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八十年代逆袭(40)

孩子这是累坏了吧!

上着学还得寻思挣钱,天天起大早,别人家孩子放假了歇歇,她家的两个,原来是回村帮家里干活种地,现在是卖早饭、爬火车,那火车一坐就是半个月。

刘雅芳想象不到挣那老些钱会让儿女遭了多少罪,她就知道她这个当娘的,不敢问、不敢想。

有一刻甚至觉得她生孩子是错误,三个都是,托生在她的肚子里,面对这样的家庭,活着累。

……

爷爷、父亲、母亲,在毕成此起彼伏的呼噜声中,在毕月睡的连翻身都懒得动一下的睡姿中,每个人的眼神里,都有了心疼和感伤。

三个大人,一夜无眠。

毕成和毕晨挤在大屋临时搭的木架床上,睡的格外的香。

水泥地上还有个塑料袋子,那袋子里规规矩矩摆着没被抠过肉的半只鸡。

毕月躺在老爷子的左手边儿,连个褥子都没来得及铺上,她是在毕成的讲述中睡过去的。

毕月本打算直直腰、就躺一小会儿的,结果就那么和衣而眠。

还是那身脏且破旧、带着汗味儿的一身衣裳,蜷缩成一团侧着身子的睡姿。

邦邦硬的小炕,编的那种大酱色炕席,毕月转一下头,头发丝就会被夹上,拽的她头皮生疼。

偶尔她会恍惚一下,半眯起眼不知道此时是在哪,当她听到一个温柔的女声:“妮儿,睡吧。”她就会立刻松懈下来继续入眠。

毕月心里梦里也有点儿印象,娘?娘,有娘了!

娘在给她扇着扇子、赶着蚊子,是扇了一宿吧?

明天,就明天一大早起来,她就开口,她还没对那俩人叫声爹和娘。

大屋的炕上狼藉一片,扒炕的步骤也只是干了一半就散落在一旁。

炕席扒掉了,水把炕浇湿了,炕上的土软和了,炕沿边儿的地上,摆着一堆儿土,砖头也在地面上散落着,引起火坑不好烧的炕灰还没掏干净。

……

毕铁钢坐在门槛上,抽了半宿烟,当听到鸡叫声才站起来走到井边儿压水,用冰冰凉的水摩挲了一把脸。

再反身进屋,趴在老爷子耳边小声说了两句,打开了炕柜翻找。

天色渐亮……

无论是毕月还是毕成,都感觉还没睡多久、都陷进熟睡的梦中时,毕铁刚一面的裤兜揣着记账本,一面的裤兜揣着钱,直奔村书记赵树根的家。

他想着,得趁儿子女儿还没起床呢,先去找书记对对账,对照明白了,别落(la)下哪家人情,他挨家挨户的去还钱。

是得让孩子们记得乡亲们的那些恩情,可他家毕月和毕成是大学生……

这钱是他借的,自然该他去还!

劳动布的裤子边儿打了个补丁,俗称懒汉鞋的布鞋也磨起了边儿,一名托着一条瘸腿的高大汉子,行走在村里的石子路上。

天上的云,飘了过来,陪着毕铁刚慢慢地走……

夏日的热风,轻轻地吹了过来,中年汉子心中溢满了父爱,以及从没有过的透亮……

“大学生”三个字,让这名顶梁柱瘸了腿,让这个贫苦的家庭雪上加霜;“大学生”三个字,也是从这天开始,顶起了所有的重担。

……

此时的毕铁刚,只是觉得还了饥荒心里松快了。

他并没有想到,有一天,毕家会成了乡亲门口口相传的“首富之家”。

他的大女儿毕月,更是用一生的时间,去还了这个小山村当年的“人情债”。

他行走的赵家屯,十年后因为有了毕月姐姐、毕月阿姨,一个又一个鲤鱼跳龙门的大学生站在高校门口报到。

那时候的毕月,挺胸膛、笑扬眉,站在山坡上看着赵家屯自夸道:无论是择偶还是交朋友,我都只看重“情”。我不需要在乎谁有钱没钱,反正都没我有钱!

十年间,每一次的失落不安、失望沉默、失掉错过,对她而言,都只是一种经历,因为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那就要向前走!

(戴着白帽子卖油条的女孩儿;背着胶丝袋子踏上国际列车的女孩儿,跨过家乡的山、她也穿过人山人海……

属于毕月的故事,明天之后才是真的拉开了序幕,你要认真听一听八十年代的故事吗?

六月一日起,长达几个月的更新时光,我们彼此陪伴;透过故事去哭、去笑,去寻找关于亲情、友情、爱情,我们早已放在心口窝的答案,对自己了解的更加明白。)

第四十二章 村里有个小伙(一更)

“婶子?”

二十三岁、村里大姑娘小媳妇眼中的青年才俊赵大山,每次从镇里归家,都会专门拐个弯儿,和毕家的家庭成员打声招呼。

这样的行为,已然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有时候碰到院子里有啥活,包括入秋拉柴火垛,他都伸把手。

23岁的“青年才俊”,推着一台自行车,前面横大梁上驮着俩三岁孩子,后座骑坐着两个五六岁的男娃。

一台凤凰牌二八自行车上,同时载着四个孩子,这在农村是十分常见的,尤其是在婚礼压车的仪式上。

可以见得,这时代骑车人的技术得多好,孩子们得多乖,当家长的心得多大……

刘雅芳直起腰、松开水井把,眯了眯眼睛,看清大门外的人,笑的眼角出现了很深的皱纹:“大山啊?这是从镇上刚回来?放假啦?你说瞅着可真好!你看你两个姐姐多有福气,家家男孩女孩都有,岁数还差不多大,能玩一块堆儿去,每回我见着都觉得喜庆!”

刘雅芳说完,忽然像想起来啥似的,拍了下脑门,她一宿没睡,现在脑子里乱哄哄的,可烧鸡那是贵东西,得给!

村书记一家对他们格外关照,要不是毕铁刚是挨家去还钱,她一早就该把那半拉烧鸡给书记家装走。

刘雅芳对着赵大山摆了摆手,急转身带小跑进屋,还不忘对来人嘱咐道:“别急着走,你等会儿婶子哈!”

……

赵大山,村书记赵树根的独子,上头有俩亲姐姐,俩姐姐都属于十里八村嫁的好的。

一个嫁到了靠近县城的镇上,丈夫在公安局工作,还是个小官儿,另一个在村里人眼中更能耐,直接嫁到了县上。

赵大山身高一米七八,长相高鼻梁、小嘴巴,高中文化,毕月和毕成考上大学那年,他也是在同年入秋后被分配完工作。

目前在镇上效益最好的食品厂当个科员,属于村里人眼中抱着铁饭碗的“黄金单身汉”。

此刻这“黄金汉”觉得有点儿不对劲了,安抚了两下坐在后座蹬腿耍驴的俩个小外甥,抻着脖子翘脚,隔着毕家黑色的大铁门往屋里望着。

……

毕成从早上睁眼、神智还迷迷糊糊时就爬了起来。

他弟弟睡觉不老实,打把势差点儿没踹死他!

没招了,这么窄的木头板搭的铺位,条件有限。

毕成皱着眉头四处瞅了瞅,他怀疑爹娘一宿没睡,因为屋里再没搭过简易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