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之一门四姓(138)

伴随着车厢外哒哒哒的马蹄声和马车不时轧过路上积水的声音,他开始梳理自己的思绪。

这事情固然要办,但也不是一两天的事儿,这日子也还是要好好过的。

所以,路上几个人又顺道去看了几处刘、沈两家慢慢发展起来的棉花种植园。

今年的雨水有些反常,这对即将开始的棉花和其他作物的播种可都不是什么好事儿。

不过他们这次去,倒不是为了这个,纯粹就是形式上重视一下而已。

毕竟,说起种庄稼,那些农户比他们可强的多。

再说,即便是年景不好,他们也不太担心,刘家现在对青州棉花的依赖度已经大大降低了。

粮食也这个时代硬通货。

没有哪家地里单只种棉花的,毕竟民还是以食为天,棉布再好也挡不了饿。

这些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要是手里没粮,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心里都不安稳。

正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所以无论是刘家还是沈家都是在保证佃农们口粮的基础上发展棉花种植。

更何况,沈伯谦本身就有心存粮。

因此上,沈刘两家早就悄无声息的在大兴各地置办起了棉花种植园。

只是……现在还不到清明,这样的雨量的确有些反常。

中午时分,一行人终于回到了清水县沈宅。

两位掌柜的带着几个小伙计麻溜儿各自忙活去了,沈伯谦也没能马上休息。

好几个刘家外地商铺的二掌柜都等着呢。

虽然沈刘两家棉花种植园采取广撒网的政策,可纺织、浆染、印花这些核心技术却还是在青州府刘家大本营。

再加上,依靠沈伯谦提供的纺织机和新式的织染技术刘家虽然发展迅猛,无论是棉布还是丝绸都已是名声在外。

可刘家毕竟根基不深,刘家父女又不是冒进的性格,新设染织坊虽然已经不少,虽生产力到底有限。

出产的丝绸、棉布、印染花布这些,除了进上的和供京里那些达官显贵的,还要拿出一部分高价卖往外邦,余下的自然不多。

而这余下的货品如何分配,每家店铺分多少销售,自然是东家做主。

各地的大掌柜为了拿到更多的货品,每月都派人来跟沈伯谦打饥荒。

一开始沈伯谦还奇怪,至于吗?

一个个说的好像不给他们加点儿供货量,铺子明天就要倒闭了一样……

但很快,他就看明白了。

这越是生意好的铺子来的人越是会装可怜。

有时候看的沈伯谦都忍不住摇头……这奸商二字诚不欺我。

好不容易送走了几个二掌柜的,他才算是有了时间去后院看媳妇。

这已经是饭后午休的时间了,所以一路沈伯谦都做嘘声状,不想惊扰了若兰。

一直到夫妻俩的住处,他轻轻掀开厚实的门帘就看到自家夫人刘若兰正被蒋英扶着,双眉紧蹙的指点两个小丫头收拾东西。

看见他进来,若兰瞬间眉眼舒展,面带笑意的迎了上来。

不过,没等她开口,沈伯谦先问道:

“这几天一直下雨,你怎么收拾起东西来了,还是等天大晴了再说吧,你要是闷的慌要么回娘家坐坐,要不请岳父岳母过来也行呀?别再累着。”

他说着顺手从蒋英手里接过若兰。

刘若兰无奈一笑,“你这阵子可真是忙晕了,把这事儿都忘了?”

见沈伯谦还是有些不明所以的看着自己,刘若兰摇头道:“眼看就是三月节,我们自然要回家祭拜祖父还有公公、婆婆,这阵子雨水多,我们这一来一回恐怕要耽搁几天,衣服总要多收拾几件的。”

沈伯谦一拍脑袋,“哦,对对对对对,你看我真是糊涂,幸亏有你在。”

夫妻二人携手坐下商量了一下,打算明天一早出发。

不过,眼下正是初春时节,天气转暖,草长莺飞。

沈家后山上各色果木也到了开花的时候,头茬儿的新鲜瓜菜也该下来了。

所以沈伯谦就提议说,这次回去扫完墓,顺带着多住上一段时间,散散心,尝尝鲜儿。

他这么说,一是为了若兰,二也是为了自己。

自打若兰怀孕,沈刘两家如临大敌,个个都紧张的不得了。

就连一向纵着女儿的刘老爷也千叮万嘱的要女儿好好在家里养胎,千万不要出去乱跑。

可若兰自小在外头跑惯了,是极不耐烦闷在家里的。

可她一向知道轻重,自家相公又是万中无一的好,所以就算是觉得有些烦闷,也从来没说过什么。

但几个月闷在家里,任是谁都觉得难受。

加上孕妇内分泌变化带来心理和情绪上的改变,她虽然不说,但身边人还是能感觉的到她情绪上的波动。

所以沈伯谦就想着,趁这祭祖扫墓会李家坪住一阵子。

起码村里地方大,也不用整天呆在家里,每天在山下走一圈,多呼吸呼吸负氧离子,对孕妇和孩子都好。

不过,除了为自家媳妇考虑外,沈伯谦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他活了两辈子,最忙最累的就是这阵子了。

不是身体累,是心累。

生意上的事情他虽然能做,但内心深处真是没什么特别的兴趣。

老实说,这还不如让他在家里研究研究冶铁、学学酿酒、想个新菜式或是研究改良一下草纸来的有意思。

他上辈子到死也没正经工作过,干什么都跟玩儿似的。

反正家里有钱,他也不是个当公仆的材料,家里也没指望他光宗耀祖。

高中之前,爹妈各忙各的,对他一直是放养状态,外公更是对他无底线的宠爱,他基本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别人说他没定性爱玩,可外公从来都是一句话:“又不指望他青史留名,家里又不缺钱,只要不作奸犯科,小谦爱干嘛就让他干嘛呗~”。

老一辈都这么说了,沈伯谦的爹妈更是没二话。

后来外公过世,爹妈也习惯了不严管他,基本他还是爱干嘛干嘛。

况且俩人也清楚,自己儿子虽然爱好比较广泛,好奇心比较重,但还是心理有数的,那些毒啊、赌啊什么的,是从来不沾。

再说了,他玩儿也不是白搭功夫的,隔阵子也能鼓捣出一些东西,而且做出来的东西也都挺好的,有些还被学校收藏了。

这就不错了。

但也的的确确的,沈伯谦上辈子活了二十大几,除了支教之类的义工活动,真没有正正经经的上过班,兴趣来了拉几个同好研究东西完全是出于个人爱好。

这几个月可以说是他两辈子最忙最累的。

生意上的事情还好。

虽是初次接触,但他是站在千年后巨人的肩膀上,理论知识够丰富,又有层出不穷的新方法。

几个月下来,刘家商行上到大掌柜,下到小学徒,都对这位凭空杀出来的举人姑爷,交口称赞,心服口服。

沈伯谦觉得累累,主要是得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