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亲爹是当朝首辅(201)

作者: 王廿七 阅读记录

皇帝下不去狠手处置言官,又将正在上课的沈聿叫来发牢骚,大骂这些不讲武德的职业喷子。

“臣斗胆,陛下昨日去了哪里?”沈聿好奇的问。

“来一品。”皇帝道。

沈聿:……

皇帝欲盖弥彰的说:“不关他们的事,是朕叫他们陪着朕和皇后出去走走。”

沈聿也没说不相信,只是无奈的笑道:“陛下微服出宫访查民情,本是应当应分的,只是先帝极少出宫,他们不太习惯,反应过度了。”

“沈师傅,你真是这么想的?!”皇帝有些激动的问。

登基一年多,他已将孤家寡人的滋味尝尽了,就连从前最亲近的沈师傅也变得恪守君臣之礼,今天听见沈聿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话,那叫一个感动。

沈聿正色道:“陛下,太*祖皇帝建立六科,是为了监察六部。为了避免六科权能过大,凌驾于百官之上,便想出了’以小制大’的法子,他们不过是一些正七品、从七品的小官,再聒噪也威胁不到陛下,可是他们越聒噪,内阁六部就越谨慎,或许会出现吴琦那样的奸臣,但绝出不了乱国权臣。”

皇帝紧蹙眉头,点点头。

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言官再讨厌,也不能轻易打压,有道是“阎王好过,小鬼难缠”,他还指望这些“小鬼”约束百官呢。

皇帝摆摆手,对值守太监道:“一律留中吧。”

太监端着一摞完全挡住视线的奏疏,躬身退下。

皇帝又摆手屏退左右,殿内只余君臣二人。

“沈师傅,今日你与朕的谈话不会记入起居注,也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你快跟朕说说,眼下该怎么做?”

沈聿俯身一礼:“陛下,不要与言官置气,把目光放在下月的廷推上。”

皇帝蹙眉,眼前闪过几个人名。

此次入阁的人选中,曾繁与沈聿希望最大,这即是郑阁老希望的结果,又是皇帝乐意看到的局面。

曾繁与沈聿都是潜邸旧人,君臣感情非同一般,皇帝早就盼着他们入阁了。

可是沈聿提醒他将目光放在廷推上,这是什么意思?

沈聿忽然说出一句风马牛不相及的话来:“陛下,广西按察副使刘方海足智多谋,胆识过人,是十分合适的平叛人选。”

皇帝手边恰好有一份票拟,广西边民叛乱,久攻不下,吏部尚书姚滨推荐按察副使刘方海赴广西平叛,遭到了郑迁的强烈反对。

沈聿的意思十分明显,应当考虑让姚滨入阁,吏部尚书有了内阁阁臣的加持,才有力量与郑阁老较量一番。

皇帝蹙眉道:“按照惯例,吏部尚书是不能入阁的。”

“是,如果陛下直接下中旨,情况会完全不一样。”沈聿道。

“这……”皇帝有些犹豫。

依照大亓的官制,皇帝是轻易不能干预官员任命的,尤其是这种不合规矩的特殊任命。

六科言官有封驳之权,到时候僵持起来,谁都不好看,姚滨或许还会受到牵连,身败名裂。

见沈聿依然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皇帝忽然悟了,如果说朝中还有谁不怕六科,只怕非吏部尚书莫属,吏部掌握着朝中大部分官员的任免,包括六科言官,谁敢给姚滨使绊子不成?

“可是这样一来,沈师傅就入不了阁了。”皇帝道。

内阁讲究论资排辈,曾繁的资历比沈聿老,年龄比沈聿大,横插一个姚滨,就会将沈聿的资格挤掉。

沈聿笑道:“臣今年三十五岁,到任兵部、礼部刚满一年,忝入内阁本就十分牵强。”

皇帝叹了口气,他当然希望沈聿入阁了,可眼下的情况,姚滨的确比沈聿更合适。

郑阁老有大功于朝廷,这是毫无疑问的,可他近来总摆出倚老卖老的姿态,嘴上说着’以政务还诸司’,事实上依然把内阁当做他的一言堂。

郑阁老需要一个强劲的对手,给他提提神醒醒脑了。

沈聿是郑迁的学生,无论发生任何事,都不能与自己的老师为敌,这是官场的基本规则,所以沈聿急流勇退,不愿此时入阁做郑迁的卒子,宁愿将机会让给更有分量的人。

他不由感叹,沈师傅是有大智慧的人啊。

……

回家的路上,怀安怕老爹追问他拐带皇帝出宫的事,埋头乖乖看书,假装自己不存在。

如今他总算带注学完了四书,尽管他已经十一岁了,尽管比圈子里多数同龄孩子慢了三四年,不过在经年累月的长期作战中,他的心态变得越来越好。毕竟进度再慢,爹娘也从不拿他和别人比,久而久之,他也不再在那些大佬面前自惭形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何必为了瞻仰大山而错过道旁的风景呢?

沈聿看着他“刻苦攻读”的样子啼笑皆非:“平时也不见你这样用功,马车颠簸,不要在车上看书。”

怀安装不下去了,将书本放在腿上:“爹,听说内阁人手不足,郑阁老上书要组织廷推,把阁员补齐。”

沈聿笑道:“消息还挺灵通。”

“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怀安一本正经的拍了拍老爹的肩膀:“爹,努努力,啊,争取一下。”

沈聿“啧”的一声,撸起袖子就要揍他,怀安熟练的滚开,咯咯直笑,笑声淹没在碌碌的车轮声中。

第134章

爷俩打闹一阵, 直到怀安笑岔了气才安分下来。

沈聿问:"这么盼着你爹入阁?"

"也没有啦,"怀安道,"其实您现在入阁就是最小的, 前面还有四位大佬,很难熬的,哪有在兵部礼部做堂官威风。”

沈聿颇觉好笑:“看的还挺透彻。”

“当然,”怀安又拍拍老爹的肩膀:“这种事顺其自然就好, 不用有压力!”

沈聿没忍住,弹了他一个暴栗。

玩笑归玩笑,最终还是板着脸告诫他:"你跟皇长子走到近, 在外要谨言慎行, 不要妄议朝政。"

怀安点点头:"的确有人跟我打听过廷推的事来着, 我一概说不知道!"

沈聿揉揉他的脑袋:"鬼灵精。"

陆宥宁半夜临盆, 丫鬟们进来禀告,正房的灯烛全亮了,许听澜披衣匆匆出门, 老太太和季氏也分别赶往东院。

怀安被院子里嘈杂的脚步声惊醒, 到了堂屋便见老爹一手抱着昏昏欲睡的芃姐儿,坐在烛光下看书。

沈聿见他睡眼惺忪,给他一个宽慰的眼神:“没什么事, 再去睡吧。”

怀安哪里睡得着, 索性往他身边一坐,跟着一起等消息。

这一等就等到了寅时, 沈聿更换官服, 怀安跟着他去了东院。

怀铭焦急的等在产房外, 许听澜从里面出来,对他说:“你杵在这儿也派不上用场, 先去上朝吧,散朝后告假回来。”

言罢,又急急回了房内。

怀铭只好去换官服,走前又在产房门口徘徊一圈,把怀安拎到院子里替他守着。

“哎呦,大爷叫他来裹什么乱!”李环媳妇从屋里出来,将怀安一并撵出了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