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梦魇(57)

见贾芸监工种树,想走过去又不敢──此书惯用的改写办法,便于撕

去一回本的首页或末页,加钉一叶──脂砚一七五九年批书的时候还

没有这两段,那就难怪他不知道了,不然脂砚何至于这样武断。

红玉是" 家生子儿" ,不一定是独生子。原文此回回末写到她父

母的职务就斩断了,下句应当是她哥哥在仪门外书房当差,她昨天去

找他,想不到遇见贾芸。但是作者隔了一两年改写加梦的时候,忘了

这是补叙她在书房门前叫" 哥哥" 的原因,所以删了这一段,免得重

复。

下一回开始,翌晨她在扫院子,宝玉正在出神,想把昨天那红玉

调到跟前伺候,又有顾忌,在几个扫院子的丫头里不看见昨天那个,

终于发现隔着棵海棠花的倚栏人就是她。此处各本批注:" 余所谓此

书之妙皆从诗词中泛出者,皆系此等笔墨也。试问观者,此非' 隔花

人远天涯近' 乎?可知上几回非余妄拟也。" 宝玉被碧痕催他进去洗

脸," 只得进去了,不在话下。却说红玉正自出神," 被袭人招手唤

去,叫她到潇湘馆借喷壶。" 隔花人远天涯近" ,但是镜头突然移到

远在天边的隔花人身上,忽远忽近,使人有点头晕目眩,或多或少的

破坏了那种咫尺天涯无可奈何的感觉。这是因为借喷壶一节是添写的,

原文从宝玉的观点一路到底,进去洗脸,当天到王子腾家拜寿,晚上

回来被贾环烫伤了脸,养伤期间又中邪病倒,叫红玉上来伺候的事当

然搁下了。改写插入借喷壶一段,红玉回来就躺下了。

众人只说他一时身上不快,都不理论。原来次日就是王子腾夫人

的寿诞,那里原打发人来请贾母王夫人的,王夫人见贾母不去,自己

也便不去了。倒是薛姨妈同凤姐儿,并贾家三个姊妹,宝钗宝玉,一

齐都去了,至晚方回。

" 原来" 二字是旧小说通用的过渡词之一,类似" 不在话下。却

说……""不表。且说……".书中改写往往有这情形,如第三十二、三

十三回之间添写了一段王夫人给金钏儿首饰装殓,做佛事超度:他母

亲磕头谢了出去。原来宝玉会过雨村回来听见了,便知金钏儿含羞赌

气自尽,心中早又五中摧伤,进来被王夫人数落教训,也无可回说,

见宝钗进来,方得便出来,……

原文自宝钗听见金钏儿死讯,去安慰王夫人写起,第二次再去送

装殓的衣服,王夫人正在责备宝玉,于是从宝钗的观点过渡到宝玉身

上,就一气呵成,镜头跟着宝玉来到大厅上,撞见贾政(全抄本)。

添写的一节使王夫人更周到些,也提醒读者宝玉是出去见了贾雨村回

来的,不然是要忘了。但是与第二十五回回首一样,插入加上的一段,

就不得不借助于传统的过渡词:" 原来" 、" 不在话下。却说……"

第二十四、二十五回间没加红玉的梦与借喷壶一节之前,红玉的心理

较隐晦,第二十六回回首见贾芸拿着的手帕像她丢了的那块," 待要

问去,又怕人猜疑" ,仿佛正大光明。"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心事

只是女孩子家的东西不能落在人手里,需要取回。但是等到坠儿把贾

芸的手帕给她看是不是她的,她竟一口承认是她的,使人吃一惊之余,

有点起反感。而且她的手帕刚巧给贾芸拾了去,也太像作者抨击最力

的弹词小说,永远是一件身边佩戴的物件为媒,当事人倒是被动的。

──那当然是为了企图逃避当时道德观的制裁,诿为天缘巧合。──

加梦与借喷壶一节,后文交换信物就没有突兀之感,很明显是红玉主

动了。

红玉的梦写得十分精彩逼真,再看下去,却又使人不懂起来。两

回后宝玉病中她与贾芸常见面,她才看见他的手帕像她从前丢了的那

块,怎么一两个月前已经梦见她丢了的手帕是他拣了去,竟能前知?

当然,近代的ESP研究认为可能有前知的梦。中国从前也相信有灵

异的梦。但是红玉发现这梦应验了之后,怎么毫无反应?是忘了做过

这梦?

是否这梦不过表示她下意识里希望手帕是他拾的?曹雪芹虽然在

写作技巧上走在时代前面,不可能预知佛洛依德" 梦是满足愿望的"

理论。但是心理学不过是人情之常,通达人情的天才会不会早已直觉

的知道了?

要答覆这问题,先要看一看一个类似的例子。第七十二回贾琏向

鸳鸯借当,想把贾母用不着的金银器偷着运一箱子出来,暂押千数两

银子。这是中秋节前的事,提起八月初贾母做寿用了几千银子,所以

青黄不接。但是第五十三回贾蓉已经告诉贾珍:" 果真那府里穷了。

前儿我听见凤姑娘和鸳鸯悄悄的商议,要偷出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

呢。" 贾珍笑道:" 那是你凤姑娘的鬼,那里就穷到如此。他必定是

见去路太多了,实在赔得狠了,不知又要省那一项的钱,先设出这个

法子来,使人知道,就穷到如此了。我心里却有个算盘,还不至如此

田地。" 第五十三、五十四回写过年,到第六十九回回末又是年底,

第七十二回下年中秋节前,距第五十三回不止一年半。是否凤姐一两

年前已经跟鸳鸯商量过,此刻再由贾琏出面恳求?既是急用,决不会

耽搁这么久。

四详红楼梦(8 )

借当后凤姐与旺儿媳妇谈到家中入不敷出:" 若不是我千凑万挪,

早不知过到什么破窑里去了。……今儿外头也短住了,不知是谁的主

意,搜寻上老太太了。……" 难道是撇清,否认借当是她出的主意?

那也不必跟她自己的心腹仆妇说这话。显然借当的打算来自贾琏那方

面,也许是外面管事的替他想的办法。凤姐是当天才听见的。

再看贾琏向鸳鸯开口后,鸳鸯的反应:鸳鸯听了笑道:" 你倒会

变法儿,亏你怎么想来?" 她也是第一次听见这话。贾蓉怎么会一两

年前就听见凤姐跟她商议借当?

贾琏正与鸳鸯谈话,贾母处来人把鸳鸯叫了去。

贾琏见他去了,回来瞧凤姐。谁知凤姐早已醒了,听他合鸳鸯借

当,自己不便答话,只躺在炕上。听见鸳鸯去了,贾琏进来,凤姐因

问道:" 他可应了?" 贾琏笑道:" 虽然未应准,却有几分成手,须

得你晚上再合他一说,就十分成了。" 第七回写刘姥姥去后的这一天。

" 至掌灯时分,凤姐已卸了妆,来见王夫人,回说' 今儿甄家送了来

的东西,我已收了,……'"回了几件事。" 当下李纨迎探等姊妹们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