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最后……最想挽留自己的,却不是自己的亲人。
……
沈来弟把马秀珍送到了门口,听着街坊四邻对自己的恭喜声,脸上也渐渐多了点得意之色。
能不得意吗?自己的闺女虽然嫁了个农民,可人家的亲舅舅是团长……自己的儿子又要娶一个军官的女儿,这简直是祖坟上冒青烟的好事了。
沈来弟觉得自己的腰杆以后都能挺得笔直的,看见马建国皱着眉心坐在客厅里,顿时就蹙眉道:“你妹子的事情解决了,你还唬着个脸做什么?昨天你妹子忽然带着她那个对象回来,就在门口站着,我的心怦怦跳,就怕海燕给看见了,以为我们家故意骗她,跟你闹生分……”
“你怎么知道海燕就没跟我闹生分呢?”马建国一下子跳了起来,拧眉道:“海燕跟我分手了,就刚才,那一群人来之前,她打电话过来,说不跟我谈对象了,要是我再敢去她文工团找她,她要投诉到我们单位!”
“什么?海燕跟你分手了?怎么可能呢?昨天不还好好的?”沈来弟顿时就慌了神,探着脖子在窗口看了一眼,见没有什么人在外头,只追问道:“她怎么就跟你分手了呢?她说了原因没有?”
“没有!”马建国皱着眉心,继续道:“可是刚才那个女的,是海燕的表姐,她现在又是秀珍对象的舅妈,她能不知道我和海燕的关系?”
“那……那怎么办?这么说……海燕她知道咱家还有一个秀珍了?”沈来弟完全慌了神,在客厅里走来走去,郁闷道:“昨儿你爸还说我太过分了,我说这是为了你,没办法……以后再跟秀珍好好说……这下可真是……猪八戒照镜子,两面不是人了!”
马建国现在就像个无头苍蝇一样,皱着眉心不说话,想了想道:“不行……我要去文工团找海燕。”
沈来弟一听,又急忙就拉住了他,一脸哭丧道:“你可不能去,她都说了你再去要去你们单位投诉你,你要是被投诉了,连工作都要丢的……他们都是干部家庭,我们家什么都不是……”
……
省城七十年代末的新华书店,店面在当时已经不算小了,总共有上下两层。李玉凤她们到那里的时候,发现门口已经排着长长的买书队伍了。
李玉凤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看见买书还要排队的,觉得特别好奇。
“肯定又是发行了什么新书,要有购书券才能买到,所以一早就有人来排队了。”肖艳一边说,一边领着她们从队伍的旁边走进去。
书店的吊顶上安装着好几排的日光灯,大白天也开得透亮,卖得最好的是干部必读书、还有青年修养类的书籍和一些社科书。
李玉凤走进去,看见最显眼的书架上,放着畅销书的前三名:《共产党宣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
马秀珍问过营业员之后,才知道关于高考的教辅类书籍,在二楼一个不起眼的摊位上。毕竟现在国家对于开放高考这一块还没正式发文,所以一些教辅资料,还是十年前的老古董。
她们在那里选了几本真题之后,李玉凤又询问了营业员,找了几本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书籍,也不管赵国栋能不能看明白,就先帮他买了回去。
她不过才出来一两天而已,可却像是好久没有见到他了一样,还真应验了古人说的一句老话“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李玉凤想到这里就觉得自己有些好笑,怀里抱着要带给赵国栋的书,心情都变得愉快了起来。
……
她们在外头逛了一整天,中午的时候肖艳做东去国营饭店里吃的东西。
有些菜色对于后世来说,实在是再普通不过,随便门口的小店就能买到。但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就是珍馐美馔,让人食指大动。尤其是那一盘桂花盐水鸭,李玉凤忍了好久,才只吃了两筷子。
肖艳倒是看出了她的小嗜好,笑着道:“等你们走的时候,我让田嫂到这里买两只桂花鸭让你带回去,平常家里可吃不到这么好的味道。”
李玉凤觉得怪不好意思的,但还是敌不过美食的诱惑,点了点头。
他们从外头回去,田嫂迎到了门口,看见肖艳回来,笑着道:“夫人,海燕小姐过来了。”
肖艳看了看手腕上的表,心想周海燕这时候就过来,想必是一下班就往她这里来了。
“表姐,你今天出去了呀!害我等了好久。”周海燕看见肖艳回来,站起来迎了她一下,又淡淡的扫了一眼她身后的马秀珍。她对马秀珍倒是没什么意见,可一想到自己被马家人欺骗过,就觉得心里有些不舒服。
好在马秀珍是个非常识大体的人,知道周海燕的身份,同肖艳道:“肖老师,那我先回房把书放下。”她放下了书肯定不会再出来了,知道她们表姐妹有话要说。
肖艳拉着周海燕坐下,见她表情还带着几分不爽,只劝慰她道:“怎么了?难不成还没想明白?”
