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年代文的漂亮原配觉醒了(29)

可现在工业券怎么变成谢铮淘的了?

宋书玉古怪地瞥了他一眼,问道:“这么多工业券,是谢爷爷给的吧?”

“宋书玉你小瞧谁呢?我爷爷又不知道你没自行车骑,怎么可能给你准备买自行车的工业券。”谢铮拍着胸口,骄傲地说,“都是我搞来的,厉害吧?来,叫一声哥。”

宋书玉横他一眼:“给你二两颜色,你就开起染坊来了!”

“书玉,刺绣小队那边叫去过去一趟?”外面传来了刘桂芝的声音。

宋书玉赶紧把工业券塞回给了谢铮:“你先拿着,元宵节前后,我要去县里交一批货,到时候咱们再去买自行车。你要累了就在家里睡一会儿。”

“行,你去忙吧,不用管我。”谢铮摆了摆手。

等宋书玉走后,他把东西放回了宋书玉的房里,然后拿着空了一大半的行李回了知情院。

红云大队的知青院就在一队,这原先是一个五保户的房子。

五保户死后,房子就归了村里,当时正值知青下乡,村里将房子修缮了一下,给了知青们住。

因为宋家都是女人,谢铮一个大小伙子也不方便住宋家。所以他还是住在知青院,只是不跟知青们吃饭,分的粮食都搬到了宋家,每天跟着宋家吃小灶,可把一众知青羡慕得不要不要的。

但谁让他们没有这么一门亲戚在村里呢。

知青们大多都回家过年了,现在来的没几个。

正好蒋正奇比谢铮早两天回来。

谢铮放下行李,就拉着蒋正奇出了门,蹙眉问道:“我让你帮忙看着宋家的,书玉跟赵文军那狗东西定亲的事,你怎么没告诉我?”

蒋正奇觉得奇怪:“你没收到我的信吗?冬月底我听说这事时,当天就给你写了一封信,交给了邮递员。”

“没有。”谢铮眉头锁得死紧。

蒋正奇嘟囔:“会不会是在路上弄丢了?”

现在也无从查证了,谢铮捻了捻眉心:“你把这事从头到尾跟我说一遍,还有,跟赵文军勾搭的那个女人你认识吗?”

蒋正奇平时就跟三小队一起干活,自然认识齐春丽:“知道,但我记得齐家跟镇上粮站的鲁家走得很近,听说两家在说亲。放着粮站站长的儿子不要,她怎么想不开非要跟赵文军搅和到一块儿了?”

这年月粮站站长家可吃香了,至少不会缺粮食吃,嫁过去也不用担心饿肚子。

还有这一出,谢铮道:“你跟我仔细说说。”

花了十几分钟了解清楚状况,谢铮磨了磨牙:“狗东西,敢合起伙来欺负宋书玉,我要他们好看。”

蒋正奇觉得谢铮眼睛肯定有问题,宋书玉那么厉害还能被人欺负啊?

今天分明是赵家和齐家吃了大亏,接下来几个月两家都要成为大队的谈资,走到哪儿都有人指指点点。

但好兄弟,不揭人短,兄弟眼瞎他当看不见。

谢铮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两斤的粮票,递给蒋正奇:“帮我个忙,你去粮站买点粮,再想办法把今天这出好戏自然地告诉鲁家,这两斤粮食做你的跑腿费。”

跑个腿就能得两斤粮食,赚大了,蒋正奇拿着粮票问:“公社又不是很远,你怎么不自个儿去?”

“宋书玉知道要骂我的。”谢铮摸了摸鼻子,讪讪地说。

第16章 016

◎一更◎

公社粮站最要紧的是完成上面布置的收粮任务, 因此一年中最忙的就是秋收后,一个大队一个大队的社员连夜推着、挑着大批的粮食到粮站来排队完粮,有时候一排就是一两天。

其他时候, 公社粮站都很空闲,因为一个公社吃国家粮的顶多也就百十来号人,除了月初发工资发票据的时候会稍微忙碌一点,平日里粮站半天也见不到一个人。

蒋正奇拿着粮票过去, 只看到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姑娘坐在卖粮的柜台后面埋头织毛线, 棒针在她手里飞快地翻动, 灵活得像是在花丛中穿梭的蝴蝶。

蒋正奇捏着粮票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无缘无故地跟人说赵文军和齐春丽的丑事, 搞不好人姑娘还觉得他脑子有毛病呢。

要是桂花婶子在就好了,她跟人讲八卦从不会觉得别扭尴尬, 张嘴就来,特别自然。

咳了一声, 蒋正奇还是开了口:“同志, 买点米。”

“哦, 要多少斤?”那姑娘将织到一半的毛衣放到一边, 拍了拍衣服上的褶皱, 快速地站了起来,一气呵成。

蒋正奇有点头痛了,这姑娘一瞧就是个爽利人, 恐怕不好八卦这一口啊, 自己怎么说才不突兀呢?

“同志, 要多少斤米?”姑娘敲了敲柜台, 提醒蒋正奇。

蒋正奇连忙将两斤粮票放到柜台上:“两斤。”

姑娘收了粮票, 称好米, 放在柜台上说:“还要给三毛钱。”

蒋正奇打开钱包, 略过几张毛票,直接抽了最下面那张大团结,递了过去。

姑娘接过十块钱准备找零,但打开抽屉数了数零钱不够。

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平日里来买粮的大多都认识,真差个几毛钱的,说一声,明天再送过来就是。但她瞧蒋正奇有点脸生,不好赊账。

“你没有零钱吗?”姑娘捏着大团结,为难地问。

蒋正奇睁眼说瞎话:“没有,就只有这十块钱了,同志,帮个忙,咱们去供销社换成零的可以吗?”

供销社人多,到时候他只要起个头,就会有很多人感兴趣。这姑娘要是鲁家的亲戚那是最好,万一不是,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将闲话传到鲁斌耳朵里。

姑娘不疑有他,答应了,从柜台后面出来,带着蒋正奇去斜对面的供销社。

供销社里人气明显要比粮站旺很多,两个妇女站在柜台前买东西。

蒋正奇排到她们后面,扭头对粮站的姑娘说:“同志,不好意思,耽误你事情了。哎,我也没发法子,刚从家里过来,知青院暂时没吃的,本来想上午来买两斤米对付两天,谁知道我们大队抓到了一对搞破鞋的男女,大家都去看热闹就这么耽搁了。”

姑娘还没说话,前面两个妇女一听“搞破鞋”激动了,回头兴奋地问:“你们这队搞破鞋的是在草垛还是山上抓到的?”

这结婚多年的大妈们说话就是彪悍。

蒋正奇耳根有点红:“没,没,就是亲……的时候被逮着了。男的叫赵文军,女的叫齐春丽,两个都还没结婚,但男的已经定亲了。”

“那男的婚事肯定黄了吧。”大妈们了然。

姑娘却更关心另一个事:“你是红云大队的插队知青?”

蒋正奇诧异地望着她:“你怎么知道?”

姑娘抿了抿唇,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女的是叫齐春丽,整齐的齐,春天的春,美丽的丽吗?”

“对,齐大远家的闺女,怎么,你认识啊?”蒋正奇故作好奇地问她。

姑娘赶紧摇头,指着柜台说:“到我们了。”

瞧她这反应,肯定跟鲁家走得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