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们也只不过打过一场仗,一群明显是山贼的家伙杀人掠货,不分贫富好坏一律下手,梓风在听了五个老头、三个老妇人和七八十个村民的哭诉之后,一点不客气地将那帮匪人全部斩首,将百余首级送给朝廷当献礼。因此,难得的,唐国公的队伍成了百姓非常欢迎的人物。而,梓风也开始尝到了杀戮的滋味。
那是种令人作呕又有着说不出的吸引力的东西。
---------------------------------------
[注1]此处细节纯属杜撰。
第二十三章
23
谁也没有评论过梓风的杀戮之为。没有批评也没有赞美,事情就是这样。包括柴家的那位公子。他叫柴绍,长相过得去、模样过得去,武艺过得去、书法过得去,书也念得可以就是了。听起来没什么令人着迷的地方……也没有让人讨厌的地方。而且他对自己没有恶感——当然也没有好感吧!
他跟着她打仗。打了两场。然后她大哥向父亲提起她的亲事,和柴绍的。提完了亲,她继续带着他打仗,和柴氏远亲。
“三姑娘,二公子得胜!不过他未追击,回来了!”
“大哥呢?”他在三百来里之外给她提亲,所以她才那么“关注”大哥的去向。
“往西边追击了。”
西边……梓风皱眉。他们几个子女被父亲告诫,不要独自深入任何不熟悉的地方。不过,她也理解,有时打到疯狂的时候,任何告诫都没有用;此外,有时当人十几天未洗澡时,也会疯狂地宰了任何在自己耳边呱呱嘀咕的人。
“……三姑娘在听吗?”
“没有!”替换衣服已经快扔完了,而天气一直不好、侍女们也远在几十里之外。
“小人是说,大公子可能会直接碰上一小股突厥旁系的劫掠队伍。”
“……大哥带了多少骑兵?”
“七千。”
“那你还担什么心!这里不会有超过五千的突厥骑兵,除非是单于下令——三宝,你从哪听来的消息?”
“一群牧民,他们说有大批骑兵往东而来,人数有几万。”三宝的脸色很奇怪,因为他也觉得奇怪得很。
“东?”他们这里?一群饥民和叛者?有什么值得大批突厥人冒着严重触怒隋室的风险进兵?“你说,谁会被抢?何家主?你觉得我大哥值得几万突厥人进兵?”
梓风下意识觉得何潘仁比柴家的未婚夫可靠,所以直接问了前者。
“不值得,至少现在不值得。不过隋室皇帝很值得,值得十万骑兵,也许是二十万骑兵。”何潘仁淡漠回应。现在他又留起了落腮大胡子,只露出一双深刻又冷然的眼。
皇帝?
梓风没细想地继续往前走,然后突然停住。
皇帝!不喜欢京城长安的皇帝正在到处巡幸!
“快!找我弟来!快!”
***
白天很热、穿了战袍出一身身的汗,但入夜时凉如水。
梓风和兄弟们负责对付的柴氏叛军基本上被扫平,领头的已经在大哥阵前挥刀自尽,余者强壮的被编入李家军,普通的都打发回家了;父亲那边的人马早已开拔往南,去平定又一股反叛者。
梓风姐弟花了半个月都找不到那数万突厥骑兵的去向,可他们得到了个更让人不安的消息:草原上的骑兵在大规模跑动,每次目击的牧人商人都说有万骑。
他们上报还是不上报?陛下在往雁门而去,若是随便报个边情会拂了皇帝的心情、那他们就大祸临头了;但如果不报,那要是出了大事,中原就要大乱了,也许南北朝时的胡汉乱局会再现!
“父亲怎么说?”当三宝又匆匆从唐国公处报信返回时,梓风和弟弟心急地冲出门问讯。
“大人说,再等等看。我等目前尚不知那位单于的目的,不要擅动。”
等知道了,也晚了!梓风与弟弟互视一眼——
“姐,叛军应当不成问题了吧?”
“是,除去留守军士,你我共可带……八千骑兵!”他们手上的马匹相当充裕,所以能够装备那些投降的叛军士兵——他们中的不少都是从辽东战场生还的老兵——行动迅如风的骑兵队伍立刻得到扩充。
“八千是不是多了些?我只打算带三千去探路呢,姐姐不妨另帅五千断后。”
等梓风带上足够的换洗衣服、确定身边有三名擅长骑马、也不怕行军的侍女相随,再不慌不忙地领军再次出发时,她弟弟已经跑到一百来里之外了。
大队骑兵出发后的第四天,她才接到日夜奔驰的快马疾报:皇帝在雁门被围!
偌大的中原竟然毫不知情!
“全军日夜兼程,往雁门!三宝,辛苦你,带上替换的马,速报父亲。”
“是!”
“柴公子,你——”
“在下愿领两千轻骑先行,只带军械和三天的干粮,立即驰援二公子,其余人马辎重,由……何壮士、樊壮士护送姑娘随后到。”
这家伙不错嘛!主动挑起重担。
“好,我只会落后你们两天到达雁门!”
第二十四章
皇帝身边的忠臣将急报顺水传下,才令天下人知道:天子遭围!
这种古怪离奇的事情居然也会发生,可见现在的朝廷真的少了些什么!梓风边抱怨着,边艰难地运送着大批军械辎重与人马所需的粮食吐血赶路。
幸亏老天没有下雨,不然她就得食言、让弟弟和未婚夫活活饿死了。
“突厥人真有百万骑?”最新的传言是百万突厥骑兵已劫持隋天子往草原而去——真是滑稽至极的有趣说法。
“最多十七八。”何潘仁冷道。“突厥部落众多,真正听从单于调动的东边部落精骑不会超过二十万。”
他对隋天子的所有好感,已经在辽东战场上消失了。梓风几乎可以和人赌一千金,赌他现在只是运气不好而暂时栖身李家队伍,如果对手不是昔日熟悉的人,他可能兵败后投奔河南或山东的叛军,或者单骑深入茫茫草地、不知所终了。
“何家主,你的家乡在哪里?”她忽然转了话题。
“……不知道。不过少年时在西域和西部突厥的地方待过。”
“那里的纷争比中原如何?”
“差不多。”
“呵呵,现在想必也争得更厉害。”
“大概是吧。东边的突厥王野心颇大,有心一统草原各部。”
“那,何家主,你还是先在中原吧。等我们把现在的这个太不安分的单于解决掉再回家乡。”
“……三姑娘的野心似乎比现任单于更大。”
“……是吗?啊,我不过是随便说说。反正,我的意思是说,现在这时候,哪里都不见得安稳,你还是先和我们这些老朋友们一起走着看看吧!”
“……”
***
梓风很明白,大哥和弟弟们——三弟也开始长成了,明年便会加入李家军旅——包括她自己,都不太崇敬他们的君王,并认为当今天子还不及先帝。不过,真的当天子有难时,他们连丁点顾虑也无地直奔战场,迎接数十倍于己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