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漆黑的夜里,躲在灌木丛里,什么也看不到。倒也不影响什么。
换好了之后,宋向军又把他们换下来的衣服,挖个坑埋掉。
他带着他们到市里,路上又把自己之前就准备好干粮给他们吃。然后就坐在路边等着坐第一班公交车。
七点钟刚到,公交车就过来了。
因为有之前就准备好的介绍信,很快就买好了票。
这年代因为没有摄像头,所以劳改农场那边发现人不见了,也没有想要追。
农场主任怕担责任,直接给往上报了意外致死。
这种小波浪丝毫不起眼,甚至许多人也真的信以为真。毕竟在这里,天天都有死人,一点也不稀奇。
等宋向军带着人走到目的地的时候,已经是半个月之后了。
因为怕耽误时间,宋向军没有带方成富到他藏宝的地方,他先送三人到海边最近的村庄。
那边有户人家,是陈副省长早就安排好的,以亲戚名义暂时借住在他家。
宋向军手里的船票显示是三天之后。
宋向军趁着有空,就到县里邮局给陈副省长发了电报,这电报是经过加密的。
“希望你说的都是真的,如果找不到,我不会花钱给你买船票的。”
方成富倒很自信,“放心吧,那个地方我藏得特别严实,别人不可能找到的。”
宋向军点点头。
等过了两天,陈副省长那边果然发了电报过来。东西确实已经拿到了,里面也确实有宝贝。
看电报上的内容,意思是还挺多,宋向军抿抿嘴,时间不允许他回去取,陈副省长也不可能把东西送过来,太危险了。他想了想道,“那么多,我现在也没办法给你。多的等有机会,再给你吧。”
方成富倒一脸无所谓,“不用,你救了我一命。咱们互不相欠。”
见宋向军似乎还想拒绝,他道,“你放心,等我到了香港,我还会挣更多的钱,绝不会穷的。”
这话说得很自信,甚至有些夸大,可宋向军却知道香港那边的形式,像方成富这样的人才到哪里都能混得很好。
只是,在这年代,不允许经商,所以他才会被打压。
等三人临走的时候,宋向军还是送了每人一点东西,“这些金豆子是我们送给你们的临别礼物。香港那个地方人生地不熟的,没有一点值钱东西,恐怕会很难捱,希望能帮助你们。”这金豆子是陈逼省长特地给他的,让他临走的时候分给林教授他们。
前世,他刚到香港的时候,日子过得特别辛苦,身无分文的他换了好几份工作。如果,当初他也能有这些金豆子,日子或许不会过得这么苦了。
方成富谢着接过来。他那箱宝贝比这些金豆子更值钱,但这孩子这么心善,他还是记在心里的。
林教授自从知道船票这么贵的时候,心里已经感激万分。看到陈援朝写过来的信,他们也能理解他的无奈。
为了保全他们的命,援朝也是尽力了。
他不怪对方,相反,对方能拿出那么多的钱送他们到国外,他们已经很知足了。
“以后,有机会,我们一定会报答你们的。”就像援朝说的那样,等国家稳定了,他们再回来为国家增砖添瓦。
宋向军点点头。
漆黑的夜里,风雨交加,宋向军送三位老人上了船。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选在这样的天气开船,可到底也比天晴的时候,更稳妥一些。
等宋向军回到临江市的时候,宋向军才知道方成富说的宝贝到底有多少。
这一大箱子,起码有五十根大黄鱼和上百个银元。
他都怀疑陈援朝是怎么运过来的。
“我让大刘开着吉普车,带我到那边考察农耕情况,在他们祖宅对面人家的大树下挖到的。”
陈援朝把箱子推给他,“这里面全是你的。”
宋向军知道对方是在试探他,只拿了两根大黄鱼,又把箱子推了回去,“我只要这两根就好。”
陈援朝目光灼灼地盯着他瞧,“不后悔?”
“不后悔。”
当许多人都在奋战的时候,他又怎么能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呢。
“好,这些就算是你捐献的,到时候…………”未尽之语,大家都明白。
只要把那些坏分子赶下台,那些坏分子拥有的东西,就是他们这派的。
到时候,分给有功之臣也算是奖励。这种做法,自古有之。
陈援朝对宋向军很满意,分给他的任务也越来越难。
宋向军不想年纪轻轻就英年早逝,每次出任之前,都会耐心跟陈援朝请教,把做法跟他演示一遍,把所有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都想了个遍。
陈援朝没想到这小伙子做事这么细心。
便也陪着他,顺便还会帮他查漏补缺。
因为宋向军出色的身手与耐心。短短两个月,他就完成了好几项任务。成为他们派最出色的潜伏者。
宋向军也因此积累了大量人脉。
诚然,那些被他救过的人,最感激的人应该是陈援朝,可对他这个亲自去执行任务的人,应该也有好印象。
说不定将来…………
第73章 、
因为林正浩的腿瘸了一条, 所以这次的秋收工作全都交给了他哥林正强。
林正强原先是县里的工人, 今年春天把自己的工作让给自家大儿子了。他回村留在队里挣工分。
他的口才能力比林正浩更上一层, 开起动员大会的时候,更是卖力。他站在临时搭建的台子上, 喊得声嘶力竭,“同胞们,马上要秋收了,我们要下定决心,不怕吃苦,不怕牺牲,,排除万难, 争取胜利,为了你们的肚子,为了你们的娃, 要努力割稻, 谁要偷懒, 逮到一次扣五工分。”
说完,让下面的人分配工具。
割稻子的和运稻子的。一组组分好。
小孩子们都跟在后面拾稻穗。
知青们也跟着一起下地割稻子。
陈伊容是开着拖拉机运稻子的。
她把拖拉机停在地头, 等着人把车装满, 而后装车的上坐在最上面,她开车运到打谷场, 这些人再把稻子码好。
她的工作应该算是队里最轻松的。
不用弯腰割稻,也不用扛稻子干活。偏偏她的工分和他们一样, 都是十工分。
虽然,大家对她都很羡慕。可是,谁让人家有本事弄来一辆拖拉机呢,羡慕也没用。
农民们干这些活都很熟练,可知青们却不行了。都是大城市里出来的,什么时候干过这种活呢!
之前只是拔草,捡种子这类的小活,一点也不难,可也把他们累得不行。
可现在呢,是没日没夜的弯腰割稻子。
一旦发现偷懒就要扣工分。
连着干了三天,这些知青们累得头晕眼花,一个个连腰都直不来了。
尤其是作为女性的刘圆圆回到知青点就倒在床上,根本起不来。那些男知青也没有好多少,走起路来都发飘。
看他们累成这样,陈伊容只能自己骑着自行车去村里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