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尔夫·费因斯英俊迷人,仿佛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与阴郁感,为马克这一角色平添了许多魅力。
同时,他表现出的烦躁不安,狰狞惊恐,在柏林电影节点映期间获得一致好评。
拉尔夫突破了从前的无数精彩表演,将马克与最终成型的魔鬼,演绎的无可指摘,令一众评审如获至宝。
舞台上的拉尔夫·费因斯,一身优雅古典的英国定制西装,简直像是一位世袭贵族。
他气质出众口音迷人,“这真是难以置信的幸运,这甚至是我第一次入围柏林电影节。”
“我要感谢安德烈·祖拉斯基导演,和我最优秀的搭档玛戈,你震撼人心的表演,简直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接着,拉尔夫又说了一圈工作人员的名字,接着感谢家人。
当他最后结束发言,走下舞台时,本届评委会主席安吉拉·摩琳娜终于登台,准备颁发最佳女演员奖项。
而凭借《迷恋》与《海上钢琴师》双双入围此奖项的阿佳妮,正是最有力争夺者。
几乎所有人都紧张而焦虑,只有台下的玛戈正在和拉尔夫研究他刚刚获得的银熊奖杯。
柏林电影节的标注物,就是这只抬起一只手臂致意的柏林熊,由女雕像家雷尼·辛特尼斯在本世纪三十年代设计而成。
说真的,作为欧洲三大电影节奖杯来说,它可真是过于可爱了点。
颁奖台上,年过四旬的评委会主席安吉拉·摩琳娜,笑容依旧十分迷人,“今年有数十位优秀女演员入围最佳女主角,而第四十九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将去到的是——”
颁奖典礼上的摄影机一一扫过众多入围者,安吉拉·摩琳娜在戏剧性的停顿后打开信函,“说真的,我爱死了这个年轻姑娘——”
“玛格丽特·阿佳妮,《迷恋》,《海上钢琴师》。”
瞬间,整个宴会厅陷入雷鸣般的掌声之中,玛戈一一与两个电影剧组的主创人员拥抱,接着登上舞台。
黑发蓝眼、白肤红裙的古典美人,有着常人难及的非凡气势,那是一种梦幻的黄金时代巨星风范。
玛戈与评委主席安吉拉·摩琳娜交换贴面礼,接过那座银熊奖杯。
“天,柏林电影节一定不知道我多喜欢这个漂亮奖杯,几分钟前,我差点想将拉尔夫手里的那只可爱银熊抢回家,好在评审团对我十分慷慨,瞧,拉尔夫,我也有一只,”她冲台下的评审团方向眨眨眼,“嗨,不如我们做个约定,明年继续送我一个怎么样?一只熊好像有点孤单?”
台下的柏林电影节评审团成员,因为她逗趣的几句话,全部笑的格外真诚愉快。
而无数的电影人则暗想,这个拿奖无数的年轻姑娘,可真是会讨电影节主办方与评审团欢心,如果她不是过于年轻,柏林电影节估计恨不得邀请她加入下一届评审团。
而玛格丽特正在致辞,“感谢祖拉斯基导演和托纳托雷导演,还有罗斯、拉尔夫,你们是如此才华横溢卓越不凡。”
“嗨,布莱恩,你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经纪人。”
“感谢在《迷恋》拍摄期间,给予我无微不至照顾的沃德、罗根、史蒂文、巴基,以及我的私人医生斯特兰奇,还有托尼、里奥、查尔斯——”
玛戈湛蓝双眸闪烁着细碎光芒,“我独特又魅力十足的朋友们,你们对我的理解与支持,令所有我曾经期待的一切,全部与我相遇。”
第43章
“《海上钢琴师》摘得金熊奖, 阿佳妮凭两部影片折桂柏林影后。”——《综艺》
“《迷恋》无缘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奖项非阿佳妮莫属。”——《好莱坞报道者》
“文艺电影与商业大片, 阿佳妮能否双双大获全胜?”——《旧金山记事报》
“史上最疯狂后援团?阿佳妮柏林电影节获奖致辞震惊世界。”——《芝加哥太阳报》
“柏林电影节闭幕式星光璀璨, 新晋影后阿佳妮又一次当选最佳着装。”——《时装》
第四十九届柏林电影节,最终由《海上钢琴师》斩获最佳影片金熊奖。
第二大奖评审团特别奖, 则颁予美国影片《细细的红线》, 邪典电影《迷恋》虽未获得电影奖项,男女主角却双双折桂最佳演员。
柏林电影节召开的初衷, 便是扶持复兴德国电影行业,因此本地化特色从创办伊始就十分突出。
虽然嘉奖范围面向全世界影片, 但在这一届上, 几项重要奖项纷纷授予非德国影片及他国演员, 无疑显得有些特别。
不提最佳影片,至少在男女主角奖项上,出演《夜之形状》的麦可·奎斯, 与《艾米和加古娅》中的玛丽亚·丝奇拉德、茱莉安·柯勒,便是优秀的德国影人, 但却纷纷败给闯荡好莱坞的法兰西人与英国佬。
尤其是玛格丽特·阿佳妮,这位演艺事业过于顺风顺水的天才演员,也太年轻了点。
于是在德国本土, 电影界人士纷纷批评柏林电影节不扶持国产电影及本土新人。
早在1951年创办开始,柏林电影节不足半世纪的历史上,便经常与德国影人因为这些事矛盾频发。
实际上,老资格的威尼斯和戛纳电影节, 也未尝没有这些困扰。
各大电影节即便再面对国际,总也是需要兼顾扶持和发展本国影业的。
而今年,柏林电影节评审会在受到相关质疑后,公开强硬表示——
电影节不是政治,靠政客也办不起来电影节,本届所有获得奖项的电影人,全部实至名归。
实际上,在欧洲三大的评审团制度下,奖项本身便十分受个人意见影响。
甚至曾有美国媒体称,这些欧洲电影节的评审团,简直就是聚在一个办公室里吵架,谁吵赢,那届电影节就是谁的一言堂。
总而言之,奖项就是礼物,评审团想给谁,就给谁。
倒是该庆幸阿佳妮在《迷恋》中,贡献了令人震撼的演技,不然以她刚满二十岁的年龄,便先后拿下奥斯卡金像奖、法国凯撒奖与柏林银熊奖的成就,虽然会被赞誉为一个世纪只能诞生一位的天才,但也难免会被质疑公关强劲,过于急功近利。
即便各大电影节一向就是“举贤不避亲,频频分猪肉”的游戏规则,但当你过于一枝独秀,无疑会遭受非议。
这时,自然到了公关团队展示精明手腕的时候,毕竟好莱坞明星所谓的天价片酬里,有百分之二十可是都支付给了营销公关团队。
如果公关团队不能在最短时间内扭转声势,那也没必要留在好莱坞,妄想成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人物。
而玛戈本人,看上去似乎并没受到太多影响。
在柏林电影节结束的十天后,她便加入《罗丹的情人》剧组,作为第一制片人与主演,准备演绎这部讲述天才女雕塑家的传记片。
但在正式开机之前,包括哈维·韦恩斯坦在内的电影主创人员,正位于巴黎的办公室内,讨论着关于影片的译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