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真世子科举逆袭(296)+番外

第182章

贪官污吏就算在官员整体占比都很重, 可是他们还真没有一条嫖.娼有罪的律法引起的震荡大。

因为池云亭那条律法,把所有男人都囊括了进去,尤其是手握特权的男人们。

就像古代的社会底层,都是一夫一妻制, 至于一夫一妻多妾制, 没有身份男人压根不可能办到,真这样做了, 就是违法。

多妾制就是古代男人为自己不守贞制造的自由, 现在池云亭直接把嫖.娼的男人打成道德瑕疵,这哪个男人能受得了。

目前官场的官员们是不禁止嫖.娼的, 要不然也不会有教坊司这类官.妓存在。

而色往往会和贪挂钩, 两者是一种消费的关系,毕竟贪得钱财之后,不是奢侈品就是美色。

所以想抓贪污,直接去青.楼抓, 保证一抓一个准。

池云亭先前没用这招,是因为这招的反弹性太大,现在整个朝堂已经被池云亭清理过一遍。

有权反对池云亭的已经被池云亭推出去午门斩首,留下的一批中小型鱼虾,还没来得及成为大鳄。

而这其中, 有多少官员嫖过娼,保守四成, 这还是杀了不少贪官后的比例。

官员嫖.娼危害有多大, 从后世看就能知晓,先前池云亭没功.夫整顿他们, 不代表他们能永远逍遥下去。

而这事关天下男人的利益, 哪怕没有贪污, 官员们也会下意识反对。

他们反对的理由总不能是我喜欢嫖.娼,陛下你不能禁止,但只是转念间,他们就想到借口。

“陛下,青.楼营生可事关咱们国库的税收啊!”

没错,在古代青.楼是合法交税的机构,而且还是重税。

那些税收沾着血和泪,而其他人却恍若未见的踩在她们的身上欢歌载舞,歌颂太平盛世。

朝中官员如此理直气壮的态度,让从后世而来的池云亭胃中隐隐作呕。

双方观念不同,池云亭也不会苦口婆心的说服对方。

池云亭只神色微动,新任户部尚书陆泉就上前一步,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数据,“去年沿海税收占据每年国库税收的80%,青.楼那点税收已经不值一提。”

在海关收税之前,青.楼税收在朝廷每年的税收中占比极大,他们牺牲了青.楼女子,吃着人血馒头,却还丝毫不知感恩。

现在时代在发展进步,而且纺织机的出现,已经能够实现工业革命的雏形,解放劳动力和制作更多工作岗位。

还有海关税收,也能成为每年朝堂税收的支柱,就这样他们还不想放弃青.楼那些染血的银子,对于这样不知悔改的人,池云亭自然不会手下留情。

千百年来,女子们已经被牺牲的够多,现在也该换个群体来牺牲,比如瓢虫们。

祸害瓢虫们不比继续对青.楼女子们处境无动于衷来的有趣。

“陆大人,你简直枉为户部尚书!朝廷税收这块是你的责任,你不努力为国库创收也就算了,居然还想减少国库税收,究竟是何居心!”朝臣们义正辞严的指责陆泉道。

那话与其是对陆泉说的,倒不如说是对池云亭指桑骂槐。

“大人们此言差矣,之前我们搜查那些贪官污吏,大家猜怎么着,他们不少人都有多房姬妾和去青.楼的习惯,他们所花费的银子总不可能是凭空生出来的吧。”

平王深吸一口气,站出来道。

他还以为池云亭会让他单打独斗,如此才能当上刑部尚书。

现在看来,帝王的诚意还是很大的。

朝臣们把青.楼往国库税收那块带,平王就把去青.楼这件事和贪污腐化挂上钩。

这话直让去过青.楼的官员老脸通红,他们不是羞愧,而是恼羞成怒。

“平王莫要小题大做,男人去青.楼天经地义,钱都是我们省出来的。”说着他们又觉得青.楼税收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不由又有了底气。

池云亭眸光不由一寒,看着那些官员道:“这件事朕不是在跟你们商量,只是告诉你们,以前的事可以既往不咎,今后你们要是敢犯,就别怪朕不手下留情。”

“陛下……”还想力争的官员们傻眼,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池云亭会这么独断专横。

这次因为涉猎到天下男人的利益,就连以兵部尚书为首的武官们都不支持,毕竟军营里,也是有军.妓的,军营里男多女少,有多少能忍住的,他们或多或少都沾点。

并且因为武官比文官更粗鲁更直,他们比文官们更难忍受青.楼的取缔。

池云亭的新律法,无疑触犯到了他们的底线。

他们下意识看向兵部尚书后背,目光灼.热的好似能把兵部尚书背后盯出一个窟窿,就盼望着兵部尚书说两句。

兵部身为六部之一,手握兵权,真要铁了心反对,就连陛下也不得不退避三舍。

可是兵部尚书脊梁微弯,愣是没他们所愿的站出来反对。

还有刑部尚书,连连咳嗽,就是不发表任何意见。

这形势让朝中官员心里猛沉,他们这才发现,帝王的话语权不知不觉间已经这么重,就连两位仅剩的尚书也要避其锋芒。

手握实权的尚书们都不说话,所以这个邢律纵使大部分官员反对,也在朝堂上通过,还专门上了邸报,通报全天下。

这让群臣心里狠狠憋了一口气,“陛下的态度真是越来越蛮横了。”

刚开始哪怕是开海禁,帝王都和他们有商有量,迂回着来,现在倒好,之前查贪官污吏之严,现在又一意孤行的推行新律法,他们感觉朝堂越来越没有他们说话的余地。

最重要的是,先帝时期的六部尚书已去其四,现在的吏部尚书白承耀和户部尚书陆泉是实打实的帝王亲信。

礼部和工部暂时没有尚书,但想也不会是旁人上位。

现在,帝王又把手伸进刑部,这让他们怎么忍?

再继续忍下去,只怕他们以后连纳妾的资格都没有了!

想到这,朝臣们发狠,“既然陛下不仁,那也莫怪我们不义!”

颁发政令是一回事,政令执行到位又是另一件事。

他们也不做别的,只需要给身处地方的同僚去几封信,让下面阳奉阴违就行。

这种事情,哪怕手指缝里只要松懈一点,就绝禁止不了。

他们陛下还是太过年轻,不知道朝堂上的事,并不是你愿意,就能达成目的的,哪怕是帝王也一样。

果然,就算有朝廷圣旨,还有邸报通知地方官员,也很少会有官员会执行。

不仅如此,还有的地方官员气不过,朝廷越是禁止,他们就越是上青.楼,以实际行动来违反朝廷禁令。

就连民间那些德高望重之辈知道邸报内容以后也十分不看好,“天下男子上青.楼的何其多,怎么可能禁止的了啊。”

他们都觉得陛下的这份圣旨,只怕要成为一纸空文。

而朝堂官员们则觉得只要他们反抗的多了,池云亭迟早会撑不住收回成命。

到那时,帝王的脸就会丢到全天下,从而增加他们臣子的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