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组老大叹气:“《高墙倒塌时》的势头太猛了,而且又有司法部撑腰,我们就算想黑,或者想撤热搜也撤不下来啊……”
“妈的
,”王斯融终于爆了粗口,“没想到祁思齐那小子离开了华融竟然去拍了这么一部片子,有个乔翼桥还好说,主要是这个题材太正面了,真他妈难搞。”
吴宫弱弱发言:“如果我们也一起做宣传呢?我们的戏也有一段是在监狱拍的啊。”
“已经这样做了,”王斯融揉着酸痛的太阳穴,“我们还有影帝的加持呢,没想到还是打不过,人家那是实打实的监狱,咱们这是编的监狱,能一样吗?拿着个点对撞,不是找死吗?已经有人说怎么预告片里看咱们监狱的戏假假的了。”
吴宫不敢出声。
事实上,他从拿到华融娱乐的投资之后,就一直谨言慎行。
当时那一场金鹤奖创投会之后,很多原本有意向投资的公司都不敢投资了。
王逸歌的撤出更是让仅剩的那些投资方也都保守起来。
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华融娱乐把他接受了。
他能理解,毕竟王斯融上位以来的急需要作品让股东们对他认可,所以才找到了他。
王斯融是学商业出身的,不太懂内容,只看了剧本就觉得这和他们之前一直驾轻就熟的警匪片题材也差不多,还有点创新,应该没问题。
但随着一次次的看片会和内部反馈,已经磨干净了王斯融的耐心。
吴宫也知道自己的片子质量顶多就是60分的及格分。
因此也不敢造次。
头一回当导演,就当得这么憋屈。
吴宫甚至自己还投了挺多钱呢。
“我们只能主打别的了,咱们的衍生品开发的怎么样了?”王斯融问。
宣传组长立马回到:“开发的不错,毛绒玩具和机器人玩具都已经能投入生产了,还有好多别的形式,比如吊坠、水杯、眼镜等等,都在推进中。”
王斯融长舒一口气,似乎安了点心:“那就好。”
如果说他们这部警匪片有什么特色,那就是里面一直陪着主角探案的机器人“超克”了。
超克的设计王斯融找的都是最顶尖的设计师,又威猛又萌,一来他是想拓宽女性观众的受众,二来也是想学着好莱坞,用IP衍生来赚一笔钱。
甚至电影片名都叫《超警与超克》
。
足见这个IP形象在王斯融心中的分量。
衍生品的顺利推进算是一个好消息,而这次开会还有个好消息。
《超警与超克》过审了。
“好!”王斯融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整个人都站了起来,“我们也赶紧发定档消息和预告片!我就不信了,这么可爱的机器人会没人看?”
宣传组长默默发问:“咱们定在什么档期呢?”
王斯融想也没想:“当然是元旦档了!咱们就要占据大档期,花了这么多制作费和宣传费,难道去和《高墙》抢小档期?咱们只要在元旦档做好,发酵起来,照样能挤得《高墙》的档期没有什么排片!”
王斯融不相信小档期能创造奇迹。
但他又不敢去抢春节档,而春节过后,再等下一个大档期就到五一了,公司也没法等这么久。
宣传组长也知道王斯融的想法,点头:“好,那我们就去发了。”
很快,《超警与超克》定档元旦档的消息也在互联网上传开了。
而与《高墙倒塌时》走的现实路线不同,《超警与超克》一上来走的就是科幻风和可爱风,也十分成功的分走了一部分对现实题材不那么感兴趣的关注的注意力。
更何况还有两位影帝的加持,也让《超警与超克》受到了不俗的关注。
什么表情包、贴图、meme,有关“超克”的营销也渐渐起来了。
王斯融看到这场面,终于松了一口气。
然后,他就继续去催衍生品了。
因为知道自己的片子口碑未必很好,所以王斯融又和宣传组商量,不做太多点映。
只做媒体场,也就是他们可以控制的口碑方的内容发酵。
在十二月中旬,他们开启了预售。
王斯融彻夜未眠,想看看他们的预售成绩到底如何。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熬夜的自己竟然蹲到了这样一条新闻。
“《高墙倒塌时》从即日起开启点映,点映影院和时间安排如下:xxxx”
林林总总,几l百场点映。
简直不能叫点映了,可以叫提前上映,目的就是为了抢元旦的这个档期。
似乎专门就在等他们开启预售的一瞬间公布这条消息一样。
瞬间,他看到《高墙倒塌时》的点映票房比他们的预售票房还高。
甚至两者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
王斯融傻了。
这操作……不是他在做《天边的云》的时候用过的吗?!
第52章
王斯融看见这消息,后槽牙都快咬碎了。
这不是故意的报复是什么?!
但最气的是,完全打不过。
之前他《天边的云》其实论影片质量来讲完全打不过《混乱校园》,是靠着点映抢占档期再加上两位有话题度的演员,才能抢在《混乱校园》上映之前抢到一些票房的。
现在怎么办?
一个更强势的电影,用更强势的方法来抢占他《超警与超克》的票房了。
他能怎么办?
而票房成绩就像是在回应王斯融的不知所措一样。
第一天,《超警与超克》的预售成绩仅有五百多万,而《高墙倒塌时》的点映票房达到了六百万。
第一天,《超警与超克》的预售成绩为六百万,而《高墙倒塌时》的当日的点映票房是七百万。
第二天,七百万对八百万……
永远都比《超警与超克》高!
王斯融甚至在想,是不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控着这一切,为什么《高墙倒塌时》一直比他的《超警与超克》高啊!
最可气的是,《高墙倒塌时》的点映场次非常克制。
每天每个影院只有一两场,还都是中午或者半夜的“不良上映时段”。
所以口碑一直也没太发酵起来。
这就像是乔翼桥有意在为其他电影让位置一样,不像他曾经做《天边的云》,每天每个影院都要点映四五场,杀的其他电影都没有生存的机会。
可即使是这样,《高墙倒塌时》的上座率和排片还是在有条不紊的增加,王斯融知道,这是因为“口口相传”,虽然这片子在互联网上还没有掀起巨大的风浪,但已经在看过的观众之间形成了不错的口碑效应,这才导致了渐渐地增长。
片子成绩不好,王斯融就开始病急乱投医了。
他觉得是不是因为前期太主打可爱风和女性向警匪片了,导致男性观众失去了观看和购买影票的欲望。
于是,他又让宣传组连夜推出“硬汉特辑“,主打两位影帝的精彩发挥。
但事实上,对于预售票房的增长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