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只想要GDP/笑死,谁还不是个SSR(719)+番外

李三郎下首处的一个年轻人不禁道:“都是自家人,说的也是自家话,哪里就要立军令状这么严肃了?六妹妹且去试试手,不成的话,也还有我们呢!”

其余几人纷纷附和起来。

他们不愿领的差事,一个小姑娘却领了,说出去怎么好意思?

不愿担这名头,帮一把总是好的。

几个少年人叽叽喳喳的商议起来。

这个说:“明天去数数南都城里一共有多少间茅厕!”

那个说:“上哪儿去弄盖茅厕的石头啊?”

还有一个说:“或许户房里该设一个专门管这事儿的吏官才好……”

直到此时此刻,李元达才真心实意的微笑了起来。

宴席结束,年轻人们行礼离去,只有许景亨留了下来。

有侍女捧着汤壶过来,低声回道:“那边夫人送了醒酒汤来。”

许景亨稍显讶异,略一思忖,不禁失笑,却不说此事,而是语气松快道:“年轻人们都长起来了啊,眼见着,我们身上的担子也可以分一点下去了。”

李元达从汤壶里倒了一碗醒酒汤递给他,剩下的留给自己:“且走且看吧,到底年轻,仔细他们生出乱子来呢。”

而此时此刻的夜色中,李方妍也在夸赞小六:“方才室内一片寂静,你敢主动出声,很有勇气。”

小六被她夸赞的熏熏然起来:“真,真的吗?”

李方妍重重点头:“真的!”

……

次日清晨,王鹤年在钱家居住的石头巷子里醒来,到院子里去活动一下筋骨的功夫,就见钱家最小的那个儿子兴冲冲的打外边跑进来。

一边跑,还一边喊:“爹,外边有人在统计巷子里住的人口,马上就到咱们这边来了!”

钱永年也还没醒呢,在屋里迷迷糊糊的问了句:“这是为了什么啊?”

王鹤年也不由得竖起了耳朵。

那小子兴冲冲的说:“不知道!”

钱永年给气笑了:“不知道你在这儿喊什么?出去打听打听!”

那小子于是又跟一匹小马似的,横冲直撞的跑了出去。

过了会儿,又兴冲冲的回来:“我问啦,说是统计人数,看到时候外边修几个茅房,具体修在什么位置!”

王鹤年一时怔住。

钱永年却是由衷道:“这是好事啊。”

钱家在石头巷子里,还算是体面人家,两进的小院,有厨房,有茅房。

而穷苦些的人家,一家十几口子挤在一起,连个茅房都没有,同一用尿盆,第二天端出去倒了,别提多麻烦了。

关键是就住在这附近,味道之外,也不美观不是?

他真心实意的夸赞了一句:“这是善政啊!”

转头去看昨晚上跟自己喝的高兴的王鹤年,却见对方脸上同样闪烁着明亮的光彩。

四目相对,王鹤年问:“永年兄此处有纸笔没有?”

钱永年还没太睡醒,迷迷糊糊道:“自然是有的……”

然后反应过来,二话不说从塌上下去,光着脚风风火火的到了院子,拉上王鹤年就往书房去,殷勤备至:“我来给王兄研墨!”

王鹤年往手上呵了口气,略微一暖清晨在外边呆久了有些发冷的手掌,继而提笔,行云流水一般书就下去——

【此处征收一首有李白水准的七律诗】

【杜甫的也行】

第359章 救命,我身边所有人都有病20

如同朝廷中枢有三省六部,到了地方上,郡县的相应建制就是三班六房。

三班指的是皂班、壮班、快班的差役。

其中,皂班负责站堂行刑,壮班负责看管和押解囚犯,而快班则负责缉捕盗贼、追查凶案,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捕快。

而六房,则是对应朝廷六部当中的吏、户、礼、兵、刑、工部,只是改“部”为“房”罢了。

再细细纠之,这六房又与六部不同。

六部中当差的是官,六房中做事的吏,论地位,天壤之别。

因为吏是不可以做官的,上升的希望被斩断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有些地方的吏员,日子未必过得比官员差,尤其官员是要回避祖籍,每隔几年调任一回的,吏员则没有这份担忧。

家族长期在一个地方发展,把持着中下层的部分权柄,有些吏员的职位甚至是父传子、子传孙,如此一来,便很容易养成地头蛇。

一旦成了气候,别说是摆弄平头百姓,调任过来的县官被他们架起来做摆设,也不稀奇。

南都作为本朝西南第一大城,除了节度使本人可以开府建牙,自行拣选官员入府之外,建制也大抵如是。

倘若是承平时期,六房的吏员当然没有飞黄腾达的机会,然而此时正值大变之世,从前的规矩,便也不再算是规矩了。

尤其是这两年城中人口日多,隐隐有成为当世第一大城的兆头,六房里当差的吏员当然也得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填充,再加上许景亨的刻意为之,如今的六房,隐隐已经有了几分朝廷六部的样子。

官与吏的差别,其实也就没那么分明了。

这才是李三郎受命往吏房中去行走,叫几个族中子弟觉得歆羡的原因。

那地方写作“吏房”,实际上叫做“吏部”啊!

吏房行走的牌子往脖子上一挂,那可是大大的有面子!

几个李氏宗族的年轻子弟虽然不愿领修茅房的差事,但是最后见自己不愿意接手的事儿却叫妹妹担了,脸面上都有些过不去。

少年人爱面子,但是也讲义气,宴席散后,都拍着胸脯告诉李方妍:若有需要,尽管开口,替妹妹跑跑腿,办办差,这点小事他们还是做得到的。

李方妍笑着谢了他们,却没急着开口:“且等我回去拟定出章程来,再同几位兄长言说。”

回房之后她几乎是熬了一宿,最后拟出了一份行事章程,没急着通传下去,而是先去找许景亨。

“请先生代为过目,看其中是否有什么不周之处。”

许景亨有些诧异于她的神速,而心中更多的是欣赏——这才是一个合格未来皇室成员该有的态度嘛,像曹××、李×靖等人那样烂泥糊不上墙,看着就叫人倒胃口!

章程拟定的很详细,连同需要那些衙门配合,都标注的清清楚楚。

先是衙门的三班选人结队,分区域对整个南都进行人口普查,户班协同。

一来是确定城中不同区域各有人口多少,二来也是借机进行一次人口普查。

普查过后确定了人口多少和区域密集程度,再开始确定位置营建厕所,人多处建的大些多些,人少的地方相对少些寡些。

这部分差事,就须得叫工房和营造处协同出马了。

最后收尾的是户部,要修茅房,总归是有成本的,这部分从哪儿去填补?

最终还得是从粪中来,到粪中去。

在户部专门设置一个小小的分支部门管束这事儿,每过一段时间把大粪掏了,有组织性的卖到城外的农庄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