坦荡荡得朝欧阳玉壶行儒生礼。

“嗯。”欧阳玉壶见他神姿,心生喜色,背手吟道,“积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艳独绝,世无其二,不愧为灵均。”

胡裴洒脱轻笑了声,谦虚道:“当不得夫子如此夸奖。”

欧阳玉壶招呼别扭的晁错站过来,朝胡裴笑道:“右拾遗大人以为我这徒儿如何?”

“貌刚性柔,并济而行。盘龙卧虎,不日定能腾飞万里、虎啸山林。

夫子教出来的弟子,当是最好。”胡裴笑傲道。

晁错敛眉。【夸就好好夸,谁柔了?谁能柔过你?】

虽然事实摆明是赶不上胡裴,终归,他心里是不服气。

欧阳玉壶已经哈哈大笑,颔首道:“灵均还是灵均,一句夸三人,妙哉。”

他踏前半步,诚挚道:“人逢良才正座堂,来日必是庙上师。不过区区三年间,夫子的目光还是不够准啊。”

胡裴理解他的意思。

跳过儒门大豪的欧阳世家,放弃将来可立于三公之首的太师之位,去拜师于浮世虚名的季雪康,对于儒生来讲,弊利两说。

这对于寄情于世、乐教于学的欧阳玉壶来说,胡裴踏离了他所想得一条期待线。

胡裴拱手回笑道:“儒门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夫子予以道,明人生之理,以德辅天下。

先生予以路,求仕途坦荡,以正心明神佐万民。

不论是夫子您,还是先生季雪康,皆为胡裴的良师益友。

胡裴在此送夫子,天高云阔,杨柳子青,夫子之风高亮节。裴,铭记于心,盼夫子行路安顺。”

欧阳玉壶欣慰地颔首。

这般言谈明志,胡裴未必会在此道上迷失自身。

他看向一旁撇嘴的晁错。

相较起来,晁错此子如璞玉,更该以行路雕其文,明其志、励其心。

“多谢灵均相送。”

胡裴回礼拱手,朝不甚在意的晁错拱手,再见陆续有人前来送别,先上了马车。

晁错心里痒痒,喊道:“胡裴,你且等着,他日我归来,必是铁马冰刀碎你青梦,青云直路,定有我晁错一席之地。”

胡裴掀起马车的帘子,朝愤愤不平的晁错展露一记月白风清般的笑靥。

晁错目光跳烁,心更是漏跳一拍,也咬碎一口后牙。

【笑什么笑,看不起谁呢?胡裴女娘。】

“少年意气,他确实是你这代人里最厉害的人物。”

欧阳玉壶说完,迎上前来送行的几位好友。

耳听欧阳玉壶的声音,晁错望向遥遥而去的马车,垂敛眸光后握紧拳,心里没来由升起一丝不舍之情。

然而他断不明、理不会,一情生,更不知缘起何时。

--------------------

①作者专栏《与君执剑青云上》的故事。

我冻死在半道上了~~~

第23章

==================

自藏龙山春祭后,胡裴在金都越发炙手可热。

以往在国学府,他只被轩辕端缠着,现在进出大金宫,偶遇众位皇子的机会都变多了。

轩辕狄在位三十三载,年号狄赓,年过五十,生有十位皇子,四位帝姬。

皇家与民间对孩子的排行方式不同,皇子和帝姬都是按各自排行。

其次,轩辕朝历来传统,公主下嫁地方道府改为“宣”姓;

新皇的人选定下后,在继位前,其余皇子要改为“袁”姓,分派地方立伯男子爵,享地方食禄,却无地方三司(地方司徒、司马、司寇)的实权,后代子孙三代为平民,三代后可再入国学考较、纳名捐官。

前三位皇子都已经娶妻开府,各居要职。

四皇子虽履职但为人偏软,至今留居皇子的长定宫殿,而五皇子跟在轩郡王身边。

前三位帝姬已嫁给地方道府重臣,已改轩辕为“宣”姓。

以上八人已与目前的大周朝堂和地方道府关联甚深,私下各有合纵连横,在朝堂互为攀咬、托帮。

余下后面的六皇子轩辕月、七皇子轩辕不羁、八皇子轩辕端,乃至还在启蒙阶段的九、十两位皇子,及最小的刚回跑步的四公主轩辕姬。

这五人若要出头,基本得等前面的局势落定后才有可能。

今日,胡裴被轩辕端邀往长定宫。

长定宫是大周皇子居住的宫殿群落。

若立为太子得住天机宫,两宫均位于金宫正东向。

长定宫群,属于轩辕端的宫殿里,他俯身拜问胡裴,“裴郎。端,诚问一句,如何掩峥嵘锋芒?”

胡裴知道轩辕端有野心。

两人在国子学府初见那时,轩辕端行那样的礼就说明他的目的,平礼结交。

随近年多的相处,轩辕端也在若有若无地展示他的才智、人品,以及目的。

他的野心很明确,便是要那最高的位置。

如若达不成这个目的,待新皇继位,皇子被下放地方,终生不得回京,比之平民还不如。

平民可以参与地方官考,再被选送举荐上京读国子大学,过国学大考后再任职。

但“袁”姓后人三代不得为官,虽说这已经是惯例,但不是所有皇子都可以忍下这个规定。

狄赓帝前,五代轩辕皇所生子嗣不丰,下放地方的袁姓子弟不多,但公主更姓后的宣姓后人极多。

大周轩辕朝的暗地里早已埋下无形的隐患。

胡裴把在守藏室见过的大周地形图,绘制在轩辕端面前,朝他道:“大周从北往南、从东海之滨到西月罗山脚,共划分四十五道府。

每一地道府下辖几乎就有一百三十郡,郡守下设县府,再细分亭、乡组民,这就更是多不计数。”

轩辕端取过他绘制的大图,好奇道:“你怎么可以记下这么多东西?”

胡裴眯眸,转言道:“八殿下,知道过往的皇子都去哪里吗?”

“作为春官世家的胡家最为清楚吧?”轩辕端放下绘图,打趣道。

“大周朝立国于兵儒一道,从祖帝轩辕战借仙人之手在南疆起兵,攻入祭师之乡的东神都,也就是如今的东都。

殿下可知如此广袤的大地,大周为何没有分封王侯,却建立起道府郡守制?”

轩辕端背手于后,漫步至身高及肩的胡裴近处。

“因为祭师制就是以地方祭师为政,再直隶于上等祭师。

倘若,祭师制下的封家被比作政权中心,其下各地祭师就是诸侯王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