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都市剩女重生记录(98)

闹的马小山都不好意思,只好说,要是以后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找自己共同讨论一下,能帮忙的自己一定帮忙。

可是院长的心思弯弯绕,想多了,赶紧开口,“成,那马同志就做我们附属医院附中的荣誉教授吧!”

马小山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突然间从一个医生变成教授,眼前浮现起赵博士那张脸,那句“你们小城市不懂也正常!”

70 正文 马小山开课

市立医院的附属医院是西南医科大的隶属医院。虽然地理位置在福城,但是也是全国有名的。

西南医科大更是国家重点学府,多少人挤破头,考取这个学校。号称,一只脚迈进西南,已经就是半个名医了。

要当这个学校的学生不容易,可是要当这个学校的教授就更不容易了。十年寒窗苦读,十年医学磨练,十年人际关系,还要外加十年好运气,终于爬到了教授这个位置,那是多大的荣誉啊。

马小山就莫名其妙的成了西南医科大的荣誉教授,虽然是荣誉的,但是第一堂课总是要上的。

为此马小山整天在家念念碎,让马马琳又想起老爸曾经要去参选人大代表的时候,整天在家背演讲稿。

可是这次总不能背演讲稿吧,想到老爸的第一堂课,听的估计都是社会人士,学生反而不多,如果单纯介绍中医实在是不很有趣,于是马马琳建议老爸以养生为主题,讲一些小知识,可能会大受欢迎,像后市的芒果台的百科全书,一句话能让绿豆涨价,可见养生是非常受人推崇的。

马马琳向老爸提了这样的建议,剩下的只能看老爸自己发挥了。果然就听老爸时不时的问老妈,“我家那口子,你说核桃……,你说梨……”

弄的老妈都烦了,就像那个拿着一棵草的地主,问自己的老婆你看得见我吗?老婆被问了20几遍,终于觉得烦了,都摇头说看不见。于是地主就拿着那棵草自认为是隐身草,光明正大的去市场拿别人东西去了,可想而知结果那个惨……

不过老爸就是想问问老妈,听到老妈应声就好了,虽然紧张,但是还是春风得意,胡子继续翘翘,说不清是请教老妈还是炫耀。

……

老李终于如愿把那个副字去掉了,正副市长虽然就差一个字,其实中间差了好多级别。所谓的空降兵,也没有下来,原来那些黄局长之类的人准备隔山观虎斗,现在只能来投诚。

还有一个得益的人,就是张小花他爸,做了好多年的教育局的主任,这次随着李市长的转正,也爬上了教育局局长的位置。原教育局局长被调动到了一个冷门的地方。真正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老李知道自己这次能险险的把那个副字去掉,确实和那个马小山的关系离不开,心里更加把他当做自己的贵人。可是在自己升官之后,一大把的人来投诚向自己要好处,马小山却没有,连代表的身份到期也不准备继续当了。更加佩服起他来,就琢磨着能不能以后在其他地方给他提供便利。

还有一个马马琳不知道的地方,她买房的那个小区,原来就是个老小区,可是随着规划局马局长,教育局张局长,冯老入住,后陆陆续续又有一些官场中人入住,听说连李市长也在这个小区买了一套房,这里俨然就成了一个政府大院,房价大涨,小区设施比别的地方都好,而且门口的看门的老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换成了保安,还有两三个保安交替着。

不知道这样会不会影响老爸的诊所的生意,貌似这样一看管,普通来看病的人少了,能进的来的人,貌似都比较有钱有身份,小城故事不多,荣誉教授不是人人能当,马小山这个名字在福城也火了,成年芝麻的破事也显出来了,越说越传奇,说到后面,马马琳听了都觉得纳闷,那是我爸吗?

版本一:听说了马小山吗?神医啊,别人治不好的病,他都能治!

版本二:听说了马小山吗?牛叉啊,听说他非常厉害,随便写篇东西都能上报。

版本三:听说了马小山吗?背景深啊,从一个村官到人大代表再到医科大荣誉教授,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老爸给人看病,一般诊金收的比较随意,这也是以前不红的时候,人气还好的缘故。别人都以为中医成本不高嘛,给的少点也没有关系。老爸也觉得要在城里立足不容易的,一贯保持了这样的风格。

可是现在,老爸还是那样,随意,每次收钱的时候,却囧的不行,人家给的钱,居然水涨船高起来,不收人家还不放心,收了便千恩万谢。

马马琳在学校也水涨船高起来,校长特地去找她谈话,得知学校那些混混学生经常会去找马马琳,问她需不需要什么帮忙?校长认定了马马琳这样的学生是好学生,那些混混估计是去敲诈她,这种事情,老师多多少少知道,但是不一定会管,也管不过来。

但是现在的马马琳不一样,之前的李副市长已经成了李市长,原先张主任都成了张局长,这就是很好的例子,于是对待学生的问题,更加关心起来,真正的想落到实处,奈何马马琳还是一副乖宝宝的样子,啥事都没有说。校长只能觉得这丫头肯定是被欺负惨了,不敢说。

曾哥和大姐大确实常常来找马马琳,自从上一次和张伟一起在校门口等马马琳之后,曾哥貌似出现的次数就比较少了。马马琳虽然是重生的,但是也不是万能的,其实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是有一个比较好的设想。

也就开始的时候提供了一笔钱,让大家去广州进货摆地摊,后来行不通了,又建议看看可不可以考虑开卡拉OK,这时候其实是一个流行的趋势。

记得家里还有一些爸爸年轻时候的喇叭裤,据说是那时候的流行。那时候的潮人比现在更具有勇气,一律留着鸭尾巴式的长头发,穿着大扫帚一样的喇叭裤,手里领着砖头一样的录音机,然后三五扎堆,找个角落大跳迪斯科。

这些人也许就是那个时代的愤世嫉俗的小青年了,被居委会大妈看到,都会绕道走,还会教育自己的孙子,看看,这些都是小流氓。

不知不觉小流氓也长大成家老去,迪斯科的风流日子一去不复返,开始流行起卡拉OK了。

说起这个时候,生活比以前好了点,但是大家的行事还是比较内敛的,思维上也比较保守,娱乐生活都比较压抑。但是不可能全民都愤青啊,所以开个卡拉OK让大家去喊两嗓子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在马马琳的印象中,卡拉OK总觉得不是很好的地方,那个崔健还说了一句着名的话,“年轻人不要去卡拉OK!”

事实正好相反,这句话引导了更多年轻人去卡拉OK。

具体的经营马马琳也不太懂,只能是给出一些建议,具体操作还是大姐大和曾哥。大姐大的天赋都在这里显示出来了,居然年纪小小的颇为老辣,让马马琳都有点意外,不会也是重生的吧……

上一篇: 陪你到时光尽头 下一篇: 女汉子买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