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古典名著同人)[红楼+聊斋]我在红楼话聊斋(337)+番外

作者: 玄月扶摇 阅读记录

可是第二次相见,她就已经有了脱胎换骨之势。

最重要的是,无论什么时候,面对谁的嘲讽,玉莲都能坦然自若,好像从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好。

连城就是从这里对玉莲产生了好奇,并因此主动结交。

等两人相熟之后,连城才发现,玉莲私底下非常刻苦。

但凡是京城闺秀有一个学过的东西,她都要私底下研究,非得学好了不可。

这个发现,让连城很是失望。

她觉得自己看走眼了,玉莲也不过是一个积极迎合权贵的庸俗女子。

只是京城闺秀大多如此,她虽然心理上对玉莲失望了,却也并没有放弃这个朋友。

后来她才知道,玉莲之所以如此,并不是为了迎合谁,只是因为她想学而已。

“我想嫁入高门大户,一辈子荣华富贵。”玉莲对此毫不避讳。

连城忍不住对她输出自己的观点,“高门大户的日子又岂是那么好过的?

且高门多纨绔,又多自视甚高之辈。你若是在高门中择婿,又哪里遇得到真情呢?”

对于这番言论,玉莲绝不苟同。

“小门小户就有真情了吗?”玉莲反问,“以我们家如今的地位,寒门小户若来求取,十有八九是想借势。

而且我五哥说了,许多男人都有一种劣根性。他们借助妻族的力量崛起,心中却不一定会怀有感激。

更有那心术不正,忘恩负义的中山狼,直到反过来把岳家吃干抹净,才能出了心头那一口恶气呢。”

这些显然是没人和连城说过的,她简直目瞪口呆,“这……这……这……”了好半天,愣是一句反驳之词都说不出。

见她似乎是吓坏了,玉莲话锋一转,又道:“当然了,嫁到高门大户也有风险。”

连城回过神来,急忙追问:“什么风险?”

玉莲道:“高门大户之间的联姻,都是利益的结合。既然利聚而来,自然利尽则散。

若是有朝一日,我娘家败落了,只怕最好的下场,也就是青灯古佛,了此残生了。”

“那你还……”

玉莲道:“因为这个风险,嫁到小门小户同样也有。”

因为这个话题,连城恍惚了好几天。

等下一次再见时,她还是坚定地对玉莲说:“我还是想找一个情投意合的。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作者有话要说:

发现有的宝宝因为聊斋奇女子那部电视剧,对乔生误解很大。

其实原著里的乔生和连城是真正的知己,他们俩一起反抗世俗,连城因不能反抗父亲郁郁而终,乔生知道之后,也跟着病死了。

如果不是在地府遇见了乔生以前的朋友,两人根本没有复活的机会。

至于电视剧里的另一个女主宾娘,她是连城在地府里遇见的。

从宾娘的口述中不难看出,这也是一个被父权压迫的女子。连城带着宾娘一起,和乔生汇合之后,他们就还阳了,两人根本没有发展出感情的机会。

宾娘之所以对她父亲说自己和乔生已经有了首位,非乔生不嫁,是为了逃避父权的压迫。

最后的结局是他们三个一起去隐居了,蒲先生最后给的评论也能看出来,乔生和连城是知己,宾娘是被他们拯救的苦命人。

那版的改编大部分都很好,但连城这个故事,往三角恋改,真的是把珍珠改成鱼目了。

第162章 乔生主动

当时玉莲就赞同她追求自我, 还承诺过:如果你真的遇人不淑,可以来找我。

只是她没想到,连城爱慕的第一个对象, 就是她自己。

如今连城再遇真爱,对方明显与她两情相悦,彼此的思想也很契合,玉莲自然愿意帮他们一把。

“五哥,张公子今日不是没有出门吗?不如你这就去询问一番。不管他愿不愿意见,总得有个结果。”

“那好吧。”傅玉衡也没有迟疑,点了点头便让玉莲先招待他们,自己起身出去了。

乔生和连城都和紧张,相比之下, 乔生还多了几分视死如归。

玉莲安抚道:“你们放心, 纵然那张公子不乐意见你们, 看在我们两家亲戚的份上,也不会把你们怎么样。”

只不过,人家也不会帮着到刘家求情。连城想要取得父母的谅解,还得他们俩自己努力。

乔生道:“这已经足够了, 多谢贵府的庇佑之恩。”

他想了想, 说:“听连城说, 傅姑娘喜爱香料,小生曾无意间得到过几个古时香料的方子。

若姑娘不嫌弃,小生愿意献上,以报姑娘恩情之万一,还请姑娘不要推辞。”

如果他要给别的, 玉莲肯定不会收。

可是香料方子, 听话音还是失传的古时香料方子, 她一下子就来了兴趣。

“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乔生当即要来了纸笔,挥手写下了三个方子。

“这是小生在先秦古书上看来的,只是小生不懂香道,辨别不出真假,让傅姑娘见笑了。”

他辨别不出,玉莲却是这方面的行家。

她只是看了看方子所需的原材料和制作过程,就判断出其中两个是真的,还有一个多半是后人牵强附会的。

“这两张虽然辨别不出年代,但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好香。这张不是,大概是谁胡乱写的。”

乔生懊恼道:“如此说来,那一册先秦古书,也是假的了?”

“十有八九。”

好在乔生一向豁达,负面情绪只存在了一瞬,自己就想开了。

“无论真假,那书写得还不错,让小生增长了见识,也不算白读了。”

有乔生活跃气氛,连城心中的紧张很快就消散了。

三人凑在一起说说笑笑,时间过得飞快。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傅玉衡才领着张子成走了进来。

张子成虽然神色淡淡,可乔生和连城对他行礼时,他却未曾失礼。

见他如此,玉莲不得不说一声“佩服”,暗赞一声“好胸襟”!

不愧是大户人家培养出来的继承人。

众人各自告坐之后,张子成开门见山,言辞很是犀利,“小人想知道,刘大姑娘一个深闺女子,乔公子又是如何与之相识的?”

这就是怀疑乔生的人品了。

乔生早已做好了被对方刁难的准备,此时自然神色坦然。

他制止了想替自己出头的连城,直言道:“三年前,刘通政举办文会时,曾挂出一副倦绣图,请众人题诗。

小生见那图绣得巧夺天工,且意境洒脱,便心生倾慕,到处打听绣娘的下落。后来才知道,这图出自刘家大姑娘之手。”

他自知家世寒微,配不上连城,便只在心中思慕,不敢有半点越矩之处。

后来连城相思成疾,需要用人心口之肉入药,刘通政放出了消息,谁愿意舍肉救他女儿,就把女儿嫁给谁。

乔生听闻之后,根本没想那么多,立刻就上门,说自己愿意。

听到这里,张子成面色一变,求证地看向傅玉衡,“五爷,当真有此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