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平阳(35)

土石?不明白。土石……雪水……和竹管有什么干系?梓风虽觉奇怪,也没多说,只大方地截下十丈长的竹管给他。

“还有一件,姑娘,”何潘仁微弯腰低头,好让梓风听明白、看清楚,“你可知道,柴公子绍已有一子一女?”

“……好象听说过。怎么了?与我有关吗?”

梓风的回答让何潘仁以及耳尖的樊兴刘目瞪口呆。

***

他是有姬妾。

直到当天晚上、睡着之前,梓风才突然意识到这也可以算是个麻烦。

要她和别的姬妾姐妹相处是不可能的,不过她也不会摆出正室的面孔横加刁难——想了片刻,她觉得该怎么过就怎么过、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如果不高兴就直接住庄园乃至军营里,尤其是后者、几万人都会站在自己这边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待第二天清晨醒来时,她又有了新的知觉:不快!

一子一女?未来肯定还有更多。那若是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又该如何自处?想想她与她的两个姐姐……如果是男孩,那还可能有继承、位置之类争夺。

这男人就不会少给自己惹点麻烦吗?!

她有些烦躁地起身、快速梳洗。

等早餐吃到一半时,她起了个念头:一定要为李家争夺天下!有了天下,她的孩子即使没有父亲的宠爱、也能有广阔的天地。就这样了,为了也许有、也许没有的小娃娃……呃,好象有点颠倒了,应该是为了她自己、为了家族,然后才是什么、什么人……最后才轮得上夫家吧。

“姑娘,早。”几名部下向她打招呼。

真是美好的一天,不是吗?天气好、马儿健、兵刃亮、粮食足、衣物多——“早呀!大家!”

梓风咧开大大的、灿烂的笑容,笑得令阳光也显得稍微黯了几许。

她真的是想太多了。

“竹器做得如何了?我是说可以用来攻城的东西。”

“正在做。云梯、投掷车、牛拉楼台。不过那些管子很受田间管事们的注意,他们都在问能否多做些、做得长些,用来引河水灌溉。”

“当然可以。另外,这两天把东西清单理一理,我告诉二弟去。”

“姑娘认为,唐国公会遣二公子而非大公子会前来?”

“……我只是这样觉得,没有凭据。”

“可这里是长安……算了,二公子的武功大家有目共睹,若再过些年月想必是惊世良将。”

“那是自然。”梓风从不怀疑弟弟的军事才干。全天下人看来也都不怀疑这一点。[2]

“……我们还是边等消息、边整备军械。”何潘仁一句定论,全体事务就此抵定。

-----------------------------------------

[注1]史上的平阳公主占领司竹园,估计看中的一是位置地形,二是此处的资源。苏东坡有道:“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司竹园的“考绩”是竹产品的产量,可见当时的竹已是非常重要的物资。

[注2]李渊没有因为保证长子的嫡位而刻意打压次子,实在也是因为次子世民的军功大到任何人也不能轻视;又加之建唐初期四周皆敌,必须由二儿子这样既可靠又能干的统帅坐镇;还有就是四子元吉也搀和了不该搀和的几脚……于是玄武门之变就起来了。

第四十章

婚礼之前十几日,唐国公谴了数名得力人手来。大肆礼物排场的背后,他们与梓风一齐果决地将李氏近亲全部以各种名目带出京师长安。

父亲是有些犹豫的,梓风及其他手足们很了解这一点:他下决心也许需要些由头、比如说即将被朝廷拿罪问斩……呃,这个理由实在太不孝了,可也绝对是个好由头。何况当今帝位上坐着的杨氏一族也是夺了宇文氏的皇位,有什么可惧的?!只是,即使……李氏夺了来……又能维持多少年呢?她努力摇头,试图将自己活着的时候不一定会看见的情景从心底赶走。[1]

另一件事就是,她一点也没有新嫁娘的种种心情,于是很干脆地婉拒了姐姐们欲言还止、挤眉弄目的暗示。军营中这许多年,军伎女乐的事情她就处置了不下二十起,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她李梓风不是没见过男人世界、不曾见识过男人的小闺女,而是扬名中原的李家三姑娘!领着千万男人打仗的李家三姑娘!

“走,去看看那三台了望耧车如何了。”

何潘仁对这类的耧车非常有兴趣。可能是他参与过百万大军征伐的极盛又极悲的场面,他对于军械配置、伤员救治等细致的东西极为敏锐,甚至自作主张请来各族的医士好几十人——自然这些薪饷最后还是由梓风来给了,没道理让他自掏腰包、让他自己的部下有好武器、好医士……好将领,而让别人的部下没这种待遇。

而至于梓风,由于她要操心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什么婚前大防、男女之别统统被甩到一边去也。

“这些粟米什么时候能收割?”见过好几次,梓风好不容易记住了几种粮食的模样及名字,至少分得清粟、黍、豆和麦的区别……

“再过一旬。”田间管事是李家旧人,管了谷物收种几十年,经验非常丰富。“届时

梓风竖起了眉毛,有些汗湿的手指转了个圈,“几位!恐怕得准备派军帮助收获和保护粮食了。不然大家得饿上一年的肚子。”

“放心,三姑娘,弟兄们为了吃的、定会尽全力。”樊兴刘这样保证。

“呃,说是收完后要再种豆?”

“是收完麦子之后。前段日子已经请军士们帮忙收完麦子,现在豆已种下。”

“对了,上次你说过,若迟个两天就都落地不能用。看来为了粮食,还有得仗可打。”梓风点点头,突然又想起来,“仓房都弄好了吧?”

“是,麦米都放窖仓;山上的隔空仓房四周的渠已经挖好。四围的了望也快建好了。”

“近旁了望是远远不够的。从京师里头、大街左右开始,我就要了望了。”梓风自己对自己嘀咕着。现在什么事都要自己来决定,才发现种种事务根本来不及了解就必须立刻下决策!要不是身边的人都挺能干而且忠心,她早就犯下太多、太多的差错了!

“晋阳那边可有消息?”她低声问何潘仁。

“无信捎来。但我们安排的人手发现军士有动。”

那就难说了……“那边粮食开始收割了吗?”

“尚未。一般来说,不会比我们这里早。想必唐国公也得顾虑到粮草。”

“还有马。”梓风轻叹一声,“京畿的马匹实在太贵了,从边关弄的动静又太大,可若自己养、则时间太久。”

“姑娘,撑个两三年应该还行。”何潘仁突然想到一件事,不由得在短胡底下咧开嘴。“听说柴家也有庄园马队的,不妨‘借’来用用。”

上一篇: 大汉平阳 下一篇: 慕君如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