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在这个已多年不曾见面的昔日老臣面前,阿耶还是要保持几分他人君的威严的。她顿了一顿,不戳破了,改而望向赵中芳。
赵中芳便满面笑容地接了上去,说皇帝方才醒来,听到他到的消息,正好无事,可直接接见。
“裴公随奴来。”赵中芳的语气是毕恭毕敬的。
以他如今的地位和脸面,满朝能让他如此说话的,大约也就裴冀一个了。
裴冀向着赵中芳作了一揖,请絮雨先行,随即自己迈步,跟着入了清荣宫。
皇帝并未叫他等多久,很快,更衣完毕,端坐于外殿,面容威严地望着匆匆入内的裴冀。然而,当裴冀端正下拜,行完叩首之礼,听到座上的皇帝说平身,慢慢抬起头,这对阔别多年的君臣再次面对面,看清彼此对方那似曾相识却又转为苍老的面颜,气氛,便慢慢地转为了沉默。
良久,皇帝忽然苦笑了起来,低声道:“老了,都老了!朕看自己不觉,记得你当年出京,头发还没这么白的。是甘凉那地太过苦寒了吧,如今你竟成这模样。”
裴冀眼眶微微湿润,道:“陛下这些年安好否?蒙陛下记得住臣,臣过得还算不错。心安处,便是吾乡。甘凉的风沙固然大了些,却也叫臣偷到了十几年从前不曾有过的安闲日子。臣本也以为可以告老了,不料陛下不弃,又将臣调到东都,委以重任。臣不才,只能勉强继续效力朝廷。上月又收到陛下传召,本该早早到来,奈何确实身体不适,心有余而力不足,错失拜会陛下的良机,臣深觉遗憾。过后得知这边发生了些意外,陛下龙体略有不宁,臣恰好也痊愈了,思虑过后,贸然大胆无召而来,还望陛下恕罪。”
他说完,朝着皇帝再次叩首。
皇帝沉默地望了他片刻,忽然,缓缓地道:“朕的胸襟,远不如你。”
他说完这一句话,从座上起身,走到裴冀面前,探手,亲自要将他从地上扶起。
“你来了便好。朕还要在苍山留一段时日,你也住下。朕记得你当年棋艺过人,无事之时,你我君臣寻个清净地方,对弈下棋,也是很好。”
裴冀笑着道谢,却不肯起身,继续说道:“陛下,臣此次到来,另外还有一事,斗胆想求陛下恩准。”
“何事?”
“是关于公主的事。”
皇帝的神色渐渐转为凝重,慢慢坐回到自己的位上,看着裴冀,目光闪烁地道:“又关公主何事?”
“臣大胆问一声陛下,年初之时,公主曾被接到甘凉,此事,陛下可否知道?”
皇帝淡淡唔了一声,转为冷淡,不置可否的样子。
“那臣便当陛下都知晓了。听闻公主归朝不久,便有多家儿郎求娶。公主金玉之质,臣那侄儿萧元,却是愚钝不堪,本是无论如何也配不上公主的,然而臣思及旧事,始终又觉他与公主缘分不浅,若就如此,阴差阳错,错过尚主机会,未免抱恨。”
“他自己不能贸然开口,双亲也都不在,臣想来想去,只能由臣这个做长辈的来代他向陛下提请心愿。”
“若蒙陛下不弃,允他尚主,公主下嫁,则是臣侄儿之幸,臣之幸,更是我裴家宗族之幸!”
“故臣斗胆,今夜冒昧开口。若有不妥之处,万望陛下恕罪!”
裴冀说完,向着皇帝再次郑重叩首,随即静待回应。
第84章
“裴卿,你替你那侄儿来朕这里求娶公主一事,他自己是否知晓?”
在静默良久过后,终于,殿内响起了皇帝的话语之声。
“启禀陛下,目下为止,臣家二郎尚不知晓。”
皇帝扬了扬眉,轻轻地哦了一声,用一种意味深长的目光望着裴冀。
“裴卿,你莫非是糊涂了?公主如今既然归朝了,还提从前事作甚?”
“何况,朕多少也是知道的,有些人还不知天高地厚,曾令她蒙受羞辱。朕如今不予追究,已是宽宏大量了,又何来所谓的缘分?”
虽然皇帝说话的语调是不紧不慢的,但言语之下,那种仿佛便要冲天而出的不满和怨气,却是无论如何也遮掩不住的。
显然,倘若方才说话之人不是裴冀,换作是任何一个别的什么人,恐怕皇帝当场已是变脸发作出来了。
“陛下所言极是,臣也知冒昧,但还是恳请陛下,容臣将话说完。”裴冀神色坦然。
“说罢!”皇帝淡淡道。
“陛下不欲臣提从前事,但臣还是斗胆要从前事讲起。年初公主来我那里,确实受了极大委屈,一切全是臣家之过,此事我至今想起仍觉歉疚,臣那侄儿应也如是,在公主离去后,多方寻找,从甘凉出发,一路辗转,寻到了公主旧居,无果,告身限期逼近,无奈之下,只能暂时中断寻人,转而入京。随后,也是机缘巧合,竟叫他得以和公主在长安再遇。”
“臣记得清楚,当时他写信给臣,目的,固然是为了告知臣此事,好叫臣放心,但在他来信的字里行间,臣还是读出了无限的欢欣之情。”
“陛下,臣的侄儿自八岁失祜后,便到了臣的身边,可以说,是在臣的眼前长大的。他性情沉郁,遇事持重,于少年人最难把持的‘情’之一字,也是清谨律己,从无半点挂心。多年以来,臣是第一回感知,他竟会为了一人牵肠挂肚至此地步,乃至完全被她左右心绪。自那一日起,臣便明白了,臣的这个侄儿,他的心中已是有人,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时还是画师身份的叶小娘子。”
“不瞒陛下,当时臣的心中,喜忧各半。喜的是臣本以为或将孤绝一生的我裴家二郎,终于有了意中之人,忧的,却是他口拙言讷,心事又重,怕是不知何为好逑之道。后来臣获悉陛下计划苍山之行,猜想小娘子或也同行,于是叫何晋来,除代臣送告罪书,也想叫他替臣留意着些臣侄举动,以便臣有所准备。臣是万万没有没有想到,小娘子的身份原来如此高不可攀。晓得公主归朝的消息后,臣本也彻底绝了念头,然而思前想后,始终还是放不下去。”
“婚姻者,人之大伦也。我裴家的子侄辈里,如今只剩他一人了,他又心系公主,臣不为他着想,谁为他着想?臣不为他尽到心力,将来去了,如何面见他地下的父母?”
“方才陛下问他自己是否知晓,实是公主归朝太过突然,臣知道得晚,待臣欲与臣侄商议,他又被陛下派出去办事了。臣本打算在他归来后议事,然而获悉另外几家大人皆已派来求婚使,臣不才,为表臣家诚意,先行也赶了过来,代臣侄向陛下表明求娶公主之心。等臣侄回来,知臣已代他向陛下提亲,定会欣然从命。”
“陛下,臣也知,此次求亲的另外几人,皆是英俊儿郎,又无不身份高贵、家世不凡。臣自知臣侄远不如他们。但论对公主的赤诚之心,臣侄丝毫不逊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故臣斗胆,此行除拜望陛下,也冒昧代臣侄向公主求婚,恳请陛下裁酌,给臣侄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