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应该是靳寻最难堪的一幕,在他整个人生中都是少见的才对,可姚珹却好像提前预感到会发生什么,引她去听墙角。
就好像……好像这样的插曲在过去时有发生。
为什么?真是因为股权么,因为股权就甘愿被打被骂?
可结果呢,伏低做小、忍气吞声,就能哄得姚仲春顺气,把股权给他么?
靳寻不会这么天真才对。
还有,姚仲春对靳寻的怒意,似乎不只是因为要为她出头,似乎有一部分是来自她个人的迁怒。
难道靳寻和当年下毒的人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靳寻也知道当年的事,是替那个人赎罪?
黎湘越想越觉得这里面迷雾重重,似乎每一件事看上去顺理成章,却又和本人性格不符,怎么都解释不过去。
就在车子即将抵达姚家大宅时,黎湘的思路被一通电话打断。
来电显示:靳寻。
还真是不能背后说人,这不就找来了?
黎湘静了静心神,将电话接起:“喂?”
靳寻语气很淡,听不出丝毫情绪:“我听说了,靳疏那边已经表态,愿意接受这门婚事,也愿意拿出一些时间和‘姚涓’培养感情。接下来靳家会安排一系列流程,当然也要通过姚家这关。”
消息倒是传得快,靳疏一个字都没提,靳寻倒是先漏底了。
黎湘笑了下,问:“我也没想到会这么顺利。那他有没有提到股权的事?现在票数还不到一半,他那票至关重要。”
靳寻:“没有,所以事情并没有你以为的那么顺利。我猜他的意思是通过这段时间的感情培养,多观察你的态度,或许等到婚事彻底敲定,他才愿意吐口。”
黎湘:“他该不会要拿这个当聘礼吧。”
靳寻:“这很有可能。”
黎湘吸了口气,一时只觉得靳家人一个比一个难搞,转而问:“对了,你什么时候回国?”
靳寻:“已经回了,刚出机场。我跟你透了家里的看法,你也要有个数,需要我配合或帮忙随时说。”
“哦,好。”黎湘应了。
电话很快切断。
黎湘盯着手机看了几秒,如果不是之前靳寻一直控制着她,印象实在深刻,她几乎都要以为她和靳寻是盟友了。
如果切换到靳寻的角度再去思考整件事,事情的走向和靳寻的言行就显得十分吊诡。
如果她和靳疏成了,股权她拿到手,这对靳寻有什么好处?横竖都是落在靳疏那一边,股权是她的嫁妆,怎么都不会变成靳寻的。
反过来,如果她和靳疏没成,股权最终也没有拿到,那么靳家会要求以市场价收购股权,姚家不会跟钱过不去。
到那时候靳寻难道认为自己能赢过靳疏?
似乎最有利于靳寻的结果就是,她和靳疏没有成,但票数过半,她成功拿到股权。
靳寻再继续控制她。
呵,这怎么可能。
就算他真这样想,她也不会让他如愿。
想到这里,车子也开进姚家。
黎湘下车边走边点开周淮的对话框,发信息说:“他回国了,你调查的怎么样了?尽快。”
周淮秒回:“再给我一天时间,最多三十六小时。”
黎湘:“好。”
只是这个字刚发出去,黎湘便感觉到面前多了一道人影。
她下意识刹住脚,对面的人也适时伸出手,握住她的肩膀。
抬头间,就听到一声轻笑:“走路不看路,看什么呢这么认真?”
黎湘对上姚珹似笑非笑的眼睛,正要搪塞,余光却瞄到姚珹侧后方另一个人。
是姚岚。
姚珹和姚岚竟然都在,今天是什么日子?
黎湘只说:“我要是知道你们都在,一定早点回来。”
姚岚笑着走上前,越过两人:“我只是路过,来取几件自己的衣服,这就走了,拜拜。”
黎湘的目光追着姚岚,直到姚岚走出大宅快要不见了才收回,再一转头,却见姚珹正看着自己。
姚珹眼睛里流露着疑问和好奇,看看她,又看了眼姚岚消失的方向,问:“是有什么事么?”
黎湘摇头:“没有,你怎么过来了?”
姚珹:“哦,姑姑留了点东西给我,我一直没有拿。刚好外公叫我回来,我就和阿姨一起整理了一些遗物,有的按照她的意思准备送去慈善基金。”
黎湘:“这样啊。”
姚珹侧过身又问:“要一起么?于情于理你都有权利去处理那些旧物。”
按理说,“姚涓”该亲手整理姚仲春的遗物,可她身份尴尬,迟迟没有做这件事。
如今姚珹主动提出,她又是在心存好奇,便应道:“好啊。”
作者有话说:
红包继续
第123章
春季第二月
说是整理遗物, 黎湘却是一心二用,一边试图通过物件还原主人的心态、性格,一边便利用这样的机会跟姚珹打听内情。
但姚珹是心思细的, 心眼也多, 她不能太明显,而且如果被看出端倪,她得有合理的借口解释。
话题一开始围绕的是颁奖典礼的红毯, 以及明星出席最多的晚会、机场走秀。
黎湘已经有好一段时间没去过机场了, 前几个月不是在剧组拍戏, 就是在春城和林新往返的高速路上,晚会么倒是有几份邀请, 但她这半年来表现低调, 基本都推了。
对外界,华胜娱乐的说辞就是黎湘想钻心拍戏,钻研演技, 因为新本子难度很大, 个人压力很大, 额外重视。
但真实原因, 其实是因为她“姚涓”的新身份。
无论是姚家这边,还是靳寻那里,都成明示或暗示,希望她减少高调亮相。
黎湘本就有借此机会转型的念头, 从偶像到实力这条路看似简单,有的人凭一部戏就完成了, 但有的人努力十年都没有成功。
这里面不只是年龄问题, 还有戏路问题, 以及以往的宣传问题。
咖位大, 会更有接触好本子的机会,但现在主流的剧本里女一号的形象基本都是千篇一律的,说是选择机会多,却都是雷同的设定,选择空间十分有限。
过去华胜对她的宣传一直都是甜姐形象,有绯闻对象也不放过,总得炒作出几集电视剧才罢休。
黎湘并不赞成这种宣传,认为只要按时营业就好,没必要营造出一种弄假成真、假戏真做的感觉,这都是雷,将来是要爆的。
果不其然,有那么两三年,外界对她的印象就是绯闻对象和拍过的戏一样多,拍一部爱一部,反而忽略了戏本身。
后来华胜娱乐又改了宣传套路,因她年龄近三十岁,去年开始就营销起年轻貌美,长相甜美嫩的口碑。
黎湘适时找人干预,以至于宣传结果并不理想。
公司发现是她做的之后,老总找她聊过一次,问她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看法,为什么要干预公司决定。
黎湘的回答是,一旦甜美嫩这样的印象被深深植入粉丝和观众心里,以后要扭转就很难了。甜美嫩对偶像转实力派没有任何助力,还会给人一种过于重视外在,忽略专业的感觉。如果到她三十五岁,大家仍这么觉得,转型只会难上加难。刻板印象不容易打破,这等于给自己提前埋了雷,到时候还要自己想办法拆除,那花费的人力物力可就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