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玄学大佬在九零[穿书](79)

孟婉婉嫌烦,姜逢青也不是爱热闹的性格。倒是老爷子不怎么乐意,想着大办一场,只是拗不过两人,只好听她们的。

大约是在一起久了,婚礼当天,孟婉婉完全没感觉到结婚该有的激动或者彷徨。

她自然而然的醒来,自然而然的在化妆师的帮助下化好妆,自然而然的抬头,看着姜逢青从门外走来。

今天天气很好,秋天的阳光灿烂但并没有夏日的毒辣耀眼。

淡金色的光芒就那样轻轻的笼罩着那道长身玉立的身影,他从光影中走向她,眉梢布满温柔。

“婉婉。”他叫她。

在这一刻,孟婉婉的心跳忽然快了两拍,后知后觉的体会到了结婚该有的兴奋以及激动。

她微微笑起,搭上了姜逢青的那只手。

婚车从老宅出发,绕城一周,再开回去。

一溜儿的轿车全都挂着红绸,贴着喜字,一路上还偶尔撒一下喜糖。

热热闹闹的招摇过市,获得了一片贺喜声。

孟家的老太太刚从公交车上下来,正找人问路,就瞧见了这一幕,顿时稀罕的睁大了眼,忙挤进人群里开始抢喜糖。

田芳也想抢,可她烫伤的那条胳膊虽然勉强能动了,但还有一只骨折的还在养着,只好躲在后面看着。

一群看热闹的人瞧见她这样,都友好的避让了一下,免得碰到她。

田芳道了谢,顺嘴问了句,“这是谁家的婚礼啊,这么大的排场?”

“不知道啊。”

“这谁知道,不过肯定是有钱人。”

“我估摸着,应该是姜家的吧。”

“姜家?”

有人好奇的问。

田芳一下子就打起了精神。

孟婉婉那个结婚对象,不就姓姜?

“就咱们榕市那个姜家啊,家里造船的,搞海运的,平海的姜家。”有人说。

说别的不知道,但说起平海,大家顿时都恍然了。

榕市三个码头,每个码头都能看到印着平海字样的大船,但凡去过码头的,都知道这个。

“那可是真正的有钱人啊!”有人感叹。

田芳眼睛睁大,忍不住就问了起来,“大姐你们说的姜家是?”

路人看她满脸好奇,心里顿时得意起来,也有意展示一下自己知道的消息,就徐徐说了起来。

虽然她知道的也不多,但也足够拿出来显摆了。

姜家,盘踞榕市几百年的存在,有钱,有权,家里经营着造船厂,码头里大半都是姜家造船厂里出来的船,听说家里还有好多工厂,每年就连京市海城那边的人都要过来求合作。

总之,厉害着。

田芳听得心里火热,之前那老爷子说的婚期就是今天,有钱人,又正好姓姜,而且她看着那车子也十分眼熟,这世界上哪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她想着就猛地扭过头,拔腿就想去追,可一抬眼,却发现那一溜车队已经走远了。

“大姐,我问问,问问啊,这婚礼是在哪儿办的?”

巨大的失望之后,听着耳边的议论声,田芳忽然想起,忙转过身去问。

早在前些日子,姜家送去聘礼后,孟家一大家子都在等着姜家通知参加婚礼的事情。

毕竟这结婚,男方女方家里都得去吧。姜家那么有钱,尤其是孟婉柔回去说的姜家老宅,那叫一个有钱富贵,他们想着,要是去了,怎么也能讨点好处回来吧。

可结果,他们等啊等啊,一直等到婚礼前一天,到天黑,也没人通知。

这个样子,显然姜家根本不准备让她们参加婚礼。

一家子都知道这个道理,可谁都不甘心,左思右想,一家子琢磨了大半夜,等到今天,田芳就带着老太太,准备按照之前孟婉柔留下的地址去问问。

“怎么,妹子你也准备去凑凑热闹?”路人没有多想,笑着问道。

田芳点了点头。

“这我也不知道啊。”路人虽然知道些小道消息,但这些事却是不知道的。

“这么有钱,肯定是在那几个有名的大饭店。”

有人猜测。

没得到答案,田芳有些不满意,思来想去,还是准备去老宅看看。

“干嘛呢?怎么还聊起来了,走啊。”那边老太太如愿抢到了一把喜糖,瞧着田芳在和人说话,大声喊了一句。

田芳应了一声,赶忙走过去。

“妈我们打个车吧。那地方挺远的,我们要是——”

她话还没有说完,老太太就直接打断了,她俭省了一辈子,再加上看田芳不顺眼,骂骂咧咧就说了起来,“成天吃我儿子的喝我儿子的,倒是把你养出了一身懒劲,这点儿路都不想走,还要打车?”

田芳咬紧牙根,想骂回去,但硬是忍住了。

“妈,这一路太远了,那地在城西。榕城这么大,要真是走着过去,怕是要好几个小时。”她好声好气的劝道。

老太太大半辈子都在县城待着,城东到城西走路最多也就一个小时,到这儿之后下意识以为也是,猛地一听要好几个小时,顿时就被架在哪儿了。

坚持吧,她还真做不到,可要认错吧,她又不乐意。

好在她人老了脸皮也厚了,撇了撇嘴后就说,“那就坐公车吧。”

路人见状顿时皱眉,觉得这老太太有些蛮不讲理。

田芳余光将众人的神情看清,顿时满意,温声说好。

收拾这么个就知道耍横的老太太,她多的是办法,要不然当初也不会成功将她给赶回老家县城。可偏偏这个老不死的占着长辈的身份,她虽然能对付她,却也压不住她。

烦死了。

这个老不死的怎么就不早点去死。

眼见着老太太走到路边,却不敢向前,田芳心里嗤笑一声,往前走了走,抬手招车。

这会儿路上不少跑车的,多是面包车,也有摩托车。

眼看着有人叫,立即就有人往这边走。

田芳贪便宜,直接排除了面的,只要摩托车,她也不着急,报了地名后挨个问了价,大家一路走的,价钱都定的差不多。

她有些不满意,好在问到最后,有一个报价低了点的,她才满意,叫了老太太上车走了。

后面几个人对视一眼,摇了摇头。

那人是新来的,不守规矩,而且喜欢胡来,坐他的车,那是自找麻烦。

田芳两人哪儿知道这回事,老太太坐后面,她坐中间,上了车后就感觉风呼呼往后刮,两边的景致飞快的后退。

走了一段后,司机忽然想起,放慢速度说,“对了,得先给钱。”

田芳没怎么在市里坐过车,瞧着司机说的理直气壮,顿时有些迟疑。

“不只是我,大家都是这样的。”司机补充了一句,说,“之前有过下了车就跑了的,大家弄着个车也不方便追,后来就定下了这个规定。”

田芳一想,觉得也是,最后还是给了。

她想着这次总能一路到站,可谁知到了一个僻静的路段上,摩托车慢慢的又放缓了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