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前传之我是二太太(173)

“你们这些刁奴,这个节骨眼上还敢吵架拌嘴,来人把这个欺主的刁奴给绑起来!要是奶奶有什么不测,我要你们偿命!”贾政一改平常好好先生的嘴脸,拿着鞭子狠狠地抽了那个婆子几下顿时院子里面安静下来,几个刚才还是气势汹汹的婆子现在都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的求饶了。

子骊在里面听的清清楚楚,她对着明前做个放心的表情,忽然捂着肚子使劲的喊起来:“哎呦,疼死了!”

听着子骊的呻吟,贾政立刻忘记了要收拾趁机生事的婆子们,推开愣在当地的雨后就要进去。这个时候还是单先生和周先生忙着出来,拉着贾政:“东翁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还要避讳的。”

虽然单先生的话很有道理,在这个年代产房是个很大的禁忌,对于进入产房有着很多的忌讳和迷信。贾政就算是子骊的丈夫也是不能进产房的。可是里面子骊的呻吟生已经开始变得尖锐起来,她叫得越发歇斯底里起来了。哪里是子骊在生孩子,分明是有个人在拿着烧红的刀子,在一下下的割着子骊的肉。

贾政急的头上冒汗,在一声尖叫之后,贾政终于是推开了胖嘟嘟的单先生:“子不语怪力乱神,身为读书人不在乎那些迷信。”贾政总算是突破了防线,再次杀到了子骊卧室的门前。

眼看着贾政要闯进去,单先生这个标准封建账房先生,不顾一切要把贾政拉回来。“单先生还是罢了吧,人家夫妻情深我们就不要煞风景了。”周先生赶着回来正好拉住了单先生。人家夫妻情深,我们还是不要在哪里惹人嫌就是了。

就在单先生纠结的时候一声响亮的婴儿哭声从里面传来,听着孩子的哭声,贾政就像是中了定身法,如同木雕泥塑一般的立在那里不动了。雨后猛地推开门正一脸惊喜要去报喜,谁知却被呆在门口的贾政给吓一跳:“二爷怎么傻站在这里,二奶奶生了个哥儿!”

第100章 新手上路

身边是在熟睡的儿子,子骊却是没什么睡意,按理说刚生产是很疲劳的,子骊的身体的确是没一点力气,她现在连着动下手指都觉得很费力了。可是她的脑子里面始终乱七八糟的,被一个可怕的念头闹得没一点睡意了。她这个孩子不就是那个短命倒霉的的贾珠么,年纪轻轻的中举,娶妻生子,看起来人生一帆风顺,结果就在人生刚起步的时候聚戛然而止,扔下了儿子和妻子死了!

子骊对着谁要做寡妇不感兴趣,她现在只想着要怎么叫自己的儿子摆脱贾珠早夭的命运!她可不想白发人送黑发人,对着寡媳和孙子唉声叹气的过日子。子骊闭着眼躺在床上,心里翻腾着无数的想法,给儿子改名字,反正贾家这一辈子都是玉字边,她或者和贾政另外选个好名字避开贾珠这个不怎么好的名字。对么,贾珠,听着好像是猪。以后进了学堂肯定被别人笑话取外号。

可惜下一秒子骊就自己否定了这个想法。根本是不可能的,他们虽然远离金陵千里,但是按着宗法,他们还是贾家的子孙。身为孩子的父母却没取名的权利,是要在祠堂里面求了祖宗的意思,抓阄得出孩子的名字。就算是不用抽签,孩子的名字也要贾代善来取的。

自己辛苦生出来的儿子没有取名权,子骊有种旧社会农民交租之后的无助感。她要自由,要民主!但是人在屋檐下只能低头认了吧。子骊脑子紧接着冒出来另外一个想法,与其逃避不如正面迎战。书上说贾珠刚过了二十岁一病就死了,后来从书中的蛛丝马迹,似乎能看的出来贾珠是因为读书太刻苦,身体单薄抵抗地偏弱,又得了比较严重的疾病才撒手人寰的。想想也是,贾珠十七八岁中举,可见是读书认真,按着贾家养孩子的特点,肯定是干什么都有丫头伺候着。读书要紧,什么骑马射箭更别提了,没准每天出门走走都是很少的。把人圈起来养,不成了废物也是个软脚虾,又有几个屋里人,还娶妻生子!子骊眼前浮现出来一幅画面——一个纤细苍白的年轻人被一群各怀心思的女子围绕着。这简直是聊斋里面年轻书生误入兰若寺,要被女鬼吸走了精气神啊。

那还了得!子骊猛地张开眼,却对上了贾政的眼神。噗通一声贾政握着心口坐在地上,很无奈的望着妻子:“我担心你进来看看,却不防被你吓一跳。你怎么睡觉都睁着眼啊!”贾政蹑手蹑脚的进来想看看妻子和儿子,谁知刚低下头就对上子骊满是杀气的眼神,贾政成了一吓,没站稳就跌坐在地上了。

子骊郁闷的要坐起来:“你鬼鬼祟祟的我还吓着了。你来就光明正大的进来吧,干什么偷偷摸摸的,好没出息的。”贾政从地上一咕噜爬起来扶着子骊坐起来,又拿着被子靠在她身后:“我想着你睡着呢,就不想惊动你。你身体怎么样了,可饿了?我已经给父亲和岳父大人修书报喜了。你安心休息吧,稳婆和大夫都说了你和儿子都好。虽然儿子刚刚五斤重但是长得很结实。”

假证的眼珠子被儿子给紧黏住了,根本转不开。

第101章 种田生活

子骊生了的儿子还是被贾代善取名为贾珠,听着贾政念了贾代善的书信,子骊心里虽然一瞬间有点失望但是她还是很快的接受了现实。贾珠就贾珠,贾政还考不上举人秀才呢,可是一切不都是改变了么。既然贾政能撞大运考中了进士,贾珠也不一定要早夭啊。至于未来贾珠的媳妇么,子骊心里哼一声,反正她不喜欢自私的李纨,她要给贾珠另外选个媳妇。

子骊真正担心的不是贾珠叫什么名字,而是撵回去的几个婆子会不会叫贾母记恨自己。子骊抱着儿子竖着耳朵听贾政念贾代善的家书,贾政很快的就念完了,子骊有些诧异的问了声:“这就完了?父亲没说别的么,太太可是有话嘱咐的?”

这个就完事了?子骊很诧异的想贾母竟然没任何表示,怕是贾政打了吴庆一顿把他在县衙门前加号三日的事情贾母肯定也知道了。吴嬷嬷心疼儿子,肯定会和贾母哭诉,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呢。贾母是个最护短性子,她别的不说就是吴嬷嬷的面子也该给的。

“没了,母亲也就是嘱咐那些话还能有什么?你是担心那几个婆子的事情,我已经在信中和父亲说了当时的情形,父亲最知道官场上管束下属的要紧不会生气的。”贾政不傻,他焉能不知道贾母的性子和妻子担心。

是我多心了,既然如此我也安心了。总是我们小辈不懂事叫长辈操心。子骊自失的一笑抱着儿子哄着他睡觉。

“你放心吧,一切有我呢。过几天我还要出去,曲先生的河工已经开动了,我总要过去看看的。上面到底是派个县丞来,我总算是有个脱身出来的机会了。你这几天在家好生歇着吧,我快去快回。”贾政从书本和富贵生活的象牙塔里面走出来,整天和那些小乡绅和种地的农民还有在官场上打滚的几位师爷混在一起,变得越来越接地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