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第四十一回妙玉用" 斝" 给宝钗吃茶," 旁边有一耳" ──
与茶盅不同──给宝玉用她" 自己常日吃茶的那支绿玉斗" ," 斗"
似是" 斝" 字简写,否则" 斗" 仿佛是形容它的大,妙玉自己日常不
会用特大的茶杯。而且她又" 找出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来,笑道:'
你可吃的了这一海?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塌。' ……执壶只向
海内斟了约有一杯。" 起先那绿玉" 斗" 一定也不过一杯的容量。
从第八回的标题诗看来,宝玉这次探望宝钗,用绿玉斝喝酒──
后文当然不会再用这名色──而且没有黛玉在座,至少开筵的时候黛
玉还没来。这两首标题诗都与今本情节不符,显然来自早本,比用"
嫽嫽" 的第四十一回更早。无怪第七回那首诗只有戚本、甲戌本有,
第八回这首更是甲戌本独有,因为戚本已经改掉了一些早本遗迹。
甲戌本在废套语期把第六、七、八这三回收入新的本子,换了回
目。第六回开始,宝玉" 初试云雨情" 一段,其实附属废套期新写的
第五回,是梦游太虚的余波或后果。稿本都是一回本,正如现代用钢
夹子把一章或一篇夹在一起,不过线装书究竟拆开麻烦,因此最简便
的改写方法是在回首或回末加上一段,只消多钉一叶。第六回回首添
上" 初试云雨情" 一段,过渡到早本三回,又把此回刘姥姥口中的"
你那老人家" 改为" 你那老的".戚本此回显然在这期间及时抽换改稿,
因此回首新添的一段有秦氏进房慰问,又把" 老人家" 改" 老的" ,
但是漏删回末套语;此后经过诗联期,在套语下加上一副诗联,又再
抽换回首一段,改写秦氏未进房的今本,但是漏删" 要紧!" 二字。
甲戌本第七回改写三处──删李纨睡在炕上等等──戚本都照改。
看来这三处与第六回的改写一样,都是废套期改的。戚本第七回也在
这期间抽换新稿,但是这次甲戌本与戚本一样漏删回末套语。当然此
回改写三处都不在回末,容易忘了删" 下回分解".但是第六回也不过
回首加了一段,上半回又改了两个字,距回末还更远,怎么倒记得删
回末套语?因为甲戌本头五回都删了回末套语,一口气删下来,第六
回也还特为掀到回末,删掉套语,此后就除非改写近回末部份,才记
得删。
庚本与全抄本这两个早本,在废套期都没有及时抽换,因此第六、
七两回改写的四处与回首添的一段都没有。作者显然是在诗联期在这
两个本子上两次修改这三回的北方话,方才连带的抽换改稿,所以第
六回回首加的" 初试" 一段已经是今本,秦氏未进房。因为是诗联期
改的,三回回末都只有诗联。第七回回目改来改去都不妥,最后全抄
本索性删去再想。
第八回在废套期改写过──可能就是不符合标题诗的情节──因
此各本一致,都没有回末套语,诗联期加诗联。庚本、全抄本这两个
改了北方口音的晚本,此回回目也是后改的,提到第三十五回才编造
的名字:金莺。
把这三回的一团乱丝理了出来,连带的可以看出除了甲戌本,这
些本子都是早本陆续抽改,为了尽可能避免重抄,注重整洁,有时候
也改得有选择性。正如全抄本始终用" 旷" 与" 姆姆" ,戚本始终用
" 嫫嫫" ,又常保留旧回目,因为改回目势必涂抹,位置又特别刺目。
白文本就忠于底本,不求一致化,所以用" 旷" 而又有一个" " ,
正如头四回没有回末套语,仍是本来面目。因此白文本虽然年代晚─
─否则不会批语全删──质地比那两个外围的脂本好。
因为长时期的改写,重抄太费工,所以有时候连作者改写都利用
早本,例如改北方话改在两个早本上,忘了补入以前改写的几处,更
增加了各本的混乱。
甲戌本头八回本来都是废套语期的本子,不过内中只有前五回是
重抄过的新稿,后三回是早本,还在用" 嫽嫽" ,废套期其实已经采
用" 姥姥" ──见庚本第三十九回──但是第六回改" 姥姥" 改得不
彻底。这三回当时只换了回目,除了第八回大改,只零星改写四处,
第六回回首又添了段" 初试云雨情".三回统在诗联期整理重抄,第六
回添写总批,提及" 初试云雨情" ,所以此回总批为甲戌本独有。同
一时期作者正在别的本子上修改这三回的北方话,先后改了两次,而
此本并没改,也可见此本这三回确是脂评人编校的,不是作者自己。
废套期的本子,头五回与第二十五回还保存在甲戌本里,此外庚
本里也保存了七回:第十六、第三十九、四十、第五十四、第五十六、
第五十八、第七十一回,这是沉没在今本里的一个略早些的本子,上
限是一七五四年,下限似乎不会晚于一七五五──一七五六夏誊清的
第七十五回似已恢复回末套语,中间还隔着个诗联期──看来这本子
就是一七五四本,但是我们需要更确定,暂称X本。
此书的标题诗都是很早就有,不光是第七、八两回的。头两回原
先的格局都是回目后总批、标题诗,而第一回的总批还是初名" 石头
记" 的时候写的。唯一的例外是第五回的标题诗,只有戚本、全抄本
有,己卯本另纸录出。
己卯本前十一回也批语极少,而且一部份另纸录出──是一个近
白文本,批语几乎全删后,又有人从别的抄本上另笺补录几条批、两
首标题诗,第五、第六回的。第六回那首,除庚本是白文本外,各本
都有,显然是早有的,己卯本是删批的时候一并删掉了,后来才又补
抄一份。第五回那首极可能也是己卯本原有,删批时删去。倘是那样,
那就只有甲戌本没有第五回的标题诗,因为甲戌本第五回是初稿,其
他各本是定稿;此回原无标题诗,到诗联期改写,才添写一首,所以
甲戌本独无。
二详红楼梦(7 )
除了第五回这首,标题诗都早。到了X本,是此书最现代化的阶
段,回前回末一切形式都废除了,新的第五回就没有标题诗。第三回
大改,如果原有标题诗也不适用了,因此也没有。第一、二、四回小
改,头两回原有的标题诗仍予保留。第四回只有全抄本有:捐躯报国
恩,未报身犹在。眼底物多情,君恩或可待。
俞平伯说:" 按第四回是'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