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只想要GDP/笑死,谁还不是个SSR(536)+番外

后者的眼界也好,手腕也好,虽然都是顶尖,但终究难以跳脱出封建皇权视角的桎梏,可她却不一样。

徐倩茂来自于一个文明平等的国家,史书高屋建瓴的讲述过封建时代的弊端与缺憾,而她作为一个坚韧又柔软的女性,也能够深切的体会到封建时代当中女性所遭受到的压迫,并且致力于让她们过得更好一些。

譬如说,在江南富庶之地修建工厂,教导女童读书。

再以女子做工产出并不低于男子的广泛数据,使得朝堂正式立法禁止缠足。

再譬如说,以宁国公主为引,开创本朝公主与驸马和离的先例。

还譬如说,以开垦西北为由迁移人口,并借此严厉申斥了民间刚刚浮现出苗头的贞节牌坊。

正是缺人口的时候,你们还在那儿鼓励女人守节,一辈子不嫁?

搞什么啊!

这些事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恰恰相反,徐倩茂走得非常小心。

虽然皇太孙是她儿子,但皇太孙这会儿毕竟还只是皇太孙,头顶上还有个时不时就发疯的皇帝公公在呢!

他是怎么想的?

会敏感于女主干政吗?

而对于自己一系列小心翼翼的试探,他老人家又作何态度?

徐倩茂这一路走得很难,但是她觉得值得。

不过……

此时此刻,看着底下一干花一样的年轻女孩子,她却不由自主的出了神。

听说老爷子打算离京,天南海北的四处走走看看?

消息一传出来,别说是备受折磨的朝臣,连皇室众人都松了口气呢。

又听说,老爷子这回离开,仿佛还打算大胆放手,让皇太孙监国?

喂发疯也不是这么发的吧,老四他才五岁啊!

虽然那家伙从小就鬼精鬼精的……

……

鬼精鬼精的朱棣这时候正上演靓仔无语:“爹,你别走啊爹!”

周遭无人,他不再叫皇爷爷,还是直接叫成了更亲近的“爹”:“您走了,我怎么办?这么一大摊子事儿,我怎么处置得完?”

朱元璋满脸不耐烦的收拾行李:“怎么变得婆婆妈妈了,你又不是真的小孩!再说,不是还有辅臣们帮你吗?没事儿的……”

朱棣:“……”

救命啊,虽说身体里住着个成年人的灵魂,但身体的确是个五岁小孩儿好吧!

五岁小孩儿该有的生理习性我都有啊!

爹你让五岁的小孩替你打工,真的没有负罪感吗?!

朱棣忍不住把最后一句喊了出来。

朱元璋暴躁道:“憋问了,没有!”

朱棣:“……”

朱元璋暴躁道:“你满意了没?!”

朱棣:“……”

朱元璋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背上包袱,脚下生风的走了。

娇花七皇子蹑手蹑脚的从外边儿进来,就见儿子呆站在殿内,明亮的大眼睛里憋着两汪泪,看起来委屈又可怜。

他心疼坏了,赶忙近前去摸摸头:“别哭啊,我们可是小小男子汉呢……”

朱棣心说我才没哭!

这纯粹就是小孩儿难以控制的生理反应!

又实在生气,遂埋头在娇花爹怀里,气急败坏道:“他怎么这样啊!”

朱棣:“烦死了!!”

朱棣:“我难道是铁打的,不会觉得累吗?!!”

七皇子:“……”

七皇子在心疼儿子之余,又不由自主的有些茫然。

儿子身上隐隐的散发出一种熟悉的感觉,偏生一时之间他又想不起在哪儿感受过了……

正疑惑间,外边侍从毕恭毕敬的来报:“太孙殿下,几位辅臣正在御书房外等您议事,宗正寺和礼部的人,也想就诸王娶妃之时有所问询——”

朱棣勃然大怒:“该死的畜生,我就不能喘口气吗?!!!”

第269章 朱元璋的发疯文学18

朱棣发飙归发飙,该办的事情还是要办的。

辞别娇花爹,转头就进了御书房。

七皇子是很爱惜这个儿子的,但是这事儿上却真帮不上什么忙。

一来这父子名分本就是私底下才能承认的,他一个亲王,能隔段时间进宫来跟儿子亲热亲热就很不错了,绝不可能将手伸到朝堂上去。

二来……

七皇子不得不承认,天赋这东西的威力有时候真的大到可怕。

要说处理朝政,别说是他这个门外汉,就算把他们兄弟几个全都捆起来,怕也未必能比得上自己儿子。

他甚至于偷偷地想:爹当初见到老四,就直接点他做了皇太孙,难道是一眼就看出这孩子天赋异禀,卓尔不凡?

没错儿,一定是这样的!

我跟王妃的崽崽,怎么会不好呢!

七皇子素来喜好诗书,流连山水,虽然知道儿子在朝政这方面天赋极其卓越,但是因为他并没有入朝参事,所以对此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楚的概念。

但是朝臣们不一样。

尤其是经历了五年朱家老登发疯大逃杀的朝臣们,相较于七皇子,他们更加能够意识到年幼的皇太孙的可怕之处。

当今天子是个标准的泥腿子出身,只能算是半个政客。

但是在有他出众的个人体质和强悍的心理素质加成之后,这些就已经足够他名列到历代皇帝排行榜了。

而皇太孙却是在取其之长后,又系统的经历了皇室教育,比这更可怕的是——他真的能够融会贯通,完美的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当中去!

这是多么可怕的天赋啊!

朝臣们在赞叹之余,也不是不欣慰的。

定国公的长子娶了辅佐皇帝打天下时的谋臣之女为妻,姻亲二人坐在一处喝酒的时候,后者便有意无意的提醒这个老兄弟:“向来皇朝能否持久,看得就是开国天子与继任天子之间能否顺当的完成权力交接,见过皇太孙之后,谁还会怀疑国朝能否千秋万代呢?”

又低声说:“只是我冷眼瞧着,皇太孙深有祖父之风,这或许是他的秉性,亦或者是陛下有意栽培而成,不管是哪一种原因,当今对此只怕都是乐见其成的……”

定国公敏锐的领会到了这位亲家真正想说的话。

本性也好,后天的栽培也罢,皇太孙跟皇帝其实是一种人。

什么人?

性格刚强,吃软不吃硬,甚至于连那点“软”到底算不算是“软”,也要看他的心情来。

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在提醒定国公和宫里的皇太子妃——那是个跟皇帝如出一辙的君主,千万别想着用外祖父和母亲的名义来压制他,操控他,不然一定会死得非常惨!

想想先皇后跟先皇太子都是怎么劝解陛下的?

定国公领了他的情,又嘱咐妻子进宫的时候将这话告诉女儿知道。

皇太子妃却是失笑:“爹也太看不起人了,这道理,我明白的比他早。”

王太后是怎么死的,没有人比她更清楚了。

亲娘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养娘?

不过她并不怕。

正如同她跟皇帝公公不存在利益冲突一样,她跟皇太孙养子,也没有任何的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