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凤擦了擦眼泪,重新把毛线衣叠好了,抱在怀里道:“那等他回来,我就把这毛衣给他了?”
陈招娣跟着笑,又道:“给他吧,就说是你织的。”
“那不行!”李玉凤一下子又怂了,急忙道:“万一他当真了,每年都指望我给他织一件,岂不是让妈您受累了?”
陈招娣已经坐下来给小宝儿缝棉裤了,听了这话横了李玉凤一眼,幽幽叹道:“我还真没看出来,我闺女原来这么孝顺呢……”
……
赵国栋吧纺织厂的宿舍打扫了一遍,又把钥匙交给了保卫处,这才推着徐二狗借他的那辆老爷车出门。
这老爷车是徐二狗放在工程队的,寻常有个跑腿的事情,大家都可以用。今天他们火星大队的人坐着拖拉机全回去了,这车就留给了赵国栋。
赵国栋没有去供销社买东西,年底去供销社买东西的人太多,他这时候都快下午了,再去就迟了。
不过……如今除了供销社,他还知道一个别的地方,县城的人管那叫“黑市”,不是每天都有,但最近因为要过年,所以开的比较勤。
现在这个点,正是老城区,戏院大胡同开黑市的时间。
赵国栋是在来县城做工程之后,才知道有黑市这个地方的。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一切都是计划经济,所有的私下买卖都是投机倒把,是要接受批评教育的,情节严重还要被抓去吃牢饭。
但是……人们为了生存,总会有人铤而走险。
戏院大胡同的黑市,如今已经颇有规模,那里原本是一个老戏院,荒废之后就没有什么人去了,后来渐渐的成了这些倒爷们的根据地。
一开始被派出所疯狂的扫荡过……但现在,有些扫荡成员都成了这里的常客。
赵国栋觉得,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总有一天,这些被压制的、不可见光的事情,会正大光明的被放到台面上,他不知道这一天会不会很远,但心里却是满怀希望的。
下午两点刚到,黑市里的摊位已经摆了出来,很多在供销社没排上队伍的人也纷纷转道来这里看看。
这儿有新鲜的猪肉、热腾腾的年糕、攒了很久的鸡蛋鸭蛋、还有从更大的城市里贩卖回来的二手单车、二手缝纫机……
赵国栋走到一个卖铁锅铁铲的摊位跟前,跟摆摊的老头子打了个招呼,蹲下来问他道:“我要的东西,你帮我弄好了没有?”
老头子眯着朦胧的眸子,看见赵国栋还愣了一下,这才道:“弄好了,”他接着又道:“我都是半夜起来弄的,你得多算我一些炭火钱,大白天让人看见了不好。”
赵国栋点了点头,从他那珍爱的黑色皮夹子里掏钱,就听那老头子继续道:“你这小伙子也是好玩,现在结婚哪里还兴这个,抱两只肥鸡大鸭去就成了,这要是被人瞧见了,又要说你家资本主义尾巴没割干净了。”
赵国栋就听着他啰嗦,也不说话,数了五块钱给那老头子。
这老头是以前他们济春堂隔壁的老邻居,以前家里是开银楼的,被割了资本主义尾巴之后,就只能偶尔打打铁器做营生。
两个月前赵国栋跟着工程队来县城,赵阿婆就把她珍藏了好多年的一对耳环给了赵国栋,让他融了打一枚金戒指,拿着去向李玉凤求亲。
老李家可不是那种一穷二白的人家,嫁闺女也不可能白白就嫁了。赵国栋靠什么去娶李玉凤呢?不可能空着两手,全凭一句话,就把人俏生生的闺女给娶回家的。
“有些习俗,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哪能说变就变呢!”
