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事,好好养昌儿。第二件事,生一个继承泰雅的小子出来。”
“这真的是我娘说的?”我不信。
他忽然把我抱了起来,大步行走,“信不信不是关键,完成才是重点。”
这一年,苍王把国号改为大同,始为大同元年。据传世经典《昊天大典》记载,河清海晏剑被苍王一分为二,一把供于昊天,一把供于和国,昊天与和国犹如共生的日月,遥相辉映,四海升平。神圣明皇和无上苍王皆被载入史册里,万民传诵,千秋万代。
附:大事记
大同二年,锦绣王妃诞下三王子,取名姜茗悠。
大同二年,神将军湛虏请辞,上交龙虎令,去向不明。
大同二年,昊天永宁公主与和国定王完婚。
大同三年,昊天丰收大庆,锦绣王妃下令减免赋税,无冶县正式改名为明珠县,文化,经济,农业,水利,皆为全国之首。
大同四年,锦绣王妃诞下幼女,取名姜瑞雪,苍王封永乐公主。
大同四年,后任右相的沈晴暖以不满二十岁的资历出任五部之首的吏部最高长官郎中令,赐婚永安公主。
大同五年,苏丽秀升任文部宗正,应人杰敕封为将军,戚夏夏受封府库编修,女子为官之风在昊天乃至各地各国大兴。
大同六年,二王子姜茗昌受封东宫太子,任诗文泰斗夜朝夕为太子太傅。一时,昊天朝堂可谓星光熠熠。
大同七年,工部司平刘子谦彻底制服了浪江,建造了名垂青史的浪江防洪体系。浪江引水灌溉,惠及全国十数州府,此后昊天世世代代再无水患。
大同八年,由锦绣王妃主持修订的传世经典《昊天大典》问世,其文详实全面,首印版为众多名家收藏。其后,详细记载农事的官方文书,《新农书》也流行于世。
大同十年,和国神圣明皇驾崩,其弟仁皇聂明磬即位,封先皇独子聂念宣为太子。
……
大同二十年,苍王下令修建功德堂,把对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功臣画像尽数挂在其中,世代相传。其中,列于第一位的,赫然是锦绣王妃。
大同二十一年,苍王退位,由太子姜茗昌即位,封苍王嫡长子姜瑾瑜为辅政贤王。
……
这个故事流传了很久,后世途径泰雅雪山的人都会忍不住驻足,听上了年纪的老人家用有些模糊的声音吟咏:
五丝编成结,为求姻缘业。泰雅有神女,降世经凡劫。
三年锋芒成,十年磨一剑。问鼎状元玉,威名扬明光。
两滴相思泪,鸳鸯难成双。不辞边城苦,荒地变粮仓。
群星耀朝堂,笑谈乾坤转。王妃盛贤名,其德万民传。
遍集百家文,十年撰典章,五谷守其时,老弱皆有养。
帝君倾心恋,荣宠空绝前。直至千载后,锦绣仍颂唱。
(完)
作者有话要说:
我的番外目前是打算三篇,聂明烨的可能不会写,因为写不出那种感觉来了。。。。。
有的亲看到这里可能对番外的兴趣不是很大了,也不会花钱看,但是某烟还是很八卦地唠叨两句,长评会有送分,可能够看一章。后面的三篇番外可以挑自己感兴趣和喜欢的看。对于给烟写长评,尤其还是写了两篇的同志,烟是很感激的,因为长评着实很难写,无论如何,很高兴大家能够看到这里。谢谢。
流年(沈晴暖)
【暮年笙歌】
大同二十五年春,正是百花齐放的季节。永昌的春天来得格外地早,不知不觉,一晃,又是四个春秋了。
“右相大人,请您留步。”
身后有人叫他,他转过头去,发现是工部新提拔的主事。一个年轻有为的姑娘,因为敬仰浪江的体系而参加了文试投到了刘子谦的门下。他看过这个女孩的履历,很有太常卿当年的风范。自从太常卿下令文试分为男试女试之后,朝堂之上的女性官吏就越发多了起来。
“什么事。”他淡淡地笑了一下,能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眼角的皱纹,老了啊,岁月不饶人。自从治国星辞官,苍王退位之后,国家的所有责任就都压在了他跟贤王的身上。贤王近几年百病缠身,要不是不放心陛下,早退下去了。
姑娘脸上有抹红晕,早就听说当今的右相大人文质彬彬,年轻的时候更是俊美文雅,迷倒了当时天都中的众多姑娘。如今一见,才恍然明白,刘大人之姿,在当时的朝堂恐怕只能算……一般般吧?
“陛下要臣草拟一份工事的奏章,可臣不会……刘大人外出巡视,臣想请教您一下……”她实在是很担心这个与贤王齐名的重臣会拒绝自己,他十四岁就拿到了状元玉,在朝堂数十年,每一步的晋升都轰动朝野,留下一个又一个传奇……她的故乡可是他任职过的龙溪呢。
“好,你呆会到上书房来找我,陛下急招我有事。”
他留下一句话,匆匆地走了,姑娘看着他的背影一时有些惊愣,答应了?竟然这么爽快地答应了?!
逐日宫前的近卫早已经换了,苍王退位之后,言总管随他们离开,湛将军也不再过问朝政。如今主事的,是左将军应人杰,这个女人可真不简单,风头一度要盖过她的夫君,现任吏部郎中令的苏天博。
他再也看不见年轻的时候,湛锋领着近卫队守卫王宫的身影。也看不见苍王和她牵着手,在汉白玉的栏杆那儿看日出日落。他们两个的故事那么长,那么美,但碍于是帝王家的私事,史官只用了寥寥数笔记载。还是泰雅那里流传的那首歌谣最能概括她的一生,神女,她是上天降给这个世界最美的礼物,无论是对那三个深爱着他的男人而言,还是对贤王,对他,都是一辈子最珍贵的遇见。
尽管他现在很幸福,仍然不能忘记年少时的那份情动。跟她在无冶度过的日日月月,就像她当政时期的每一个亲笔批复,都被他小心翼翼地珍藏着。
“右相大人!”近卫长发现了他,连忙跑过来行礼,近卫队哗啦啦地跪成了一片。
几十年了,他还是没有习惯这种阵仗,连忙摆手,“都起来,无须多礼。”
都说庶民出身的右相大人最为可亲,现在看起来不是谣传。近卫队里面有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调到追云王宫里面来,天天受冷面陛下的斥责,终日惶惶不安,以为王宫里面的王和官都是不近人情的,这次见到这么可亲的一位高官,心里自然是暖暖的,话也多了起来。
“大人,您劝劝陛下吧,又跟王后吵架了。”
“谁都不敢劝,有为公公多说了两句,就被拖出去打了。”
“不止这样,苏公子,叶公子都来过,却被陛下赶了出去,大家实在是没辙了。贤王这几天不在都内,只有请您去了。”
晴暖一边听一边点头,知道里面那位准是又把自己的娘挂在嘴边,把揽月殿的那位惹怒了。这小两口大吵小吵,天天不断,从大婚以来从来没有歇停过,他跟长公主的头都大了。不知道他远在彩云涧隐居的父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这么任性,会不会怪夜朝夕当初没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