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灏:“……”
直接杀了他吧,他无话可说了。
小姑娘看着懂得不少,可再看就是个没开窍的。
杜婉开始是想装着修炼,慢慢的居然真的修炼了起来,四周的灵气凝聚起来,裴灏还是察觉出来了,索性他从床榻上翻身起来。
借着小姑娘修炼的机会,他也修炼吧。
以前他是在她身边修炼过的,修炼一个晚上,顶得过他以前修炼的大半个月。他现在修炼的不是杜氏养生诀,那个再修炼进步已经不大,是后来父亲给他的功法,说是裴家祖传的。
换了新的功法,修炼起来快多了。
但,还是比不上在小姑娘身边修炼来得痛快。
杜婉和裴灏都不知道。
每次她修炼,能汇聚大量的灵气。
除了她的功法外,还有就是传承玉牌的原因。
传承玉牌承担起了聚灵的作用,才会让杜婉这个主子的修炼一日千里。
一个晚上,就在修炼过度过了。
两人第二天神采奕奕地出现在人前,面色红润,跟打了鸡血似的。旁人的笑容都是古古怪怪的,以为这对新婚小夫妻,晚上滋润出来的。
穆思安过来的时候,本想打趣。
但一碰到裴灏的眼神,立马就怂了。
他看到两个人要出门,奇怪问:“阿灏,郡主,这是要出门吗?”
“进宫。”裴灏简洁回答。
穆思安这时才发现他穿着官袍,“这么快就要去上朝?”
“你不去上朝吗?”裴灏反问。
穆思安挺了挺背脊,“今日早朝怕是会提起西北的问题,我也是要去上朝的,特意过来是想跟你通通气,没有想到你……可是,郡主怎么也要去?”
杜婉没回答,裴灏先应了,“是皇上点名了的。行了,出发吧。”
于是,夫妻俩上了一辆马车。
裴家的护卫簇拥着朝宫大门而去。
身后还跟着穆思安,还有穆思安的随从。
他们这一行人,还是挺醒目的,路人的回头率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
由于西北的问题,镇国公今早也要上朝。
不过,他出来得略晚了一些。
他不是不能跟裴灏一起出发,而是得知郡主今天要和儿子一起去,他就故意慢上一些,不好打扰他们。
没有想到他不掺和了,穆思安倒是撞上了。
镇国公不会承认,再见到郡主难免会有点尴尬。他还没有心理准备,要如何面对这个小辈。暂时先这样,能避就避着点儿。打又不能打,因为打不过。骂又骂不得,人家没做错什么。
坐上马车之前,镇国公想到了报房的事。
昨晚儿子说了,郡主已经派人去撤掉头条。
可他还是不太放心。
谁知道杜潜会不会丧心病狂地又改变主意,说不定会连郡主都瞒着!
他算是怕了杜潜那个年轻人了。
索性又招来了亲信,镇国公询问,“报房那边情况如何?事关我们的头条真的撤了吗?”
亲信一直安排人盯着,所以知道清楚,“回公爷,那边的头条撤掉了,又换上了先前的。”
“那就好。”镇国公总算是放心了。
裴氏百年的声誉,差点就毁到他的手里。
接着,马车动了。
又是朝皇宫的方向。
不止是国公府的马车,很多府邸的马车,都陆续朝皇宫汇聚,都聚到了皇宫正门前的广场。
只等时辰一到,他们就可以进去。
今天的早朝很多人都明白,会有热闹好瞧。
而有资格提前迈入宫门的,只有极少数的人。
例如此时,一个是杜潜,还有一个是杜婉和裴灏,然后是一个蹭顺风车的穆思安。
穆思安腰杆挺得笔直地跟在裴灏身后走着。
宫门前当值的人,不管是皇城司的,还是禁卫军的,都没有出面去拦下穆思安。默认他是随着杜家兄妹一起进去的。
于是,四个人就这样风风光光的,在诸位大臣的注目礼下先一步进宫。
第581章 骄阳郡主骂朝臣
金碧辉煌的奉天大殿。
庄严肃穆,却又美轮美奂。
九龙金漆宝座上,皇帝端正而坐。
在他的左右两边各摆着一张凳子,分别坐着杜潜和杜婉兄妹俩。
裴灏腰间挂着配剑,站在属于禁卫军统领的位置上,而穆思安早就融入了下方武官的行列。
自从传出皇帝生病以来,再由杜潜代理朝政,皇帝还是第一次上朝。
皇帝的面色不佳,气势却依旧,“西北卫家叛乱,诸位爱卿该听说过了吧,有何建议的尽管提,今日早朝是必须商议出一个结果。”
下方朝臣安静如鸡。
等了良久都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
皇帝其实早料到的,这些人只会在他想做什么的时候,才会站出来各种阻挠,还引经据典一副他们才是正确的架势。今天他若赞同出兵,他们会跳出来反对。若他说不出兵,他们又是反对。
总之,这些人除了挑刺就是挑刺。
皇帝又脸面沉下来发话,“既然没人站出来,那么朕问你们,是出兵还是不出兵?不要在这个时时候给朕装哑巴,平日里你们不是挺能说的吗?”
过了好半晌,终于有一人踏出,正是镇国公,“皇上,为了大秦的国威和颜面,臣支持出兵讨代卫贼。”
“皇上,微臣反对出兵。”这次站出来的,是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义正词严道:“出兵极为劳民伤财。连续数次天灾,百姓如今连果腹都艰难,再打仗的话,无疑是雪上加霜。最重要的一点,是咱们凑不齐粮草。所以,微臣觉得应该派人去招安劝降。”
这一番话,没人敢说不对。
大秦国目前缺粮,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
倘若皇帝坚持发兵,兵器和筹集粮草的活计,就会落到兵部尚书的头上。其实有一些人心里明白马尚书反对的原因。
这时,有大臣站出来,附和兵部尚书。
穆思安同样站了出来,支持镇国公发兵。
果然,有人赞同就有人反对,接下来的事情不用费脑子想,吵来吵去都不会吵出一个结果。皇帝上的朝会多了,自然早清楚这些大臣的尿性。
“既然如此,那马尚书去吧。”
一声女子清脆的嗓音,在朝堂上响起,“皇上,本郡主赞同由马尚书亲自去西北说服卫家投降,倘若成功了,那真是皆大欢喜,不用费一兵一卒,又不必劳民伤财。”
皇帝:“……”婉婉是说真的吗?
杜潜:“……”
妹妹这时候掺和什么?再让他们吵一吵呀。
裴灏替媳妇儿抹了把冷汗,她这么一句话,无疑是得罪死了兵部尚书。要知道有些大臣,他们只会在朝上提各种的建议,执行的人往往不会是他们自己,危险的事情更不会去涉及,但是功劳大半又会落到他们的头上。
而下方的文武百官,都齐刷刷抬头看了坐在上面的杜婉一眼。
杜婉坐得很稳,态度也很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