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光登基以后(85)
温亭书不知为何萧长霆倏然提及朝堂政事,他不假思索温声回答道:“自然可以,古人的经验总结亦是多年实践后得出的智慧。实不相瞒,昔年臣曾亲眼见过一场宓州水患,当时解决此事的正是宴行道宴大人,当初同宴大人相谈甚欢,可惜的是宴大人英年早逝,若不然,此番江城水灾宴大人定会自请前去,平息水患之祸。”
百姓受水患之灾烦扰太多,尤其先帝快要薨逝的那几年,底下的人贪墨不知多少,闹得江城之地民不聊生。
宴行道的事迹萧长霆早就有所耳闻,他的能力才干人品都是一等一,若是他当初并未死去,现在应当能得到萧长霆的重用。
可惜啊可惜,先帝昏庸无道,当初的晏行道不仅没能得到任何重用,还饱受政党中人的排挤。
往事唏嘘,萧长霆思索片刻后,倏然抬眸望向温亭书,眼眸深邃幽远。
只听他沉声问道:“若是孤要你做第二个宴行道,你可愿意?”
……
萧长霆前前后后不过待了一盏茶不到的时辰,除却和温亭书说过的只言片语,竟是未曾再看谢琉霜一眼,也不曾同她说过一句话。
温亭书想到方才自己回答萧长霆的那句话,转而目光温柔地望向谢琉霜:“若是我去了江城,你可愿陪我一起去?”
萧长霆的意思再明了不过,江城的水患一日不得到解决,江城的百姓就要日日饱受苦楚。
温亭书自然是愿意去的,只是那儿的环境比不得京城之地的繁华奢靡,若是谢琉霜想留在京城,他也不会逼她。
谢琉霜自然想同温亭书在一块,先前他同其他的官员探访地方史料之时无法携带家眷,这一次却不一样。
若是萧长霆亲自下旨,或许也能一道跟去。
谢琉霜倒是有些心疼:“你的伤势还未大好,若是动身,这一路颠簸你哪能受得了?”
温亭书的脸色虽然有所好转,但那雪莲又不是什么神丹妙药能够让人所有的伤口尽数消失,更何况,朝中能用之人这般多,为何萧长霆单单要叫温亭书?
谢琉霜是有所不满的,甚至认为萧长霆是否在刻意为难温亭书。
然而,温亭书却笑了笑,解释起来:“陛下此举自然有他的用意。你且看如今朝堂之上的官员们,新贵寥寥,能够启用的人太少,而其中更为了解水患之事的,恐怕只有我一人。”
听了此话,谢琉霜惊呼一声:“怎会如此?”
朝堂之上这般多的郎君,怎会除了温亭书没有其余人了解过水患之灾呢?
“朝堂中诸多事情皆被权贵把持着,就连官位都能世袭,可笑他们的后人有的根本不通文墨也能当官,窈窈,你觉得这点可不可笑?”
温亭书说着这番话令谢琉霜很是震撼,分明温亭书也是出自英国公府,但是竟能提出反对权臣的这番话,着实令人惊愕。
“好了,还是不和你说那么多免得吓到你。”
温亭书抚了抚谢琉霜白皙的脸颊,眼底潜藏的一道暗芒被他不动声色尽数收敛,当他重新抬首,又是一位温润谦和的翩翩公子。
……
似乎自行宫之事了结,萧长霆就像是忘却谢琉霜一般,再也不曾像先前那般继续纠缠着她。
对此,谢琉霜心头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恐怕这一回萧长霆应当是彻底死了心,也愿意履行当初的那一份赌约,这让谢琉霜的心头稍稍松了口气。
唯一有一点不同的是,温亭书的身子好了大半便开始早出晚归,日日进宫不知同萧长霆商榷什么重要之事。
直至今晨谢琉霜睡得迷迷糊糊,清醒过来后,便是温亭书温热的掌心落在她的脸颊处。
“陛下命我三日后启程,这几日你先将一些需要用到的东西帮忙收一下。”
一听这话,谢琉霜即便再困倦,所有的睡意顷刻间烟消云散。
“三日后,这么快?”
温亭书哑然失笑:“若不是我当时的身子不允许,恐怕那日就能动身。除此以外,陆修齐也打算动身去往江城,听说孟锦瑶也要一同去,届时恐怕我们一路都会在一起。”
谢琉霜怔住:“为何陆修齐也要一起去?”
她犹记得陆修齐身上虽有官职但是并不高,他并不是一个肯主动干活的人,总不可能太阳打西边出来吧?
似是看出来谢琉霜心底的想法,温亭书漫声说道:“此次若是到了江城能够成功解决水患之灾,对于陆修齐而言,是一个升官的好机会。”
即便陆缙身为太傅,官职再高,但是他并不是无缘无故就给陆修齐安插一个重要官职之人。
陆修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早就心知肚明,若是给他一个重要的官职也要看他有没有能力坐得住!
这一次的水患之灾虽然说是解决百姓之难,但也可以当做磨炼人的一种方式,更不必说的是,还是陆修齐主动提出来他要一同前去,对此,陆缙虽然感到惊讶,但更多的还是高兴。
直到他后来直到陆修齐要去的原因,前前后后不过一盏茶的时间,欣喜的心情瞬间消失殆尽。
“他是为了后院的那位柳姨娘,柳姨娘怀有身孕,他担忧孟锦瑶出于嫉妒对那女子腹中的孩子下毒手,才要求去江城。”
谢琉霜听到这里的时候,简直都快被陆修齐的这种想法惊呆下巴。
想想看,这是人能说出来的话么!
但凡孟锦瑶真想要动手,柳蔓娘她至于能怀上好几个月的时间?
“他可真是……”
谢琉霜气恼地不行,破口大骂陆修齐的无耻!
然而,即便孟锦瑶是她的闺中密友,但无论陆修齐如何待她,孟锦瑶不愿意和离,孟家也不愿意脱离陆家这一座靠山,因而,受苦的也只有孟锦瑶一人!
谢琉霜叹息了声,转而将此事压在心头,起身开始收拾二人离去的行囊包裹。
此次离去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带去的丫鬟侍从自然是能少则少。
思前想后,最后谢琉霜还是带上清月、照眠这两位她用惯了的丫鬟,至于温亭书则是带上星满一人。
行囊收拾妥当,谢琉霜和温亭书同英国公府众人告别,饶是温睢和冯氏有着再多的担忧和不舍,最后还是温声叮咛道:“你们去了江城万事都要小心,尤其是羡安,你的身子不大好,可莫要太过操劳。”
温睢深知这是陛下的旨意不可抗旨,更何况江城那么多的百姓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不可能私心留下最有可能解决此事的温亭书。
温睢看过温亭书呈给陛下的那篇《治水赋》,可以说惊才绝艳,朝中没有一人可以比他更有能力。
若是温亭书顺利解决此事,回京后,说不定他就能得到陛下重用,扶摇直上。
然而这些,温睢最后并未说出口,而是认真望了一眼温亭书夫妻二人,正色道:“为父其余都不希望什么,只要你们能够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