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消除你的执念[快穿](223)

作者: 淇泮 阅读记录

萧柳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跑进屋里喝了一大杯水后,给李正言也递了一杯。

李正言没接。

萧柳皱起秀气的眉头。

他抬手接过,一饮而尽。

萧柳立刻变脸,笑意盈盈:“阿正,你不怕吗?”

李正言看着她。

虽然没什么表情,但是萧柳看出了他的疑惑。

“你不怕和我一起干坏事,我无碍,你却被责罚了?”

李正言微垂着头,恭敬谦卑的姿态:“公主呵护手下,不会让卑下受罚。”

萧柳好奇地托腮从下往上看住他的眼睛:“你是给我戴高帽还是当时真的这么想?”

李正言看了一眼她的眼睛,重新避开看着地面:“卑下的确如是想。”

萧柳问:“你才跟了我几日,就知道我呵护你了?”

李正言板板正正答:“公主心善。”

萧柳笑睨他一眼,下一秒就收了笑一脸冷漠:“那你可错了,这里没有心善的人。”

李正言将她快速又罕见的变脸看在眼里,没有作声,表情也没有任何变化。

萧柳把玩着茶盏看着门外的满地阳光,室内一时寂静无声。

许久之后,外头似乎传来些动静,萧柳又笑着逗李正言:“阿正,你为什么总是面无表情?你真的不会开心、伤心、生气?”

李正言简短回答:“卑下从小习惯了。”

“你从小就是这样吗?”萧柳稀奇地问。

李正言点头:“是。”

“骗人,人人都有七情六欲,一个人怎么可能从小没有表情,难道你面瘫?”

李正言看着地面:“卑下从小练武,教导的师傅是这么教的,久而久之就习惯了。”

练武还要控制表情?

萧柳问:“你师傅是谁?对了,还没问你,你是哪里人士?怎么进宫来当侍卫的?”

“阮南人,师傅是先父的朋友,朝廷征召便进了军队,机缘巧合被提拔到了宫里。”李正言有问必答,但问什么答什么,一板一眼极了。

第129章 桃花约5

宫人们很快回来,萧柳停下了与李正言的对话。

絮儿哭丧着脸进来:“公主,下次你别这么吓奴婢们了,奴婢们九条命都不够您吓得呀!”

萧柳洒然一笑:“怕什么,有我在呢。”

絮儿敢怒不敢言,低着头嘟嘴。

萧柳笑着喝茶,不去管小妮子起性子。

如萧柳所料,她今日行为虽然出格,但做事更加出格的皇帝并没有真的生气,加上容妃这个给力的生母从中周旋,一夜过去,宫里一片太平。

宫里太平,萧柳就不想太平过日子。

隔了一日,夜,月上中天,正好是十五满月,她披了斗篷不睡觉,跑到院子里。

“阿正,你带我去屋顶看月亮吧!”

李正言默默看着她。

萧柳含笑回望,态度坚定。

李正言上前一步,做了一个请的动作,引着萧柳走到了宫墙下。

宫墙边,屋顶的阴影、树影斑驳,皎白月光破碎洒落。李正言在阴影中行了一个礼:“卑下得罪。”

下一刻,萧柳腰上握上了一道有力的臂膀,整个人被箍进一个硬邦邦的怀里,迎面夜风吹来,几次失重后,脚下有了着落处。

李正言抱着她在矮树、墙上几次腾挪,转眼上了屋顶。

萧柳扶着他粗壮有力的手臂,小心翼翼睁开眼睛。

一片灯火宫城映入眼帘。

头顶是皎皎白月,远方是万家灯火,脚下是巍峨皇城……

夜风吹起她的裙衫斗篷,萧柳觉得自己仿佛要乘风归去。

“真美。”

李正言确认她站稳了,一起看向威严端肃的皇城。

白日里高高在上的宫殿,如今尽在他们脚下。

萧柳站了一会儿,动了动脚,扶着他的手走向屋脊,落坐。

李正言抱剑站在她身侧,目光悠远望着远方。

萧柳拍了拍身侧:“你也坐。”

李正言没有动。

萧柳:“这是本宫的命令。”

李正言当即坐下。

萧柳噗嗤一声被逗笑:“阿正,你怎么这么好玩?”

李正言木着一张脸看向萧柳,似乎并不明白这有什么好玩的?

萧柳却咯咯笑个不停,不仅笑,还上手直接捏上了他的脸颊往两边扯了扯:“阿正,其实你心里没这么古板吧?”

李正言像被火烫到了一般,蹭地站了起来:“公主!”

萧柳伏在膝盖上哈哈大笑,笑得直不起腰来,她的余光瞟到,明亮的月光下,李正言的脸通红。

地上的宫人们面面相觑,想喊公主下来又不敢破坏了公主的兴致;不劝诫又怕出什么事自己项上人头不保。

萧柳笑了好久,终于慢慢平复下来,她忍住了最后的笑意,拍拍身边的位置:“好啦,我不笑你了,你回来坐,你这么站着我心里发慌。”

李正言看了看她,再次默默坐下,这次,坐得离她远了一点。

萧柳忍笑,故意往他那边挪了挪。

李正言没动,但也没有别的反应。

萧柳果真不再捉弄他,而是抬头看天上的月亮。

“阿正,你上次赏月是什么时候?”

李正言没出声。

萧柳也不说话,仿佛固执等着他回答。

很久以后,久得这个话题似乎早就随着夜风飘散,李正言一板一眼的声音响起:“六年前,中秋节。”

萧柳问:“当时你在哪?是和父母过中秋吗?”

李正言抬头看着夜空又没了声音。

萧柳这次没有等他,开始说起自己:“我上次看月亮也是中秋,去年。我记得……中秋前一天,北边传来二姐姐去世的消息,良母妃在宫里哭昏了过去,三哥进宫来求父皇,想把二姐姐的尸骨迎回京城……”

但是朝中有大臣不同意,认为出嫁从夫,二公主应该葬在夫家。

北边是大辽的发源地,当年先祖与游牧民族哈兹族结盟,一起开创了最初的大辽疆土。后来大辽入主中原,依旧与哈兹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二公主便是这友好关系中的其中一个代表。

她嫁给了哈兹族某个贵族的继承人。

然而哈兹族和大辽的生活早就截然不同,北边苦寒缺水,生活条件不好,二公主虽然是公主,但驸马爷在当地有实权,完全不受公主管束。他还循照当地旧例,除了公主,另纳侧妻二人……

二公主当年出嫁便是哭着上的马车,去了那边不出五年,香消玉殒。

三皇子是二公主的同胞兄长,想要接妹妹尸骨回家,然而一句祖宗礼法、一句出嫁从夫就把他打了回去,除了良妃和三皇子,无人在意二公主为何早早去世,生前过得好不好,死后想不想香魂归故乡。

作为亲生父亲的皇帝,中秋节前据说心情沉郁了半天,第二日中秋便喜气盈盈过节了。

夜风渐凉,屋顶上好久没了声响。

圆月缓缓西移,李正言似乎终于找到了安慰人的话:“殿下深受皇上喜爱,必然能留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