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扶鬓长安步(432)+番外
而常太医每念完一份,还命小厮将答卷拿到本人面前。让他辨认是否是自己的卷子。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再将之公诸于众。
完全做到了公平、公开、公正,再次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让他们根本连反驳的机会都没有。
将最后一份答卷放下,常太医饮一杯茶润润嗓子,才接着道:“按理说,今天送到这里来的三十六位学徒,应当都是咱们扬州城里最有潜力的三十六个年轻人才对。现在经过一番小测。有人的确令老夫眼前一亮,可也有人……哎,如果这就是你们推选出来的人的话,那老夫只想问,你们的医馆是怎么开到今天的?”
连同葛苍术在内,好几个医馆的东家都红了脸。
葛大郎君心中大叫不好,便大声道:“其实我们也没有那么不堪,我们只是没想到你们会突然开始考试。一时情急。我们脑子都空了,什么都想不起来了,所以才会乱画一通。只要再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回去好好想想。必然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一时情急?那要是遇到紧急状况,贵人突然出点问题,把你们叫去,你们是不是也当场脑子空白胡乱开药?还给你们一点时间想想,有这个时间,贵人的命都没了!”常太医冷笑道,“而且,为什么别人的脑子不空。就你们的空?还不是因为你们平日里积累不够,没有在这上头用心?既然不用心,那我们也不敢要,你们走吧!”
便将那十几份不合格的答卷直接扔了下去。
再把余下的不满二十份揣进怀里:“这些我先拿去给知府夫人过目。她点头后。这拜师大典就可以开始了!”
纷纷扬扬的一叠纸扔下来,台下的人赶紧去抢。而台上不少人也纷纷脸色惨白,葛大郎君一行人自是木然挪着步子走下台来。
看着人群中脸色铁青的葛苍术,他慢慢走过去:“阿爹……”
啪!
一个巴掌扇过来,打得他晕头转向。
“看看你干的这些好事!”葛苍术咬牙切?的怒吼。而后便甩袖而去。
葛大郎君捂着脸不敢吭一声,赶紧垂着脑袋也灰溜溜的走了。
其他人将这一切收入眼中,心中一时大快。
这下,葛家的脸可是丢大发了。听下头念名字,他们送上去的七个人里头居然有五个被打了回来。
而且,人家打得有理有据,也不是无的放矢,葛家连反驳的话都说不出口。
现在凑在前排的都是各家医馆的人不假。但随着常太医开始念卷子,就有不少人闻讯过来看热闹了。当三十六分卷子全都念完,台子下头早满满当当的围了不少人了。
再十多份卷子直接被扔下来,常太医直接以此表达了对这些人的不屑。百姓们再不懂医。人的脸色总看得明白吧?再随便捡起一份答卷,找个懂行的一问,心里就有底了。
因而到了第二天,扬州城内就传遍了——葛家名下七家医馆,就连七个出类拔萃的学徒都找不出来,居然只勉强两个还算合格,可想而知他们内里的大夫都是些什么水平!
当然,和葛家一样因为想要鱼目混珠而大跌名声的还有好几家。只是因为葛家在扬州城内风头最盛,现在首当其冲的自然也是他们。
就因为这件事,扬州城内在短短三个月内关了差不多十家医馆,葛家的嚣张气焰也彻底偃旗息?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现在的慕皎皎再睡了个回笼觉,可算是精神点了。
再将常太医拿来的十多份答卷一一看过,她便颔首:“这些都还不错,就收下他们吧!这些人您分一分,您还有沈元、顾双分一分,一人带几个。有劳您了。”
“你也知道是有劳我啊?现在你倒好,躲在后头装好人,我却在前头唱黑脸,把所有坏事都做尽了!”常太医又不爽的嘟囔着。手下却已经开始翻看这些学徒的答卷了。
好容易等人走远,崔蒲便小声道:“论言不由衷,这一位当属个中之最!”
慕皎皎掩唇低笑。“是啊!不过他这样也蛮好玩的,你觉得呢?”
“是还不错。”崔蒲颔首。
慕皎皎再低叹一声。“但愿经过此事,扬州城内的风气能正一正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啊!”
“放心吧,有我呢!如果你这一招还制不住他们,我就再来和他们玩一盘大的!”崔蒲立马就拍着胸脯道。
慕皎皎噗嗤一声。便笑倒在他怀里。
“你呀你,好容易才在人前树立起了点正面的形象,就别这么急着打破它好吗?”
“切,这些都是他们自己的幻觉,我可从没说过我是这样的人!而且,这种假面具我才懒得戴呢,我也不耐烦做这种人。一天到晚的,累不累得慌?”崔蒲低声吐槽。
话刚说完,小四儿过来道:“郎君,娘子,前头都已经布置妥当了,现在就差您二位前去观礼了。”
“好!”
崔蒲立马将满脸的吊儿郎当一收,昂首挺胸又是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
慕皎皎看在眼里,又忍不住笑得花枝乱颤。
节节高升 第364章 从内部开始瓦解
这一次是慕皎皎的徒弟收徒,也就是她收徒孙啦!
教导小徒孙的事情不用她多插手,几个徒弟完全可以胜任,她需要做的只是安心养胎,然后在精神不错的时候去医馆里看看、必要时候随便指点徒弟徒孙一下就够了。
而这个时候,其他人家对慕氏生生堂的想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他们是巴不得多去些人去那里看病才好!毕竟自家最优秀的子弟在慕皎皎手下学艺,只有看的病患越多,他们的医术才会进步神速啊!
再加上常太医那日当众将各家送去的子弟的答卷念出来,便给了百姓们一个直观的印象——那些答得好的人,他们出身的医馆一定不差!毕竟平日里大家对这些医馆也没有多少直接的衡量标准,都是听街坊邻居说哪个大夫好,他们就去找谁了。
现在经过常太医一番甄别,百姓们心里有了底,心中也有了选择。所以那些医馆平日里来看病的人也不少,再遇到什么疑难病患,他们竟是主动劝病人去慕氏生生堂看病,好方便给自家子弟练手。
渐渐的,其他医馆看一般病症、慕氏生生堂为大家解决疑难杂症,这便成了大家心中约定俗成的规矩。扬州城内的医馆之间也因此达成了一种诡异的平衡。
这个倒是出乎慕皎皎的意料之外。不过对于这个结局,她也欣然接受。
之后不久,长安城那边又来了消息——圣人最终封了忠王为太子!
武家上蹿下跳了一年,终究还是没有把寿王给推上太子的宝座,反而惹得圣人厌烦。再加上朝臣因为太子之位空缺不妥为由频频发难。圣人便干脆以无嫡立长为由,把儿子里年岁最大的忠王封为了太子,并改其名为李亨。忠王妃韦氏为太子妃。
这下,武家的好日子可是真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