“哪能呢!一早就打电话过去吹了。”周海燕不屑道,往马秀珍走的放下看了一眼,小声道:“就是心里觉得有些憋闷的慌。”
“行了,你憋闷个啥?你应该庆幸才对,要不是小马在我们家,我们也不知道那马家能这样不是人对不对?这种人家吹了也罢,生了个闺女让她下乡,回家还不让进门,将来你要真跟那马建国结婚了,回头再生一闺女,那你可有的受了……”
肖艳的话还没说完呢,周海燕就急了起来道:“我爸妈就我一个闺女,他们还想把我当生儿子的工具吗?那个什么马建国,他要敢去文工团找我,就让他让吃不了兜着走!”
第87章
李玉凤他们在省城住了四天, 中间陈建军带着他们去了一趟中山陵和玄武湖游玩, 顺便还去拜访了住在郊外的肖艳的父母。到了那里, 李玉凤才知道,原来那个时候……所谓的郊外, 就是后世的内环以内。
省城对于她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看着这个年代的省城,回想它四十年后的繁荣,有一种沧海桑田、风云际会的感觉。
陈建英昨天给冯志刚打了电话,告诉他明天他们一早就要坐头班车回广安。肖艳倒是想留了李玉凤他们多住几天,但再过不久学校就要开学了, 李玉凤也要回去办入学的事情。
陈建军建议李玉虎和李玉凤都考到省城来,虽然首都也有很多优秀的大学, 但那里离广安太远了, 也没有一个亲戚朋友,如果在省城, 他至少也可以照顾到他们兄妹两人。
肖艳让李玉凤放寒假的时候再来省城, 她现在越来越喜欢李玉凤和马秀珍了,就连周海燕也和她们成为了朋友, 并且对马家这样对待马秀珍,觉得非常不齿,坚决和马建国划清界限。
“下次你再来, 把你那个对象也带过来, 让我和你舅舅也见见?”肖艳送她们到了门口, 扭头看了一眼陈建军, 笑着道:“你不是也想见见玉凤的那个对象吗?怎么不说话了?”
“说啥,等他们结婚了,不就见到了。”陈建军笑着说了一句,转头看着李玉凤的时候,神色中就透出了几分严肃,一本正经道:“回去好好复习,希望你们都可以到省城来上大学。”
李玉凤点点头,看着他们两人道:“舅舅舅妈,谢谢你们的款待和关照,还有……帮我三哥娶上媳妇了!”
李三虎正忙着把行李送上汽车,冷不丁听见李玉凤说这话,顿时羞得面红耳赤道:“瞎说……啥呢你……”
马秀珍倒是不介意,李家去了马家提亲,也算给足了她面子。后来听说马建国也没敢再去文工团找周海燕,他们家的人就是这样,柿子专捡软的捏,遇上周海燕这种强势的人,就不敢虎着性子上了门理论了,是再典型不过的小市民了。
只是让马秀珍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场提亲,最后却是这样收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