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只想要GDP/笑死,谁还不是个SSR(312)+番外

迫不得已之下,叛军掌控范围之内,甚至开始卖官鬻爵,以此筹措军需。

李世民到了西都,便不再急于进军,一改先前的迅猛,改用围城之法——正是冬日,城内缺衣少食,即便是困,也能把他们困死!

叛军盘踞在西都,正是因为此地城池坚固,占据地利,然而一旦被人围困,这座坚固的城池瞬间也就化为世间最为坚固的牢狱,让他们插翅难飞。

别处还在筹措军粮,然而通往西都的道路却已经被德州军切断,再不当机立断、破釜沉舟,就真的完了!

叛军没有选择苦守,而是决议力战,将城中余粮汇集一处,饱食之后,调集各部将领议事,商议出战破局之法。

平心而论,他们的确有两把刷子。

可惜李世民的刷子更多。

甚至可以说,放眼五千年历史,就没几个人敢拍着胸脯说比李世民强。

刘彻饶有兴致的进行了现场转播:

“敌方将领出阵了,他看起来非常自信!”

“噢,天呐,他A了上去——”

“敌方将领打出了GG!”

李世民三枪取其性命,然后径直去寻叛军主帅——他从来都不是会在战场上侮辱对手的人,但是他却也不介意对那些过于低劣的对手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战争就该以战争的方式进行,叛军入京当日,生剜李氏公主的心脏以祭旗,那么今日战争即将结束,也该用同样的方式,来给这场动荡画上句号。

一报还一报,岂不是很公平?

滕忠擒住了一员小将,认识的道是叛军主帅之子,李世民催马过去,长枪猛然架在他颈间:“尔父何在?!”

那小将显然是赶鸭子上架,没经历过沾上血雨洗礼,涕泗横流道:“我说了,可否饶我性命……”

李世民嗤笑道:“与我讲条件?”

说完也不等对方回应,便顺势横扫,断其咽喉:“你也配!”

挥臂甩掉枪尖血珠,他目光锋锐,神色矜傲:“我处事向来公允,从不看人下菜,天子都照杀不误,若今日饶了你,死后地下见了天子,岂非对他不住?!”

李世民冷哼一声:“叫我怎么挺胸抬头的做人!”

第147章 天策上将了解一下40

局势发展至今,攻克京师已经是手到擒来,然而如何抚慰这数月以来倍遭□□的京师百姓,恢复关中锐减的人口和经济,才是重中之重。

李世民率军入城,先将叛军主帅擒下,又令人率众搜罗伪朝官员,自有专人前去厘清他们功过,待到京师彻底入手之后再去明正典刑。

长久的兵荒马乱使然,这座坐拥百万人口的当世第一大都城凋敝的不像样子,四处可见断壁残垣,偶尔有叛军士兵从角落里忽然冲出,又很快被严阵以待的德州士兵打退杀死,只有平民百姓,却是一个也不曾见。

李世民放慢行进的速度,骑马走过这宽阔幽长的街道,耳边依稀传来杀喊之声,空气中充斥着挥之不去的血腥气。

不知多少年前,他也曾飞马在这条街上疾驰而过,也曾经勒马停住,亲手抚摸那雄武城门一侧的砖石,玄武门之变后,更曾经与妻子一道,在太极宫最高处俯瞰众生……

可那些毕竟都是过去了。

李世民从未如此清晰的意识到,这世间从没有什么东西是万古不灭的。

想到此处,他有转瞬的颓唐,然而很快便振作起来。

人非神仙,做好当下之事便也够了,至于百年之后如何,谁又能顾及得上呢。

他曾经亲手缔造出辉煌的盛世,万国来朝,彪炳史册,于心无愧。

而现在……或许是时候开始一个新的时代了。

……

京师在握之后,天下便几乎可以说是尽在李世民囊中了。

而郑法兰也不愧对他那养龙达人的称号,入城第一件事,便是向主公深深拜倒:“昔日在德州时,主公婉拒称帝,皆因胸怀大志,愿以功名未就自勉,鞭策群臣。今日京师入手,天下振奋,主公何不登临帝位,以壮人心,威压海内?”

这家伙总是能找到让人最爽的那个点啊……

李世民槽多无口,却没推拒此事,欣然应允之后,又令左右商议国号如何。

群臣心说这还用讲吗?

当然是从主公的王号了!

秦朝!

还有些心思活络的,觉得主公若真是想用“秦”字为号的话,大概便不会公然发问了,于是又络绎不绝的提了各种各样的建议过去。

“德”州的德,庆州的“庆”,沂州的“沂”,还有人提议从上古贤君用过的年号中取字……

李世民听取了众人的意见,最终定国号为“唐”。

众臣:“……”

啊这。

早就说了,我们主公他是有点叛逆在身上的。

……

李世民从前也曾经经历过别的世界,但那些世界却与这方世界有个极大的差异——那就是它们都与他所熟悉的那个大唐王朝迥然不同,虽然同样都是中原王朝,但都不会让他如此深切的回忆起过往。

但在当下,他真真切切的有种重新回到大唐,再开了一次本的感觉……

李世民暗地里发誓:“这一次,属于我的,我全都要拿回来!”

然后开始让史官修撰本朝史事。

没有玄武门之变,没有糟心的爹跟哥哥弟弟,还可以薅谋士们的羊毛养肥自己。

这一回,可是完美的李二凤!

自从打下京师之后,德州文武官员陆陆续续来到此地,一来是各地纷争基本上宣告结束,继续留在地方上也已经没有必要,二来则是天下大事已定,秦王登基在即,论功行赏的时候就要到了。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入城之后,文官武将们的工作积极性异常高昂。

虽说大家起事之初未必是为了功名利禄,但都走到这一步了,再不博个封妻荫子,岂不是辜负了这场缘法!

向来文无第一,但官位有,勋爵有啊!

作为秦王的原配发妻,秦王妃萧氏必为皇后。

李峤作为秦王义弟,虽然入伙儿晚,但架不住人家功高,又得秦王看重,不出意外的话,大概会被封为异姓王……啊呸!

同姓王!

而秦王的义妹余盈盈,大概也会得到长公主的诰封。

可是除此之外的其余人,只怕都得画一个问号了。

如今天下初定,武官们汇聚于京师,暂时没有硬仗可打,文官们却不一样,对于他们来说,真正的战役才刚刚开始!

最早跟随李长生起事的庞英等人,虽然人少,声名不显,奈何人家是原始股,背后还有滕忠等一干结契兄弟的支持,此时岂肯逊色于人?

卫玄成,这个几乎是最早投向李世民的谋士,待到庆州归降之后,或多或少也吸纳了来自于魏王麾下的精英,同样自成一系。

而王侍郎则凭借自己在陪都夜乱之时的得力表现,将夜乱之后离开陪都前来投奔秦王的官员们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