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社恐靠表情包成了清宫团宠(193)+番外

作者: 某璃 阅读记录

胤禔连忙告退出去,连自己未来嫡福晋是谁,也不去想了。

出了殿门,他快速往讨源书屋去,走到半路,远离了九经三事殿,他才抹了把汗。

嗐,这都是什么事啊?

他差点当场就告诉汗阿玛,自己也跟老三一样,要做个‘闲王’,免得引起猜疑了。

但是直觉告诉他,这么没志向的话,说出来的后果,可能会更加严重。

上午的课挪到了下午,大阿哥心里存着事儿,心不在焉的。

胤祉也受到了影响,他总是时不时就想起汗阿玛‘不可能’时的表情和语气,那样高高在上、不容置喙。

他烦恼的是,过几年,自己的婚事该不会也会被这样安排吧?

或许,目前大哥在汗阿玛眼里,最大的价值就是联姻了?

那自己若不想要成亲的话,除非有比联姻更大的价值……淦,这操蛋的朝代!

过了两日,大阿哥的嫡福晋人选才定了下来,不是伊桑阿的女儿,也不是历史上的大嫂科尔坤的女儿,而是瓦岱的孙女,钮钴禄氏。

胤祉特意去观察大阿哥的反应,见他想明白是谁后,眼中闪过一丝失落,又很快高兴起来。

“大哥是不是更喜欢那个酒窝小姐姐啊?”胤禛问。

“胡说什么?!”大阿哥立刻教育胤禛,“这些事你最好都烂到肚子里,不要妨碍了人家姑娘的清誉!”

比起经史子集,胤禔更热爱武学,他将来的嫡福晋,能与他探讨武学骑射,挺好的。

胤祉也拉着胤禛,摇了摇头,胤禛便道了歉,闭了嘴。

胤祉听到大阿哥这么说就放心了,他看起来对未来大嫂是真满意,毕竟也是他看上的三个姑娘之一。

赏花会后没多久,便是万寿节了,康熙需要回宫在太和门接受满朝文武的朝贺,及到慈宁宫给两位皇太后行礼,大家便都跟着回宫了。

万寿节仍然停了宴,只行礼。

胤禔看着汗阿玛果然没有多少过寿的喜悦,甚至家宴都没摆,顿时觉得三弟说的没错。

今天他们都送了玉器做寿礼,胤祉的礼物甚至是最普通的,汗阿玛也没有特别在意。

过了万寿节,康熙也没在宫里停留,带着两位皇太后、妃嫔和孩子们,再次去了畅春园。

到了三月底,温钰带着陈梦雷编好的一部分字书,回到了胤祉身边。

胤祉翻着这竖着书写,从右到左的书写方式,看得颇为头大。课文他都看习惯了,不知道为何看着这字典就觉得很不适应。

在他的认知里,字典应该是浅显易懂的,让刚学语文的小学生就能用的工具书,可是这里每一个字的考据,都让他头大。

但是汗阿玛肯定会喜欢。

罢了,等以后再出个小学生简易版工具书吧。

也不知道……这个东西编好的功劳,能不能换他的婚姻自主权?

胤祉自己也校对了一遍,才给汗阿玛献了上去。

这件事胤祉之前一直没有透露过,只随口说了一次,康熙没有印象,是以拿到书的时候格外惊讶。

“你……编的?”

胤祉:“我让人,编的。”

康熙:“这些西洋文字为何也在上面?”

胤祉把温钰叫了进来,把这些拼音的读音、拼读法和检索用法给讲了一遍。

康熙听得讶异无比,“……倒是挺巧妙的。”

温钰笑道:“回禀皇上,三爷说,用了西洋人的文字做拼音,不但方便小儿启蒙,更方便洋人学咱们大清汉话哩。”

胤祉也写:‘我要全世界都讲大清汉话!’

第109章

康熙蹙眉:“为何要方便洋人学大清汉话,那咱大清的好东西,岂不是都被洋人学了去?”

胤祉:‘大清是最好的!’

康熙点点头,不料他写下下半句,‘但大清的东西却不是最好的?’

康熙眯了眯眸子,但没有生气,“你为何如此说?”

胤祉又写:‘我是说,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最好的。’

康熙:“比方说?”

胤祉:‘比方说,航海技术、海军实力、荷兰人在全球的商业实力……’

胤祉写下好些点,反倒是让康熙神情放松了些,在他看来,这些都不是决定大清国力的重要东西。

大清是天朝上国,只要安定下来,什么都能比别人做得好!

直到胤祉写:‘最关键的是,大清对科学发展的轻视和受限,必定在百年盛世后走到瓶颈,无法寸进,甚至衰落。’

“……”

这是胤祉三年后再次提到‘百年盛世’,以前他问百年盛世之后又如何,胤祉没有说,如今……

胤祉:‘汗阿玛自己也在学西洋科学,应该知道这方面他们远远走在前面,您当成兴趣,他们却在想着用科学改变世界。’

“?!”

康熙看到他最后一句,神色一震。

胤祉已经继续写下去,‘如今大清还是天下最好的,让全天下都来学大清话,促进全天下科学文化的学习交流,有利无弊。’

胤祉:‘汗阿玛,您是千古一帝,自然要的不止百年盛世,对不对?’

康熙心情激动了一会儿,但很快恢复平静,“……你少拍马屁。”

顿了顿,他又问:“按你这意思,还要让很多洋人来大清进学?”

胤祉:‘有何不可?咱大清学子也可交换去西洋留学,把他们的好东西都学回来!’

“学子交换,留学?”康熙愣住,他从未有过这种想法,因为西洋太远,大清人去了,大概会生死未卜,也不知还能回来吗?

胤祉:‘荷兰人有丰富的航海经验,他们在全世界有一万多艘商船。若能和大清签订贸易协议,送些留学生不成问题。’

康熙:“……”

他久久无言,胤祉说的这些,也太天马行空了!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明明觉得他就是小孩子异想天开,也生不出轻视的意思,甚至很多都有尝试的冲动。

真的是仙人的指点吗?

说实话,学西洋科学的时候,他确实能感受到科学的真相带来的震撼,甚至撼动了他对‘神灵’的信仰。

——这导致他自己很好奇,却不敢让别人学!

他可以想象到,若是让民间学子都学到真正的科学,那么大清势必还要乱起来!

胤祉根本不知道,为了大清皇权的稳固和方便治理,他不但不敢让子民学科学,很多政策还必须愚民。

可若是把眼光放到一两百年后……

康熙陷入了沉思。

胤祉没有打扰。

他提出交换留学生,主要是考虑到,大清以后的落后,不仅仅在火器、军事力量一项上,还有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和科技的发展上。

若是能把交换学子这件事一直延续下去,大清肯定能更早地发现整个世界大势的变化,更早做出应对。

他不指望从汗阿玛这一代就改变政治结构,太难了!

而且隔壁的罗刹国(俄国)的沙皇彼得一世就是个反面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