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芬应下:“行,我下午就去找书玉,这总行了吧?”
“那麻烦五妹了,这事成了,以后你就文军的大恩人。”葛慧玲又说了几句好话。
***
临近傍晚的时候,赵淑芬去了仓库,找到了宋书玉。
看赵淑芬突然出现,宋书玉有点意外:“赵主任,这个点,你来找谁啊?我帮你叫人。”
赵淑芬摆手:“不用,我就找你的,你有空吧?咱们单独聊几句。”
宋书玉点头,走到院子里,笑问道:“赵主任找我什么事?”
赵淑芬笑眯眯地说:“好事,书玉你跟文军定亲也有两个月了,大家都一个大队的,知根知底,年龄也不小了,不如趁着还没开始上工,先将你们的事办了。”
宋书玉沉吟片刻,问:“赵主任,这是您的意思,还是赵文军的意思?”
赵淑芬连忙给自家侄子拉点印象分:“当然是文军的意思,今天中午他妈过来找我,专门商量这个事,说文军腿现在好多了,已经能一口气走几十米了,正好最近也不是很忙,趁着这个空挡,将婚事给办了,也算是了了两家老人的一桩心事。”
宋书玉一听就知道她这话有水分。
赵文军正跟齐春丽打得火热呢,哪会想这么快跟她结婚,这只怕是葛慧玲的意思。
思忖片刻,宋书玉腼腆地笑道:“赵主任,第一次我很多都不懂,您跟我说说,赵家那边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这边需要准备什么?”
赵淑芬拍了拍额头:“看我,这事该去找你妈商量的。算了,既然都提起了,我就一并说了吧,赵家那边就一个要求,尽早将你们的婚事办了,你看哪天方便?咱们说好日子,我给赵家回个话,两家也好早做准备。”
这么急切?宋书玉直觉肯定是发生了什么。
否则依葛慧玲那爱拿乔又爱贪小便宜的性格,怎么可能这么爽快,什么要求都不提。
低头沉思几秒,宋书玉笑道:“赵主任,我家这边也没什么要求,只要两个人能同心协力,劲儿往一处使,不愁日子过不好。”
赵淑芬欣喜地握住她的手:“你这孩子就是通透。你跟文军都是好孩子,踏实努力肯干,以后的日子差不了。你这边要是没意见,那咱们就把日子定在后天,明儿去买点结婚的东西,怎么样?”
太快了,宋书玉当然不可能答应。
她为难地皱起眉:“赵主任,后天恐怕不行,刺绣小队都还没上正轨,不在这盯着我不放心。你看能不能跟赵家商量一下,先缓缓,等我将这批货交了,顺道在县里买些结婚用品,再办酒席?”
这理由合情合理,而且也就推迟十天半个月的,也没什么差别。
赵淑芬点头:“也行,这结婚毕竟是一辈子的大事,马虎不得,到时候文军的腿应该好多了,让他陪你去县城买东西。”
宋书玉抿了抿唇,有些羞涩的样子:“谢谢赵主任,文军那边麻烦您通知一声,这边的工作忙完我就去找他。”
赵淑芬喜笑颜开,觉得这桩婚事要成了,高兴地说:“好,那我不打扰你工作了。”
说完风风火火地去了二队。
目送她的背影走远,宋书玉敛了笑,转身进了仓库。
天已经暗了下来,仓库里只有一个15瓦的钨丝电灯,光线很暗,所以绣娘们已经停下了手里的活,收拾收拾准备回家了。
看到宋书玉进来,苗秀英问道:“书玉,赵主任找你什么事啊?”
其他人也看了过来。
宋书玉扫了一眼姚大娘和刘婶子,这两人都是三队的,齐家的邻居。
她垂下眼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赵家那边请她过来商量办酒的事。”
姚大娘她们顿时乐了起来:“这可是个大喜事,恭喜书玉,那日子定了吗?”
“差不多吧,等咱们这批货忙完。”宋书玉模棱两可地说。
于是大家纷纷表示要喝她的喜酒。
宋书玉笑眯眯地应了下来,表示那天一定请大家。
她现在是大队的红人,很多人都想跟她拉好关系,她要结婚这事一出,肯定会成为跟“刺绣小队”一样的重磅新闻。
齐春丽很快也会听说这事。
要是她再不行动,这辈子就又要跟赵文军错过了。
宋书玉赌的就是齐春丽的这份不甘心。
她相信齐春丽不会让她失望。毕竟上辈子赵文军都结婚了,齐春丽还三天两头到赵文军面前晃悠,一见面就抹眼泪,扮可怜,一幅楚楚动人随时要摔进男人怀里的样子,就差将“想当小三”四个字刻在脑门上了。
这辈子有机会让她重新洗牌,提前抢回赵文军,她肯定不会放过。
当然,若是宋书玉看走了眼也无妨,大不了她做这个恶人。十天后,要是齐春丽还不行动,她会直接退亲,就当那二十几块钱喂狗了。
苗秀英不知道宋书玉心里所想,等在岔路口跟绣娘们分开后,她就担忧地问:“书玉啊,你不是不想嫁给文军吗?你这是又改变主意了?”
“没有,奶奶,这事我心里有数,你就放心吧。”宋书玉拍了拍她的手。
苗秀英知道自家孙女从小就主意大,只得点头:“成,有什么事你跟我和你妈说,可千万不能一个人受委屈了。”
宋书玉握紧拳头举起胳膊:“奶奶,你孙女是什么人你还不清楚吗?只有我欺负人的份儿,没人能欺负我。”
苗秀英想想自家孙女从小彪悍的战绩,有些放心了。
回到家,宋书玉主动跟刘桂芝说了这事,还将她悄悄拉到一边嘱咐道:“妈,明天正好赶集,你趁着人最多的时候,去供销社买两个带喜字的大红瓷盆,再买一对绣着鸳鸯红双喜的枕巾,要是有人问你干什么,你就说闺女要结婚了,准备点东西。”
刘桂芝瞥了她一眼,压低嗓门问:“你这丫头又在打什么鬼主意?别告诉妈,你还真打算招赵文军上门啊,我不同意。”
宋书玉抓住她的胳膊晃了晃,撒娇道:“妈,你看我是那种犹犹豫豫,黏黏糊糊,天天变卦的人吗?说了退亲,我就是在家做老姑娘也不会跟他结婚,你就放一百二十个心吧。你好好帮我办这事,办好了,这门婚事很快就退了,还没人说我一句不是。”
刘桂芝放心了:“你是不是想大家都知道你要跟赵文军结婚了?放心,这事交给妈,妈保准给你办得漂漂亮亮的。”
她说话算数,第二天特意挑人最多的时候去供销社排队买瓷盆枕巾,一旦有人问她买什么,她就喜气洋洋地大声宣布自家闺女要招女婿进门了,来买些结婚要用的东西。
回去的路上,她也没将这些东西装进麻袋里,而是一手拎一样,慢悠悠地晃回家,这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宋书玉要结婚了。
这事很快就传进了赵家和齐春丽的耳朵里。
前者是高兴。本来葛慧玲听说宋书玉将日子定在十天后,心里还不大高兴的,但见刘桂芝这么迫不及待地买结婚用品,顿时犹如吃了一颗定心丸,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