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只想要GDP/笑死,谁还不是个SSR(634)+番外

他们前脚上路,后脚皇帝就接到了消息,知晓儿子此时已经没有大碍,待到真正见面的时候,便摆出了一张冷若冰霜的面孔。

劈头盖脸便是一句:“你这混账东西,四处丢我的脸!叫你进了虎贲卫,你却得寸进尺,矫诏跑出长安,此后又几次三番冒犯大司马,当真该打!”

马上就使人前来押他。

霍去病赶忙去拦,极言皇太子所建功勋,对其大肆褒赞:“深有陛下雄风!”

皇帝看似冷漠实则很受用的嗤笑了一声:“他?还是算了吧!”

霍去病又是一通吹捧,末了,不免说起想要去大司马名号的意愿来:“如今四海升平,北方已定,臣也是时候该功成身退了……”

皇帝哼笑一声:“难道朕是那种卸磨杀驴的君主吗?不准!”旋即下令以漠北功故,加封其为万户侯。

霍去病几番推辞,皇帝执意不允,最后也只得罢了,躬身谢恩。

君臣俩拉扯结束,霍去病自去给皇后请安,皇帝一转头,居高临下的觑着一边儿脸色还有点憔悴的好大儿子,意味深长的眯起眼来。

刘彻见状就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你比我有福气。”

皇帝开门见山道:“冠军侯跟大将军,远比田蚡之流聪明。”

他知道霍去病是生了急流勇退的心,也乐见他如此,但他只是接受这份心意,却一定要继续封赏他——平定漠北的主帅没有赏赐,日后叫他如何再去用人?

且今日见霍去病有这份谨慎和聪明,就知道即便厚赐他,也不会有碍大局。

刘彻听了也没跟他说些有的没的,神色坦然道:“这是好事,对您来说是这样,对我来说也是这样。”

皇帝招招手,叫儿子面对面坐在自己前边儿。

父子俩隔着一臂的距离,别说是脸上的表情,连眼神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皇帝神色和蔼的问:“你这回出京,好像有些自己的打算?”

刘彻心说:“我爹真不实诚,试探我呢。”

口中随即道:“年少轻狂占了三分之一,不想叫大将军和冠军侯再建奇功,也占了三分之一……”

皇帝甚至于没听最后的三分之一,便微微冷了面孔,轻嗤一声:“好小子,连你亲舅舅和表哥都要防着?”

刘彻笑:“姓刘的自家人都要防着,更何况是外家人?”

皇帝满意这个回答,心头又倏然间落下一片阴翳。

“姓刘的自家人都要防着”——他们父子俩,不也在自家人这个界限里吗?

脸上倒是不显露异色:“要是没你舅舅,你这个储君之位,可未必能坐得稳。”

刘彻摇头道:“同舅舅有什么关系?论亲缘关系,舅舅疼我,再如何也不会越过自己的儿子,舅舅若真能左右储位,为何不叫自己的儿子做储君,却叫我这个外甥来做?”

皇帝眉头微动,只听得他淡淡道:“我是储君,只是因为我是您的儿子,得到您的看重,如此而已,同别的什么人没有任何关系。”

若非该问的还没有问完,皇帝几乎马上就要为这个回答拍案叫好了!

刘氏的后继之主,就该有这样的意识才对!

心下赞叹,脸上却仍旧是不动如山:“怎么,你的母族建功立业,不好吗?”

刘彻道:“大将军和冠军侯乃是当世名将,□□、屡建奇功,跟朝中只有他们□□、屡建奇功是两回事,他们能做的我也能做,不是在排挤他们,是在保护他们。”

皇帝听得微笑起来:“你舅舅跟你表哥怎么想?”

刘彻无所谓道:“随便他们怎么想。”

皇帝惊奇道:“你不怕因此伤了亲戚之间的情分吗?”

刘彻挑一下眉,淡淡道:“这就会被伤到的话,说明他们不配做我的亲戚。”

皇帝:小兔崽子真无情!

不过我喜欢!

龙心大悦之余,又想起之前那一茬儿:“还有三分之一的缘由是什么?”

刘彻歪一下头,脸上终于显露出一点带着狡黠的稚气来:“您是不是很想横刀立马,驰骋疆场啊?但是以您现在的时候,却又不能轻易冒险。”

皇帝被他问的一怔。

却听儿子继续问道:“这件事情,冠军侯做到跟我做到,对您来说是不一样的吧?”

皇帝有些动容的看着他:“据儿,你……”

“您无法实现的愿望,我替您做到啦!”

刘彻说到此处,却已经眉飞色舞起来:“我干的还不错,是吧?您就别装了,赶紧夸夸我啊!”

他真就是这么想的。

这个傻小子,居然为了自己这样一点虚无缥缈的心愿,哼哧哼哧的跑到了漠北的战场上。

皇帝心头涌出一股暖流,却是五味俱全,说不出什么滋味儿。

再看着他洋洋得意的面孔,终于忍不住道:“可不是我叫你去的,你自己愿意!”

刘彻皱眉道:“爹你这人怎么这么别扭啊?我不信你不高兴,就夸夸我嘛!”

皇帝板着脸站起身来,同时冷笑一声:“你想多了!”

转身就走。

刘彻马上追了上去:“爹,别装!”

皇帝作愠怒之态,举手假意要打他。

刘彻颠颠的把脸凑了上去。

皇帝终于绷不住笑了,笑完又赶紧板起脸来,但是终究已经晚了。

对面那小子已经在用那种“我就知道”的眼神看着他了。

皇帝无奈的叹一口气,神色就此柔软下去:“你在外边胡闹,挨了军棍是不是?伤口好些了没有,留疤了吗?”

又皱着眉头,少见的显露出对爱将的不满来:“冠军侯怎么搞的,让人把你打成这样,真是过分!”

第322章 刘老登大舞台37

椒房殿。

内侍前来通禀,道是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前来拜见的时候,皇后正同周若冰一处逗弄那个尚在襁褓中的稚儿。

产婆当初看得并不算准,十月怀胎,瓜熟蒂落之后,周若冰诞下的是位皇子,而非公主。

齿序居诸皇子第九。

因为此时还没有起名,皇后与周若冰便只是“小九小九”的叫着。

周若冰稍稍有些失落。

这时候的公主并不等同于后世泥塑木偶、道德模范似的公主,前有鲁元公主霸天下,后有馆陶公主在东宫(长乐宫)和未央宫之间左右逢源,而在此之后,更几次有能够左右天子的长公主。

她们有自己的封邑,能够左右政局,且相较于皇子而言,无需就藩。

关于这一点,周若冰看得很清楚——皇子外封出去,虽是称王一方,可被太宗孝文皇帝逼死的淮南厉王难道不是藩王?

七王之乱杀的又是哪个?

两代先君如此,当今尤且更胜一筹,而皇太子深有其父之风,在这个时代做皇子,真不如当个公主自在。

可是生都生了,总不能塞回去,自己的亲生骨肉,哪有不疼爱的道理呢。

只管好生教养,别叫他走错路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