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肩并着肩靠在窗棂上,只见不远处旌旗招展,上面用金线绣着龙飞凤舞的“楚”字,在阳光照耀下发射出细碎的光芒。
楚是万晋朝的国姓。
不多时军队行至楼下。
杨萱看到了关在囚车里的苏不寒。
那人低头蜷坐在囚车里,身上衣衫褴褛斑斑点点满是暗红色的血迹,头发散乱着能看出是黑色,却瞧不见眼珠子到底是蓝还是绿。
他手腕跟脚踝上都锁着粗长的铁链子,看着骨架很大而且结实。
可以猜想他的身材定然非常魁梧。
可再强悍又如何,只要沦为阶下囚,那也就是砧板上的鱼肉,只有任人宰割任人羞辱的份儿。
紧跟着囚车之后,是三位骑着高头大马的将领。
正中居首那人便是太子楚洛。
他穿玄色甲胄,玄色头盔上缀着红色缨络,神情端肃目光深邃,有种与生俱来的睥睨天下的王者风范。
街面上,不知谁率先喊了句,“恭迎太子殿下得胜回朝,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被这声音感召着,街道两边的人群“呼啦啦”尽数跪倒在地,齐声呼喊,“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太子抬手拔出腰间佩剑,高举在头顶,朗声道:“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我万晋疆土,若有侵犯者,虽远必诛!”
剑锋辉映着日光,熠熠生辉。
众人紧随呼喊,“若有侵犯者,虽远必诛!”
一遍接着一遍,声势浩大,宛如排山倒海。
良久,太子收剑入鞘,对着四周含笑拱手,“都起来吧,各位都是我万晋男儿,大家当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才的出才,江山需要依仗各位守卫,朝廷需要诸君协助治理。”
听得此言,街上的半大小子个个激动的脸色通红,而那些长者好几位都是老泪纵横涕泗交流。
杨萱默默看着,本能地觉得,就只凭这几句话,靖王大概已经输了。
毕竟,外敌入侵时,奋勇迎敌的是太子。
身为国君,首要的是保护百姓安宁。倘若国土不再,黎民性命不保,纵然你待人再宽厚再廉正又有何用?
靖王在京都呼声虽高,可小动作也不断。
总会有明眼人看出端倪来。
马车辚辚,献俘的军队慢慢远去。
街上的人却不愿离开,那些血气方刚的半大小子自发自动地跟随在队伍后面往午门走。
街面上顿时空旷下来,杨萱不可避免地又看到街对面的萧砺,冷着一张脸,正跟几个军士说着什么。
察觉到杨萱的目光,萧砺飞快抬眸,冲她微微一笑。
杨萱马上拉下脸,缩回身体,就势关严了窗户。
萧砺纳罕不已,面上却不露,仍是平心静气地吩咐,“这几个坊区,每个集市都要张贴,再挑几个识字的人守着,如果有人前来观看,就念给他们听。今日太子说完这番话,定然有不少少年儿郎想从军,咱们先把根骨资质好的挑出来留下,其余的送到京卫那边。”
军士含笑点头,“头儿放心,这事一准办得妥当……听太子这么一说,我都想到西北戍边去了。”
萧砺抬手捣他一圈,“但凡是个有血性的男人,谁不想保家卫国?都跑到西北去,京都的安危谁管?你给我老老实实在京里待着,以后有你去打仗的机会。”
军士“嘿嘿”傻笑,“我们这就去办事了,先找秀才把文书好好写出来。”
萧砺应一声,扬手让两人去了。
第51章
杨萱瞪她, “别瞎说。”
辛媛扫一眼辛氏与大舅母,掩住嘴,声音压得极低极低,“你可瞒不过我,我都看出来了, 那人一直盯着你看来着。”
杨萱“切”一声,“这就说明不一般?你还一直盯着他看呢,你们俩是不是关系也不一般?”
“嗳,”辛媛惊呼声, “这是哪儿跟哪儿?”
大舅母不满地说:“大街上还咋咋呼呼的, 不怕被人听到笑话?”
杨萱坦坦荡荡地说:“媛表姐说我跟那位萧大人关系不一般,我可不认。”
大舅母顿时黑了脸,毫不客气地冲辛媛斥道:“这种话也能乱说?真得好生养养性子了,回去把女四书都抄五遍,禁足一个月。”
辛媛本想反驳, 可看到大舅母决绝的神情, 不敢开口, 只喏喏应道:“是。”眼角瞥着杨萱,忿忿不平地说:“你干嘛出卖我?”
杨萱道:“我怕你以后时不时在我耳朵边唠叨,唠叨个三五遍,不是真的, 别人也会当成真的。”
辛媛“哼”一声, 转过头不理她。
辛氏看着两人, 开口道:“阿萱也禁足一个月, 抄五遍女四书。”
杨萱答应,“好。”
辛媛才又露出笑,对杨萱道:“要不咱俩做伴一起抄吧?”
杨萱无语,“你在你家里禁足,我在我家里禁足,怎么能凑到一起?”
“我忘记这岔了,”辛媛恍然,扒拉着手指头算日子,“今儿初九,要抄到冬月初九才成。我十月二十三还得过生辰呢?”
“又不是整生日,不过也罢。”大舅母侧头看向辛氏,愁眉不展地说,“你瞧瞧,都十二岁的大姑娘了,还这么不着调。”叹口气,又板了脸对辛媛道:“以后能不能长点心,多动动脑子?就像刚才那人,且不说阿萱认不认得他,他明摆着跟咱们不是一路人,即便认识也是万无可能的。你编排出那些闲话,真要传出去,阿萱还怎么说亲?”
辛媛低声嘟哝着,“我就是说句顽话。”
“当着这么多人,哪里有顽话?”大舅母无可奈何地看着她,“我也是从你这么大过来的,你想什么我都知道。这种事在私底下,出了你的口,进了阿萱的耳,再无第三人听见,这叫做顽话。”
“知道了,再不会这样了。”辛媛急忙认错,又对杨萱赔礼,“阿萱,对不住。”
杨萱笑道:“你要真心实意赔礼,就替我绣条帕子,上次那几条根本戴不出去。这一个月的时候,总能绣出条见得了人的吧?”
辛媛没好气的答道:“行行行,你真能翻旧账。”
马车行到长安街尽头,大舅母先将辛氏等人送回槐花胡同,然后才回位于黄华坊石头胡同的自家宅子。
杨萱收拾好东西便要回屋抄书,辛氏唤住她问道:“你可知道我为何罚你?”
杨萱答道:“是因为媛表姐?”
“不是,”辛氏看着她,“是因为你行止不妥当,古话说空穴来风,你要是行为端正,阿媛会平白无故地说那些话?”
杨萱有些心虚,低下头不作声。
辛氏续道:“我知道你们没啥,可光天化日之下,酒楼门口人来人往的,遇到了点个头也就罢了……端着盘子在大街上吃包子,能有什么好出身,你非得凑到跟前去惹人闲话?”说罢,觉得自己的话有些重,缓了语气道:“行了,别的话我也不多说,你心里有数就行。”
杨萱告退出来,穿过西夹道往玉兰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