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啊主公,你还有什么惊喜是我不知道的?!
……
说个可能会令人大跌眼镜的真相。
一直以来,李世民其实都很克制对外动兵的频率和广度。
那些密州之后大力南下,本质上并不是为了争夺地盘,而是为了争夺粮食,至于兵源,其实在精不在多。
故而早在同李峤分别之初,李世民便早有叮嘱,至多不过台州,他们要的只是粮食,若是将战线拉的太长,反倒不美。
李峤谨记兄长的嘱托,途中倒是出了一点小小的意外。
他是北方出身,不习惯于南方湿热的气候,行军至于越州之后为此卧病,大军在越州驻扎了数日之久。
而在越州以南的台州——打从李峤率军南下开始,台州刺史的心脏就不受自己控制了。
怕他来,又怕他乱来。
谋士们宽抚他说此时李长生背后尚有魏王虎视眈眈,必然不敢将战线拉得太长,再看李峤止步于越州,想来那便也是他们的极限了,想来台州必然无忧。
台州刺史也只能如此安慰自己了。
如是过了几日,见李峤仍旧驻军越州,并无南下之意,一颗心也就缓缓地放了下去,都没能放下去一半呢,转到第二天之后,又听说李峤率军朝着台州来了。
台州刺史:???
台州刺史捂着心口,满头大汗的趴在城头上向下观望,只见城外来敌军容肃整,杀气腾腾,显然是一支历经百战的威武之师,旌旗之盛,几乎要将半个天空都遮蔽掉。
他掏出手绢儿来,擦了擦脑门上不间断往下流的冷汗:“李峤所部有多少人?”
下属忧心忡忡道:“他在越州又收容了两万新兵,此时拥军十三万之多!”
台州刺史脸都白了:“我们城中拥军多少?真正能打仗的那种。”
下属迟疑几瞬,小心翼翼道:“约有三万多人。”
“很好,”台州刺史立时道:“现在李峤有十六万人马了!”
他当机立断:“开门,我要跟素未谋面的李兄弟一醉方休!”
……
台州的归顺,给李世民的南征战略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而这条由德州至台州的纵向势力带的获取,也意味着他终于作为能够动摇天下的一方势力,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
待到李峤北归之后,免不得一场欢庆,而宴席结束之后,李世民召集众人议事,同时宣布了自己的决议——此后他不再领本朝官位,而将自立为王。
李峤对本朝天子殊无恭顺之心,自无异议,诸多武将多半都是跟随李世民的旧人,亦是附和,倒是幕僚们有些迟疑。
卫玄成道:“若如此,只怕天子也好,魏王也罢,乃至于本朝宗室,必将群起而攻之……”
郑法兰也道:“主公何妨暂且韬光养晦,徐徐图之?”
李世民在心里边白了他一眼,脸上神色如旧:“本朝气数已尽,失其鹿矣,天子不君,视黎庶如草芥,我可取而代之!”
郑法兰为之叹服,击节赞道:“主公龙骧虎步,气吞河山,真乃当世英雄也,如此壮志,我等望尘莫及!”
又主动提议:“何不索性称帝,以壮人心?”
李世民看他马上转了风向,心里边重又白了他一眼,道:“天下未曾取其七八,妄称帝号,岂不是贻笑大方?且以我之势,以诸君之能,难道还怕没有这一日吗?”
郑法兰旁若无人的继续道:“我虽然已经竭力揣测主公的雄心,却也不能猜测其万一,我今天终于知道,天生英主,果然不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揣度的啊!”
李世民:“……”
空间里几个大兄弟都看得一愣一愣的。
刘彻都不由咋舌:“你别说,你还真别说,就这见风使舵的本事,不怪人家在哪儿都过得风生水起!”
……
对于前德州刺史,今日一方霸主李长生的王号,幕僚们建言各异。
有主张鲁王的,毕竟德州位于鲁地。
有主张齐王的,齐鲁大地嘛,且齐王的名号较之鲁王,要响亮得多。
有主张摒弃地名,改以美字冠于王号之上的,譬如说雍王,靖王,诚王……
各方意见汇总了一下,还是支持齐王的人比较多。
最后,李世民认真听取了大多数人的意见,将自己的王号定为了秦王。
幕僚们:“……”
武将们:“……”
啊这。
我们主公是有点叛逆在身上的。
在这日之后,德州刺史李长生正式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秦王李长生,而这看似简单的名号的变更所造成的影响,无疑是天崩地裂性的。
从前魏王对于李长生,乃至于德州体系拥兵自重的怀疑,一直都没断绝过,只是他觉得这些人翻不出什么浪来,陪都那边的事情更加紧要,所以才暂且搁置罢了。
但是现在,李世民毅然决定弃置前朝官职,改以秦王自居——
落到魏王耳朵里,就是李长生对外进行公开讲话:
最近总有人造谣,说我豢养私兵、图谋不轨,今日我在此郑重声明,这不是传言,是真的!
第142章 天策上将了解一下35
一直以来,虽然李世民都严格把控消息,力求将己方动态隐瞒的久一点,更久一点,但奈何家业一大,许多事情就不受控制。
他这边前脚刚拿下沂州,将其与德州、密州捆在一起的时候,这消息也就跟长了翅膀似的飞到了魏王耳朵里。
魏王能不知道李世民心里边在打什么主意吗?
除非他是只猪!
但魏王面对此情此景,又能如何?
立马丢掉面前几乎要打出狗脑子的陪都来军,放弃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坚守下来的顺州,调转炮口对准李长生开火?
用屁股想想,也知道陪都立马就会趁他病要他命,借着己方后院着火的机会在他身上狠狠撕下来一块肉。
甚至于就连北方虎视眈眈的叛军,都会借机来分一杯羹!
这尚且只能说是外患,而在此之外,另有内忧——先前李长生尚未做大之时,先后便有数人因此事而向他进谏。
远一些的有卫玄成,近一些的有郑法兰,新鲜热乎的便是从陪都举家来投的那位王尚书,可是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在魏王力主西进的大略前败下阵来,最后踏马的全跑李长生哪儿去了!
现在这紧要关头,倘若暂且搁置与陪都和叛军的龃龉,转而去对付李长生,这岂不是说明他眼盲心瞎,先前那些谋士所说的都是对的?!
这种被动的承认,对于己方阵营之中魏王这个主公声望的打击,堪称是毁灭性的!
内忧外患齐齐发作,饶是魏王对于李长生的背刺满腹恼火,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却也不能匆忙撤军回击,没办法,他被当下战局绑定的太死了!
可是如今李长生撕掉从前魏王下属的假面,公开称王,事情的性质就变得不一样了,陪都与魏王瞬间就站在了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