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惊讶,“那是谁啊?”
“那些作弊考生的保人啊,唉,那名廪生秀才真是倒了大霉了,本想挣个钱,却不想把自己的前途都赔进去了。”百姓们不乏同情道。
廪生秀才们也心有戚戚然,互相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差一点,我们就也成对方那样了。”
仔细一看,对方作保的那些考生,就没有一个是无辜的,这运气可真是……对方的出现,完全是为他们上元县的廪生秀才挡了灾啊。
老秀才公微微一笑,等到所有考生都进场,他们这些廪生秀才也能散去,老秀才公被方宁和林明两个搀扶回车上,等待池云亭考试结束。
考场内,走完基本流程,池云亭拿着号找到自己的考棚,开始和同行的四人分开。
到地方一看,考棚果然如老秀才公们说的,很是简陋。
大窟窿不至于,就是特别潮湿,给人的感觉很不舒服,就这,还是县衙特地打扫过的。
一年就用一次,一次就几天的地方,能指望它有多好。
第28章
考棚并排, 只用一层砖墙隔断,内里的空间很小,约两米长,一米宽, 一高一低两个木板, 可自由拆卸。
直接抬高木板就能走进去,别看考棚外表不怎么样, 木板却很稳当, 能稳稳承受考篮的重量。
木板也很宽,池云亭听说在以后需要过夜的科举考试中, 把两块木板拆下来合并, 能当床用。
现在两块木板拼凑到一起,承受才七岁的池云亭没有问题,要是再大一点,大人的体型, 只怕一小半身体都得悬空着。
池云亭进去考棚后把驱虫的药粉撒在四周,也不知道有没有用。
很快考生们在各自的考棚各就各位,一阵号响之后,气氛肃静下来,县试主考官杨县令进来, 待他坐定,后面的衙役们开始给考生们发试卷。
除了试卷, 还有没有字的草稿纸, 上面有考生的做题思路和修改痕迹,这些过后还得收上去, 只能涂改不可损毁。
试卷和草稿纸到手以后, 池云亭把它们分开, 先检查试卷的整洁和完整度。
快速检查过一遍后,池云亭这才有心思去看考卷,考卷上除了需要要做的考题,还需要填写自己履历,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年龄、籍贯、祖孙三代具体姓名,要是过继和抱养的,也得写上亲生父母。
至于其他四个互结考生的.名讳和籍贯,还有为自己做保的廪生秀才,更不用说,也是重中之重。
池云亭打开考篮,从最底下一层取出笔墨砚,然后又从竹筒里取出几滴清水,开始磨墨。
磨墨期间,池云亭看着填写自己亲生父母那栏,不知为什么突然有些想笑。
要是他穿越后没有记忆,可能真要以为自己现在的籍贯是真实的,因为他的户籍可是得到朝廷印证的,这说明什么,说明只要他那位把他送走的生父不说,池云亭就能和对方彻底的没有关系。
可以说要是没有原著原主的命运摆在那,池云亭也不想去京城那个大染缸,现在池云亭之所以挣扎,无非就是因为开始和叫停的权限不在他手中。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要是不改变一些事情,哪怕池云亭是穿越的,也避免不了走原主的老路。
所以,池云亭为什么不争呢,他不仅要争,还要努力做到最好。
磨着墨,池云亭心中越发平静,考棚外时不时有衙役走动,不只是单纯的巡视,还负责盯着众考生,谨防考生作弊或者有什么不便。
不知是不是张有德那处帮池云亭扬名的缘故,池云亭感觉落在自己身上的衙役视线,比旁人多的多。
好在他本来就没打算作弊,就算他们再盯也盯不出花来。
科举有很多明文规定,如科举都会考什么内容,会给下面制定一个大致的框架,然后让主考官在这个框架之内任意发挥。
就像县试第一场,也被称为正场,基本就是四书文两篇,试帖诗一首。
四书文就是八股文,因为题目大都从四书中.出,又被称为四书文。
试帖诗则需要看诗体,多为五言六韵或八韵。
谁知池云亭刚把题目过一遍,心里还没思路,看到什么,眉眼不禁一跳。
固定格式的题目自然没有拼音字母太大的发挥余地,可要是题目呢?
县试第一场的三道题,题目都是汉字混合着拼音字母,这样很容易审错题,就像六韵和八韵,就是用拼音字母标的,纵使考生们知道跑不出范围,心里也得微汗一下。
别的不说,杨县令推广拼音字母的决心池云亭是感觉到了。
好在拼音字母没多难,只是稍微给考生们造成阻碍,相比之下,倒是题目本身,难度远超过拼音字母。
只见两道题目,分别是:
①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②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两道题都出自《论语》学而篇,第一个讲的是君子自身,要是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会牢固。
整句话讲的是君子应以“忠”和“信”两种德行为主,而“忠”和“信”,就是这一题破题的点,可以任选一点写,也能两个都写。
倒是第二题,讲的则是“孝”。
意思是,“一个人他父亲还活着的时候,要看他本人的志向,他父亲去世以后,就要考察他本人的具体行为了,看有没有和其父亲生前有所出入,如果说他长期坚持自己父亲生前的正确原则,就算的上是尽孝了”,总的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尽孝的一种方式。
孝啊,这题不由让池云亭沉思,很快池云亭就在一旁的草稿纸上落笔,下笔流畅自然,堪称一气呵成。
“吾虽幼失父……”我虽然从小就没有了父亲,但想必我的父亲一定是个伟岸的人,而我身为他的儿子,自然也要以他为榜样,堂堂正正做人,就算不能成为君子,也不能变成小人……
不就是向父亲学习吗,池云亭笔下勾勒出一个他想象中的父亲,他想象出来的父亲光伟岸,并以他为榜样。
至于那个血缘上的生父,谁会认啊。
写到这里,池云亭心里不由对那个远在京城的生父心生感激,因为他当初要是留在他身边,他身具父亲这个大义,能很大程度压制住他,甚至因为在对方眼皮子底下的缘故,他很难有小动作。
现在离得远,倒是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束缚。
等写完两道题,池云亭决定先歇歇。
他带的面饼已经被衙役检查的时候掰成碎快,面饼这东西只有刚出炉的时候吃才香,等凉了面就变硬,失去很多味道,口感也会非常的干。
池云亭从考篮内取出竹筒,里面是清水,就直接就着碎凉饼慢慢吃,喉间有些难以下咽,好在县试只需要在考场待一天,就算吃不下,忍忍也能过去。
等池云亭用饭的时候,时间已经中午,县试是不掌灯的,也就是说必须得在掌灯之前全部交卷,还有半天时间,足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