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但柳贺在翰林院众同僚中名声却更好了。
有轮值诰敕房的翰林回来说,自柳贺闹过那一场之后,诰敕房众中书的态度好了不少,当然,其余几位中书的性子也不像刘中书那么坏,纵然性子冷淡一些,众人也不是不能接受。
捱弹劾之后,柳贺也上疏自辩,他到这时候当然不会强调刘中书
如何过分,只说自己年轻气盛,下次一定谨言慎行云云。
……
此刻乾清宫中,隆庆帝正在小太监的伺候下起身,他脸色发黑,咳嗽止也止不住,只下床的这一段就走得脚步虚浮。
去岁隆庆帝便已觉身体不适,到今年情况却还未缓解,即便叫了太医过来,他的身体也没有任何好转。
“咳咳,便将御史弹劾柳三元那几本念来给朕听听。”
“陛下,身体要紧。”伺候隆庆的乃是大太监陈洪,“再请太医来看看吧。”
隆庆帝摆了摆手:“朕的身体朕有数,何况翰林院文章,武库寺刀枪,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的传闻朕也是听说过的。”(注)
陈洪拗不过隆庆,只能将御史的弹劾念了。
隆庆听着听着倒是笑出了声,精神也似乎好了些:“状元郎可是说过,这天底下还有会揍人的翰林的话?”
“奴婢听着是如此。”
“朕挑的状元郎,还真是文武双全。”隆庆帝笑道,“也是,他只二十余岁便已三元及第,有些火气也是应当的,朕二十多岁时只忧心父皇心仪景王,我虽年长,父皇于我却并无多少亲情。”
庄敬太子死后,嘉靖帝迟迟不立储,他为裕王时无太多建树,弟弟景王又雄心勃勃,他之所以能够登临帝位,实际上只是运道够好罢了。
嘉靖帝共八子,活到成年的只有他与景王,景王也在嘉靖四十四年过世,他登位才彻底没有了阻碍。
“陛下……”
隆庆帝摆了摆手:“朕年轻时也欣羡这些活得无忧无虑的儿郎,人生在世,不称意之事本就多过称意之事。”
“传旨,柳三元任东宫讲官,再过一月便上任吧。”隆庆帝嘱咐道,“若是高先生问起,就说是朕意已决,他就不必阻拦了。”
高拱是隆庆帝为裕王时的老师,彼此关系可谓十分亲厚,和隆庆有关的事务,高拱总要过问一二,但为太子择师一事,正如这天底下所有的父亲一样,隆庆还是要提一提自己的意见的。
第105章 有事发生
和刘中书发生冲突后,柳贺还是回翰林院修书。
他座位仍是原先那张,只是隔壁的陈栋升去了詹事府,他旁边的座位便换成了黄凤翔,罗万化倒是仍坐在他旁边,两人无事时便闲聊上两句。
翰林院中修史的主力已经逐渐换成隆庆年的庶吉士,嘉靖年的要么挂在詹事府太常寺,要么充任天子及东宫的讲官,隆庆年的翰林则还要再熬上一阵。
柳贺去了诰敕房又被退回来,在外人看来,这显然是不求上进的标志,但柳贺自己依旧活蹦乱跳的,比在诰敕房时面色更红润了许多。
到五月时,柳贺不慌不忙地去翰林院坐堂,正要与罗万化、黄凤翔等人细述自己在京中发掘了何种宝物,话还未说完,柳贺便收到诏令,命他任东宫讲官。
诏书下时,翰林院众人皆是一片讶然。
此前便有传闻称,柳贺未当成东宫讲官是因张居正阻拦,然而眼下,柳贺明明被诰敕房退了回来,按理说是受罚的,却转身任起了东宫讲官!
轮值诰敕房与东宫讲官孰轻孰重,这一点众翰林们还是能分辨的。
即便诰敕房所涉政务繁多,在其中能受到阁老们诸多教诲,但对以清贵著称的翰林们来说,东宫讲官便是太子之师,也即是将来的帝王师。
这可谓是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即便不能如姜子牙般辅佐武王,如诸葛孔明般为蜀汉殚精竭虑,但任帝王师同样可以一展平生之抱负。
读书人征服天下靠的不是武力,靠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帝王决策,以道德培养人。
柳贺任职的变化叫众人摸不着头脑,但有一点众人却能肯定,那就是他简在帝心。
……
柳贺匆忙被安排了讲官之职,上任之后他却没有任何不适应的地方。
眼下詹事府人员配备可谓齐全——都是柳贺在翰林院打过交道的。
丁士美如今是太常寺卿,却又诏令他继续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侍班东宫,除此之外,詹事府詹事张四维如今仍兼着翰林院学士一职,马自强也被任命为詹事府詹事协理府事,可以说,詹事府的配置仍是翰林院的老一套。
除了张四维外,柳贺对丁士美和马自强都颇为熟悉,这两位学士也一贯很照顾他。
柳贺讲课前被张四维叫去好生指导了一番,如为太子讲课时必须紧守儒家正统,不可逾矩,如今太子已开始学四书,要记得深入浅出,教导太子道德品行及为君之责。
张四维这人说话时总是眼中含笑,柳贺见他时还被他拍着肩膀以示勉励,但柳贺一眼便能看出他和张四维有些气场不合。
张四维应当是很适合官场的,能左右逢源,既受首辅高拱器重,与其余阁臣、部臣关系也极是亲厚,但柳贺依旧更习惯丁士美、诸大绶这样的上官,没有太多弯弯绕绕,也不太爱用激励之言给下官画饼。
柳贺上辈子被画过的饼着实有些多,因而已经掌握了一些应对领导画饼的技能。
……
在这一月,柳贺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万历皇帝。
说实话,来见太子之前,柳贺着实思考了许多,比如这位皇帝日后发动的三大征,比如福王就藩,比如张居正的命运……这让他心中难免多了一分警惕。
这毕竟是未来的帝王,在大明朝这个封建时代,他的身家性命便牵系于帝王一身。
可真正见到这位太子殿下之后,柳贺只能:“……”
他似乎忘了,太子殿下此时仅仅十岁,放在前世的话,大概就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作为太子心智比旁人成熟的话,最多也只是初中生的水平。
——是一个可以叫人轻易放松警惕的对手。
“微臣见过太子殿下。”
万历帝朱翊钧此时还是个小胖墩,但也不胖得过分,他已被宫人叮嘱过,今日有新的先生要来,柳贺与他见礼,他也恭恭敬敬称呼柳贺为先生。
柳贺是新任讲官,他与沈鲤在同一天为太子讲学,两人都以《诗》为本经,但太子眼下还未学五经,两人便先讲《论语》。
柳贺第一次讲课,詹事府自然不敢一切由他包办,因而这一日张四维、马自强及丁士美都来了,柳贺的讲课提纲被几人审阅了一番,讲课现场几人也是亲自盯着。
这是因为柳贺年轻,几人忧心他讲课时不够稳重,太子眼下正年幼,讲官的一言一行必然会对他造成影响。
然而令众人惊讶的是,柳贺学问功底扎实不说,向太子讲课时总能深入浅出,结合古今帝王成事之例,将圣贤道理融入课程之中。
柳贺自《论语·为政》一篇讲起,讲得虽细,却不会令听者有疲惫之感,且因他年岁轻的缘故,念起字来可谓铿锵有力,还能以悬念将太子吊住,因而他一课讲完,太子朱翊钧的注意力完全没有分散,讲课内容竟被他听进去了大半。
上一篇: 朕有耳疾
下一篇: 一代灵厨在六零年代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