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社恐靠表情包成了清宫团宠(259)+番外
暴利啊!
潘景文虽然不知道玻璃的成本几何,但涧中鱼先生做到了当初在东昌府承诺的那样:进货价远远低于售价,他赚的可比先生的厂子多多了!
以至于,潘景文转过头来找胤祉出货的时候,都有些心虚。
他心想,涧中鱼先生要是自己做这门生意,何愁筹不到五十万两银子和十万石粮食?
所以,涧中鱼先生真的是活菩萨吧……
掌握了技术,做玻璃的成本其实特别低,潘景文要得越多,玻璃厂自然就赚得越多。
只是,“爷,咱们这不是便宜了潘家吗?”
胤祉摇摇头,“根基浅。”
他只说了三个字,步山却明白了,爷这是说他们根基浅,若是太惹眼容易招祸,站不住脚跟。
至于潘家——其实原本胤祉是想通过义卖,给这独家买卖权寻一
个苏州本地最有实力的大商人的。
谁知最后是潘家得了去。
潘家也不如其他苏州老世家,但既然他们选了出头,应该也是做好承受的准备的。
很快,玻璃成了松江市场上奇货可居的稀罕物,并且供不应求。
潘家玻璃房的订单,一直签到了三个月后。
为了跟潘景文打好关系,以谈成玻璃板的生意,洋人们开始设法讨好潘景文。
潘景文感念涧中鱼先生的恩情,按照先生的要求,对洋人流露出了长期、大量进口棉花的意向。
洋人上道,纷纷表示没有问题,愿意帮他促成此事,且价格会很低。
事情进行得很顺利,潘景文写信给涧中鱼先生报喜,没忍住好奇,还是问了一嘴,要那么多棉花做什么?
涧中鱼回他:‘大清的棉花不足以让所有百姓穿暖。’
潘景文被震到了,先生他……想要让所有百姓都穿暖?
如果这话是别人说出来的,他可能会觉得对方不自量力还爱吹牛皮,可如果是先生的话,不知道为什么就给他一种信服感,一种相信他一定能做到的豪情壮志……
过完中秋节,一个消息再次轰动了江宁府:涧中鱼先生的香皂厂和织布厂,高薪酬招大量女工。
比起满州姑奶奶,汉人女子除非迫不得已,即使在苏州这样的繁华之地,都几乎是足不出户的。
一看到招募告示,是要女子直接住到‘厂子’里做长工,很多酸儒都觉得惊世骇俗!
如果是个别人到大户人家里做工还好说,但这是要招好几百人,而且都住在厂子里不回家,不伺候公婆、不管孩子、不照看家中,这像什么话?!
然而这招募告示看在很多家境窘迫的女子眼里,却无疑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一个月两百文到二两银子不等,傻子才不要!
然而这招募告示贴出去没多久,就已经有人写诗骂涧中鱼先生了,说他妄为文人、有辱斯文!
胤祉:“………………”
第150章
胤祉原本不在意别人说什么的,因为他给到工人的,绝对是这个朝代最高的待遇了。
上次招收手艺人,也有招女手艺人和纺织女工,但是一个来考试的女人也没有。
当时他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只以为是没有女人学手艺,而苏州城内会纺织的女工也都有事做了。
直到这次招工,他发现来的多是乡下四五十岁的老农妇,年轻力健的也就看着特别穷困的几个,那种擅长纺织的女工,更是一个也没有。
胤祉emo了。
他看到那些穷苦的老农妇,也是能干活的,只是效率慢,也不忍心拒绝她们,只要能干活的,都留下了。
只是整了个试用期,一个月后若是偷懒的、或者真的干不动的,会调动,或者劝退。
但这些人显然满足不了香皂厂和即将投入生产的纺织厂的生产力。
步山不忿:“是不是欺负咱们外地人?”
苏州其实有很多小作坊,纺纱的、织布的家庭小作坊,里面也有女工,但那些酸儒就没有说什么。
“那是因为那些都是在雇主家里的,每家也就五六个女工,相当于是熟人走动。”
曹寅父亲在江宁织造任上多年,他也比较了解这边的民情,胤祉正好也是将纺织厂的事情交给他做。
几人正犯愁着,这时,一个卖场的学徒正好来送账本。
他看了看那招募告示,嘿嘿笑道:“主子,您这告示上,其实少写了那最打动人的东西。”
众人看过去,“是什么?”
学徒笑道:“是工服和伙食啊! ”
众人:“……啊。”
学徒:“要是知道来了这边就能穿新衣、每天都能吃到肉和白米白面,就是不要工钱都有大把人抢着来的。”
众人:“。”
好有道理!
可不是么,平民百姓就是想着吃好穿好,而胤祉给的待遇里,吃穿住的投入可比那二百文钱还多呢。
只是在胤祉的认知里,这是理所当然的该提供的,没有想过别人家不会给雇工这么好的吃穿。
“你小子机灵啊,叫什么名字,还识字呢?”步山看胤祉那恍然了悟的神色,就替他夸起了那学徒。
学徒高兴地报了姓名,“小的叫沈平安,在卖场当卖手学徒,字都是跟着唐岳师父学的。”
这么短时间学的字就能看懂告示了,那可不是一般的聪明。
胤祉:“赏。”
步山便赏了沈平安二两银子,“得了,主子记住你了。回去好好学,以后主子用上你的地方肯定还不少。”
沈平安大喜,接了赏,到底是少年心性,又说了几句豪言壮语,才告退了。
等他走了,曹寅噗嗤乐了,“步山你这张口就来的本事啊……”
沈平安不会知道,他不是第一个被步山这么画饼的人了,卖场的卖手学徒都是唐岳经过好几轮筛选挑出来的人,就没有不聪明、不机灵的。
而上一批招收的手艺人和学徒,也都是百里挑一,都是各有本事的。步山是找着机会就夸人,夸得那一个个的,跟打了鸡血似的。
曹寅不由在心里暗叹,他就从没见过步山这样完全没有架子还爱夸人的大太监。不过,想到他跟着的,是胤祉那样本性纯良的主子,又好像不奇怪了。
胤祉重新印刷了一批招募告示,这次,对于年龄的要求也有了调整。而最重要的是,加上每季一人两套新衣、伙食每天有肉有白米白面的待遇。
新告示贴出去的第二天,百姓们就沸腾了!
酸儒们也炸了——他们觉得涧中鱼为了虚名在骗人。
每季两套新衣、每日有
肉有白米白面,怎么可能?这样的神仙日子,就是寻常富户都过不上!
可他们说的话再也没人在意了,因为很快就有已经享受到这‘神仙日子’的雇工们出来现身说法了。
他们正是日日穿梭在苏州城里的‘外卖员’,他们穿着样式一模一样的齐整棉布衣裳,气色红润、脊背挺直、格外精神,那外形已说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