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之一门四姓(6)

所以,马大姨父对沈伯谦差点儿被冻死的事儿一点儿都不想知道,不过他口中的刘老爷倒是引起了他的注意。

如果沈伯谦说的是他想的那位刘老爷,那这个小混蛋可是撞了大运了。

陈家是普通的庄户人家,沈家一家子奇葩,他们可能都不太知道这位刘老爷,但马家是祖传肉铺子,专门杀猪卖肉的,少不了要跟那些大户的采买打交道。

这位刘老爷家就曾是马家的客户之一。

只是,刘家不是买肉,而是雇马家的人专门给他家杀猪。

那时,刘家刚在清水县落户,不知道从哪里找的能工巧匠,半年时间在清水县东城盖了一座五进的大宅子,还修了花园。

园子修好后,刘老爷宴开九日,遍邀本县士绅,连县太爷都请去了,那叫一个热闹、那叫一个气派!

马大姨父当时还是跟着他爹一起给马家宰杀牲畜,所以曾有幸见过刘家准备的宴席,至今都觉得难忘。

倒不是花多少钱的事儿,主要是人家那个派头、那个气度。

那真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人家做不到——

普普通通的一碗清汤,要几只鸡来提味儿,

好好的菘菜,就吃最心儿里的一片儿,

鸭子只吃舌头,鱼只吃嘴唇,

吃牛只要脊背上那一条……

总之,刘家这九天的宴席把整个清水县的士绅都给震了。

不过从那以后刘家倒是异常的低调,再也没有这么轰动的消息,但传言却一直很多——

他家生意在州府都做得很大;

他家用下人只要卖身的,不签短工;但这个传言倒是真的,因为刘家找了个肯卖身的杀猪匠后(好像又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马家就失去了这个客户;刘老爷宠妻如命,即便刘家弄瓦之喜后再也没有添丁进口,刘家据说至今都没有妾室;后来,后来似乎就真的没有什么消息了。

似乎刘家在清水县隐匿起来一样。

但沈伯谦刚才这么一提,马大姨父沉睡了多年的记忆瞬间苏醒。

因为那次经历,马大姨父对刘家有种莫名的好感和敬畏,总是不自觉的关注着他家的消息。

刘家这些年虽然在清水县过的不声不响,但绝对还是响当当的人家。

别的不说,就说刘家开的云来居,早就是本县最大的酒楼,从来没有人敢去闹事不说,连县衙的人都不收他家银子。

至于刘家的其他几个铺子,也都是本县同业的翘楚,但却都没人借机寻衅滋事。

清水县的官员、士绅、商户似乎无形中达成了一种共识,对于刘家,既不亲近,也不招惹。

这八个字,是马大姨父凭着多年观察总结出来的。

当初他还为此好一阵得意,仿佛是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大秘密似的。

但终究无人分享,只能憋在心里自得其乐。

现在,他居然在混蛋连襟家的小混蛋外甥嘴里听到刘老爷这三个字,实在是觉得有些诧异。

无论怎么想,他都觉得沈伯谦不可能跟刘家扯上关系。

“你说的刘家可以县里东城的刘家,家里有个五进宅子的哪家?”

“是在东城,的确是个五进的宅子,大姨夫你认得刘老爷呀?”沈伯谦也很诧异。

马大姨父不关心他的死活很正常,但也不像根刘家有交情的样子?怎么这么关心刘老爷呢?

难道是…有奸?基?情?沈伯谦脑子里“噌”一下冒出个蝙蝠翅膀的黑色小人儿。

啪——小人儿被打飞了。

我也是有过女朋友的人,跟穿越前那几个损友单身狗兼团资深团员可不一样……

我要往正常的方面想,也许是君子之交呢?忘年交也行呀?贫富交?(你确定有这次词儿?)

“我怎么会认识刘老爷,不过就是年轻的时候是去刘家杀过猪,那可真是难得的好人家。”马大姨父的语气居然带着毫不掩饰的自豪。

干一行爱一行呀!

祖传杀猪果然跟半道出家的不一样,杀猪匠也是有职业荣誉感的。

一句话让沈伯谦对马大姨父刮目相看。

艾玛,不对,又跑偏了,看来穿越时差还没倒过来呀…

第6章 沈家过往

05-沈家过往

看看一心立足于本职工作的马大姨夫,再想想原主儿那个奇葩爷和那个奇葩爹。

沈伯谦不由在心里叹了口气,差距呀……

不对,还是在跑偏,沈伯谦愣了一下才想起来,哦,在说刘老爷呢!

至于他名义上的爷和爹,实在没话说,奇葩两朵,不怪人家都看不上他俩。

“大姨父说的极是,刘老爷的确是位大善人,刘管家也是菩萨心肠,还有刚才回城的赵福大哥,要不是他们,我恐怕是早去了地府与父亲母亲相聚了。”

“你也是,这么大的人了,连个包袱都看不住,唉,算了,人平安就好,以后沈家就靠你了,踏踏实实做人,别跟你爹似的,弄得五迷三道的,不像个样子。”

“大姨父你们放心,我心里有数,正想跟你们说,家里的地我不打算租出去了,留着自己种,只是我不懂得种地,免不了要麻烦你们,不过我会请几个短工来帮忙的,这样一来地里的收成足够我我花销,还能孝敬姥姥、姥爷一些。”

这个打算是沈伯谦一了解到沈家的情况就决定了的。

他初来乍到,又没有一技之长,只能老老实实,立足本份。

好在沈家人还留了份不错的家业给他,想不到还有机会体验一下真正的农民生活,想想真是…悲剧呀!

上辈子虽然打了不少工,可跟种地有关的也就是帮人整理花园了,但貌似并没什么luan用。

沈伯谦的话让陈家姐妹松了一口气,陈家实在养不起一个活祖宗了。

看他们如释重负的样子,沈伯谦知道,这地必须要靠自己打理,绝对不能再劳动陈老爷子,不然这亲戚恐怕就要成仇人了。

想想以前沈家人的确挺过分的。

地租出去也不管,把陈老爷子当长工用,忙前忙后的帮着他们家收租子卖粮食,但却从来没给陈老爷子说过一句感谢的话。

按说三十亩地养活沈家四口人,就算是加上沈伯谦上学也是足够了的,但实际上,沈伯谦上学的束修大都是陈家出的。

因为沈家卖粮食的钱一般都用来改善生活,主要是沈老爷子和沈父三五不时的上个馆子喝点儿酒,按季节换新衣服什么的。

想到这些,沈伯谦只能用无语来形容那二位他名义上的长辈。

确认沈伯谦人没事儿,陈家姐妹就要回去陈家坳报给陈老爷子报信儿。

沈伯谦这一回来,陈老爷子知道了肯定高兴,这一高兴啊,说不定就好了。

二姨陈金鸽本来说让二姨夫徐有才留下来给他做个伴儿,沈伯谦连说不用,几番保证说他一个人没问题。

又想起来刘家送的东西,打开一看,一包是四五十斤的精米,另一包里面杂七杂八的放了许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