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华国使者对初次会议时英国使者和法国使者所说的话做出的回应。
如今法国使者在更大的利益面前已经转变了自己的态度,接下来,就看英国和美国的反应了……华国使者陷入了沉思,如果协约国的主要战力都同意了自己提出的要求,那么想必其他的国家也不会再反对。
接下来,利诱加适当强硬的态度,华国使者最终拿下了美国和英国负责人,达到了他最初的也是最终的目的,给遥远的华国政府寄回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美国、英国等国家经过这一次的会议,也不敢再小觑华国。
战败国的利益被瓜分,就像当初的华国一样,遭到了被人凌迟的命运,在协约国的干预下,濒临四分五裂的局面。而这一次,没被邀请前来参加巴黎和会的苏联和日本的利益,也遭到了一定的侵犯。
败于华国恰好说明了他们此刻的外强中干,欧洲这些国家刚刚经历了大出血,正是需要寻找新鲜血液以弥补自身损失的时候,又怎么会放过此时虚弱的日本和苏联?
这一次,欧洲各国瓜分战败国的利益与原本的历史并无不同,而远东方面,原本是华国的权益被践踏,被欧洲各国勒令将胶州湾从德国手中移交到日本的手中,这一次,有了脱胎换骨的华国的干预,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变成了日本。
不得不说,这极为讽刺,在国人们看来,却也大快人心。
日本既然选择了侵-略他人的道理,在技不如人的时候,就要做好被反侵-略的准备。
国际上总是将公平公正放在嘴边,可这世间,又何曾有过真正的公平公正?
拳头就是力量。
华国无意走上与这些国家相同的道理,通过对外扩张,来转移内部的矛盾,或是通过抢劫,来获得巨额的财富,但华国也不打算任人践踏。
既然拳头才是硬道理,那就让他们的拳头,变得更硬一些吧,这样,他们的声音才会更有力量,他们才能够化被动为主动。
当巴黎和会的内容传回国内时,青少年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不为别的,就为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回的尊严。
第110章 番外
不过短短的几年功夫,国内外势力格局分布,比起战前来,已有了很大的不同。有些曾经辉煌的,如今没落了,有些曾经没落的,如今却崛起了。如果说德国、日本与苏联属于前者,那么华国就属于后者。
苏联倒也罢了,有列宁政权在其中斡旋,即便一时跌到了,日后也能够再爬起来。就连与苏联亦敌亦友的华国亦不得不承认,作为苏维埃政权的领袖,列宁的确有其过人之处。
倒是日本,虽说大正天皇已经下台了,但情况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好转。如今日本主政的是裕仁天皇——在大正天皇去世之后,他已经成为了国内地位最为尊贵的人。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对于那些一手扶他上位的人,他信不过。他的父亲大正天皇就算再怎么不堪,好歹也是一国天皇,而这些表面上忠心耿耿的臣子对他却能够说舍弃就舍弃,谁知道日后会不会以同样的招数来对付他?
军部将军和政界元老们的所作所为让裕仁天皇极度没有安全感,觉得最后权力的不是他,而是他手下的这帮臣子。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与华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之后,这群臣子们就将权力牢牢地攥在了自己的手中。他们在为多年,一个个都是人精,又岂会看不出裕仁天皇对他们的怀疑?因此,更是笃定了要将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给裕仁天皇一些无关痛痒的权力。
如果裕仁天皇愿意相信他们,与他们志同道合,尊敬他们,重用他们,他们也许不会选择架空天皇,而是会真正地让自己转变为他的左膀右臂,在不伤害帝国和天皇利益的情况下偶尔为自己牟利。但是现在,裕仁天皇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僵硬到了这种地步,他们又如何敢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交道裕仁天皇的手中?
在现实的逼迫之下,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之后一次又一次的埋怨与推诿责任中,裕仁天皇终于与本可以成为他手下肱骨的臣子们渐行渐远,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事到如今,已经说不清究竟是谁先走岔了路,但是他们双方都知道,他们再也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于是,在日本,权力的争夺越发激烈。
这些与华国却没什么关系,这些年来,华国一直在致力于积攒力量,钻研尖端技术,提高综合国力。几年前,通过拆解日军和俄军的战舰,他们的造船技术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如今,总算是堪堪赶上了领头羊们。虽说如果在正面战场上遭遇那些老牌海上强国,华国必还是输多赢少,但至少与人家有了一战之力,不至于实力悬殊到只能以命换命的地步。
在汽车领域,自顾舒晗名下的顾氏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的汽车风靡华国后,颇有几家财大气粗的工厂跟风。为了办好汽车厂,这些厂主们纷纷从国外高薪挖了尖端人才过来,经过几年的努力,工厂竟也变得像模像样了。虽说无法撼动顾氏汽车制造厂在国内的龙头地位,但好歹也算有了一席之地。
由于在这过程中,这些工厂对于顾氏工厂以及顾舒晗本人都是尊敬有加,从没有使用过什么龌龊的手段,顾舒晗对于这些工厂的崛起,倒也乐见其成。能够促成产业的良性竞争,对于她和顾氏汽车制造厂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更何况,她就知道,想要让整个国家发展起来,只她的工厂在国内一枝独秀,是远远不够的。后来者的崛起,对于华国而言,也是一件好事,象征着华国汽车制造业的蓬勃发展。
柏煜与顾舒晗合办的工厂如今在两人的经营下,规模也越来越大。如今,从原油的挖掘和提取到相关产品的生产,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而完整的产业链,不需要柏煜和顾舒晗再时时刻刻盯着。柏煜和顾舒晗都是家大业大的主,纷纷雇佣了管理才能出众的精英管着这些事,便也不再投入过多的注意力。
沥青道路渐渐占据了国内几条主要道路的位置,为往来的政要们提供了诸多便利。在这几年中,水泥路也多了不少。交通的发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不少地方在修好路后经济上都有了突飞猛进,而国家也变得越来越富有。
当初,为了救亡图存,柏煜没有直接从政,而是走上了实业救国之路。如今,他能做的,都已做了,重心也渐渐转移到政事上。不为别的,柏总理的一句话打动了他。
现如今,他会秦老还在为,自然会竭尽所能的为柏煜与顾舒晗提供各种便利,但倘若有一日他和秦老不在位了,换了新的执政者,柏煜和顾舒晗的事业能否继续保持这样的规模?倘若那名新的执政者的执政思路与柏煜和顾舒晗所走的道路截然不同,柏煜又该如何?
柏煜思忖良久,深知有理,便听从父亲所言,渐渐放下了手中的事业,转身投入政局之中。不为别的,倘若真有那么一天,他只希望,他能够凭借自己的双手,护住顾舒晗,也护住自己与她多年来的心血。细细想来,他人都是靠不住的,唯有将根子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里,才能够放心。在实业方面,他不得不承认,自己不如顾舒晗,那些事情有顾舒晗来操办,就够了,他如今需要做的,就是努力的稳固后方,为她的事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有利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