赵国栋从他的手里接了一个红色的丝绒荷包过来,把那金戒指倒出来看了一眼,虽然是十分普通的款式,但上面打了一些祥云的花纹,中间还掐了一朵五瓣的梅花,看上去倒也很精巧。
“金叔,你这手艺倒是没退步啊,这么些年没打了,我还以为你做不出来呢!”赵国栋非常满意,摊在掌心看着,爱不释手。
被喊做金叔的人却叹了一口气道:“你不是说了吗,老祖宗传下的手艺,哪能说忘就忘了,只是不知道,我这手艺,将来能不能再传下去咯。”
赵国栋把戒指收回了荷包里,安慰了金叔几句,又去看别的东西。
黑市上的猪肉比供销社的大块很多,因为没有肉票的限制,大家可以多买一点。
赵国栋把肉案上最大的一块猪后腿肉买了下来,绑在自行车的后面,又买了两袋富强粉、两包糖、一罐麦乳精、一件大军袄、还有几块鞋垫。
他看着天色不早了,抬腿骑上了老爷车,往生产队赶。
……
大队里这几天也够忙的,昨天刚把今年的年底分红发了,今天又要让各家各户去鱼塘边领鱼。生产队弄了个鱼塘,养了一整年的鱼,到了过年的时候,才算敲开了冰面,一口气捕了几百斤,每家都可以分上好几十斤。
小鱼直接红烧或者煲汤都很好吃,大鱼可以腌制成咸鱼,或者切成块,放在油锅里炸一下,做成熏鱼,撒上一些盐巴,就是最好吃的了。
分鱼的时候,李玉凤和马秀珍都去帮忙了。
李玉凤虽然不喜欢这熏天的鱼腥味,但是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还是让人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激动。
过年,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是一年辛勤劳动的终点、是也新一年生活的起点;是孩子们可以放开肚子吃饱的日子,是大人们可以彻底放松,不用想着赚公分的日子。
在后世,已经很难感受到这种对过年的狂热期盼了。
李三虎把鱼过秤,马秀珍登记斤两,夫妻两个配合的天衣无缝。李玉凤只要把领过鱼的社员家庭打勾标注就行了。
她翻了翻记录,老赵家今天还没有人来领鱼。通知是一早发的,按说要是听见了广播,应该一早就到了,况且这鱼刚从鱼塘里捞出来的时候都是活蹦乱跳的,大家伙都排着队,恨不得能早早拿到新鲜的鱼。
自从赵国栋跟着徐二狗学瓦匠之后,老赵家就成了生产队的落后分子了。
鱼是按人头分的,家中十岁以上的成员每人五斤,赵家四个人,可以分到二十斤鱼。
李玉凤让李三虎把鱼秤好了,用一个蛇皮袋装起来,打算亲自把鱼送过去。
二十斤的米面也许没什么,可二十斤活蹦乱跳的鱼,装在蛇皮袋里还拱来拱去的,瞧着还挺吓人。
“玉凤,你行不行啊?要不等我这里忙完了,我帮你送过去?”李三虎看看自己这活鱼都没杀过一条的妹子,有些担心。
“不用了,我行!”织毛衣已经不行了,送个鱼也不至于不行的吧?李玉凤可不想当废材流的穿越女主。
她把鱼背到了背上,深吸一口气,往老赵家那边去了。
第101章
这两天刚下了一场雪, 地上还有些打滑。
李三虎是非常实在的人,特意给老赵家挑了一条大鱼,估摸着有十来斤重,其他几条略小一些, 但力气却不小, 几条鱼就跟在蛇皮袋里打群架一样, 在李玉凤的后拱来拱去。
幸好天气冷, 李玉凤又穿得厚实, 所以只感觉到后背有东西在不停的挠, 倒也还能忍受。
鱼塘离老赵家有点距离, 李玉凤走了一段,已经有些累了,她又紧了紧带着毛手套的手掌,忽然发现背上的鱼轻了?
李玉凤瞬间觉得有些不对劲, 转过头来,看见她走过的田埂上, 稀稀拉拉的掉了几条小鱼,一条只耳朵都竖起来的黄狗就跟在她的身后, 正用鼻子嗅着地上的鱼。
而那条最大的鱼, 因为被蛇皮袋的缝给卡住了,不断在李玉凤的背上甩来甩去,最后哗啦一下, 终于也从蛇皮袋里突围了。
看着满地活奔乱跳的鱼和来势汹汹的大黄狗, 李玉凤急得都要跺脚了。
那狗应该还是有些怕人的, 看见李玉凤看着它,也不敢直接上去叼鱼,仍旧神情自若的在鱼身上嗅来嗅去,仿佛也知道偷吃别人家东西是不对的事情,不想当这人的面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