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盟主这个志向真的很不错。”武明明红着眼睛说道:“你一定要坚持下去!”
不料听到此话的小肥崽却突然露出悻悻的表情,长叹一声后,嘀咕说道:“哪有什么武林啊,老师说了,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卖的好的就出入将相,若是卖的不好甚至不愿卖还故意捣乱的,那就是——反贼。”
武明明闻言沉默良久,而后迷惘问道:“所以,根本就没有武林?”
“嗯!”
“也没有江湖?”
“嗯!”
“画本上说的那些都是假的?”
“杜撰吧。”
武明明:骗子,梦想完全破灭了啊!
第65章
世事无常, 大肠包小肠。说的可能就是李显与韦皇后。
在他们高高兴兴的生下女儿安乐公主后没多久,在他们还沉浸在幸福和喜悦中时,在他们还对未来抱有无限希望之时, 武则天就把他这个皇帝给废了, 干脆利落, 没有一丝丝怜惜, 不听一丝丝解释, 就以皇帝无道, 不堪重托为名, 生生给废掉了。
李显夫妻接到圣旨后, 双双全都懵逼了好吗?“笑话,真是天大的笑话,他是皇帝, 是天子这世上哪有人能够废掉天子呢?”韦皇后受不了这个刺激, 不禁疯狂的大喊大叫起来:“大臣们在哪里, 往日里一个个的不都说要忠君体国吗, 人呢, 如今那些人都去了哪里。”
事实上, 在武则天面前,管你是太子还是天子, 她都照废不误。
于是无论这对夫妻在怎么挣扎, 在怎么咆哮, 如今也全都无济于事了,李治被废为了庐陵王像是一条丧家之犬般,惶惶然地被赶出了皇宫。至于他一心想要提拔的韦玄真, 直接被武则天下令灭了满门老小。而武则天在废掉李治后,转头就立了小儿子李旦为皇帝, 然而此时的李旦哪还能不知道母亲是要自己做个傀儡皇帝之意,果然不是如此,他登基后,非但不能自行决定朝事且一言一行都有专门之人看管,甚至连每日的行动都是不自由的,可以说是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被武则天捏在掌心中。
李旦对此恐惧非常,日子过的是如坠梦魇,简直苦不堪言。
有句老话好的好,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在武则天废掉一个皇帝,又把一个皇帝变成傀儡后,她心里究竟想要干什么,对于天底下很多聪明人来说已经是不言而喻了。有人支持她,自然就有人反对她,一股股代表动乱的风暴,开始在暗处疯狂结集起来。
最先爆发出来的是徐世绩之孙,现英国公,扬州司马,徐敬业。对于武则天软禁皇帝,临朝称制的局面这个自诩为忠君爱国的男人十分的不满,于是他以勤王救国、支持李显复位为名,起兵于扬州。而在起兵之前,还让手底下的谋士,写了一篇檄讨武则天的文章。
那文章写的及其阴损,及其刻薄:从先帝病榻前,武则天就与太子淫/乱。到陷害王皇后,残杀萧淑妃,野心谋得后位,最后甚至连自己的亲妹妹和亲外甥女都不放过,黑心黑肠,畜牲不如。如今又“包藏祸心,图谋帝位。”简直是天理不容,人神共诛。
这缴文写的狠辣,又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很快地便疯传开来,自然,远在洛阳的武明明也听说了。“骆宾王?就是那个写《永鹅》的家伙?”武明明冷哼一声,恨恨说道:“一个自诩风骨的文人,却总拿女人的阴私说事,他怎么不讲讲,天后这些年是如何呕心沥血的治理国家,女人又怎么了,女人难道就是罪过吗?”
武明明一脸铁青之色显然被气的不行。不久前刚刚搬到洛阳的衡山公主闻言则是大点其头同声敌忾地表示:那些都是乱臣贼子,天后早晚会诛杀了他们。
武明明闻言便问道:“你从长安而来,快告诉我,现在的形势如何了?”
衡山公主表示,长安城一切如旧,天后陛下运筹帷幄,已派遣梁郡公李孝逸、和魏元忠统兵征讨。至于李敬业……已被剥夺赐姓和一切爵位,便是他的祖父李勣也受其连累,被移出了昭陵。
“……英国公活着的时候,就不大满意这个孙子,说其鲁莽冲动,缺少智慧,如今看来还真让他一语中的。”武明明哼了一声,脸上露出了气愤的表情。
说到底,她还是有些担忧的。
然而搞笑的一幕出现了,这个李敬业在扬州为了他口中的圣天子拼死拼活,可是作为当事人之一的李显却公然上奏,义正言辞的表示,李敬业的谋反跟他本人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是站在母亲这边的,也请母亲不要误会自己云云。武则天对于这番忠心耿耿的表态,十分不可置否,只是圈禁李显的力度越发森严起来。
如此,李敬业号称出兵十万,朝廷号称出兵三十万,双方开始攻杀起来。
这场仗一共打了小半年,最终的结果是,李敬业兵败身死,连首级都被亲随割下,献于朝廷,至于那个写过缴文的骆宾王也没能有个好下场一并步了黄泉而去。这一战胜后,武则天气势如虹,更加无人可敌,她也不再客气,指使手下的酷吏们开始大搞政治清扫,李唐的宗室们在这期间不知道被其杀掉了多少,简直是血流成河。
武明明心想:难怪衡山公主突然拖家带口的跑来洛阳,果然很有几分先见之明。
时间就在这种平静与混乱中交替而过,历史以一种谁都无法阻止的姿态向前飞速滚动着,六年的时间便就这样消磨而去——
小肥崽,不,现在已经不能称之为小肥崽了,人家已经是个清秀俊美的少年郎了,常年的练武生涯让他有了一副挺拔劲瘦的身板,像颗小白杨似的,看着就特别喜人。而自过了十三岁的生辰后,他就按照老师的遗愿(裴行俭在三年前去世了)出门游历天下。
武明明对此十分的不放心,但是儿大不由娘啊,即便说了他也是不肯听的。
所幸,这孩子每到一个地方就知道往回稍封信,说一说自己最近遇到的事情感受到的风土人情,哪怕是几句:阿娘,XXX地方,最近总是下雨,衣裳都要发霉了,简直烦死了之类的抱怨。又或者是:阿娘我吃了XXX地方的美食,真想让你也尝尝啊之类的内容,武明明都看的津津有味心中十分欢喜。
唯一有点不太好的地方就是,这孩子似乎在感情方面不大开窍,所有信上写的都是他在某地某地,遇见了某事某事,结识了某人某人,因为过于意气相投,所以成了至交好友等等,全都是男的全都是朋友,连个英雄救美或是一见倾心的桥段都没有,简直让人万分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