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陆二奶奶是笃定奶娘一家子出去后会安安分分的。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奶娘一家子会见到一个人,告诉他们可以替自己的女儿出口气,还和他们不相干,事成之后,他们要是想离开这里,也可以帮着离开。
奶娘一家子虽然离开了陆家,可是在陆家也不是没有人脉。自然知道一些龌蹉的事儿,其中就包括陆二爷和陆尚书的小妾的风流事。
再了解陆二奶奶是个什么性子,只要有人发现了这个事儿,告诉了陆二奶奶,那么依着陆二奶奶的性子,不发作出来才怪。
至于宣扬出去,这不是很简单的事儿?
而且,谁也不会怀疑到一个已经出府很长时间的奶娘的。
他们不能把陆二爷给弄死,可是让陆二爷丢了官,名声臭大街,已经心满意足了。
再说,他们胆子也不大,杀人放火的事儿,也做不出来。
做成了这个事儿,带着人家给的银子,拿着路引,奶娘就和全家人一起离开了京城这个伤心的地方。
到时候到了老家,用钱买地,盖房子,照样可以过上好日子。
奶娘也知道,找到自己家的人,根本就不是真正主使的人,可是那又怎么样呢?
能够让他们这样的出一口气,看着陆家倒霉,他们也心甘情愿。
而且,早早的,奶娘就和陆二奶奶说过,京城里住着不容易,想要回到老家去呢。
她对陆二奶奶早就没有了用处,在京城里,陆二奶奶为了表示自己的善心,还要给他们送东西,所以陆二奶奶的奶娘离开京城回老家了,那对陆二奶奶来说,是求之不得。
况且,这事儿是早就说了的,陆二奶奶那个样子,也不会怀疑到她自己的奶娘身上。
“夫人,事情都办妥了。奴才保证不会让别人牵扯到我们府上。”
永安躬身对李梨花说道。
李梨花说道:“办的好,就准你几天假,好好的回去陪陪知春。”
对李梨花来说,这种事儿,也不算什么难办的事儿,只要是弄点陆家的陈年旧事就可以。之所以选择陆二奶奶这边下手,是因为陆二奶奶能够迫不及待的上门来羞辱她,这样性子的人,肯定是有很多不得人心的地方。
而查她身边的人,成功率是很高的。
陆尚书既然想通过联姻,给子孙们找靠山,那本身说明,他的子孙在他心目中,是没有什么大出息的。
这没有什么大出息,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平庸,所以没有什么大出息,还有一种就是喜欢惹是生非的。
从陆家人的脾气就可以看出来,陆家人是属于后一种。
喜欢惹是生非,那么手里的辫子就很多,从这些辫子里面,抓出一个看起啦不起眼的,那是很容易的事儿。
现在自己的丈夫还没有回来,如果动作太大,容易被人察觉,联想到自己府上,可是这不起眼的辫子,还是他们自己内部闹出来的,和自己家就没有什么关联了,她正好可以坐着喝茶,好好的看陆家的戏。
陆家发生的这个事儿,可能对陆尚书到不了伤筋动骨的地步,可是谁能小瞧了这样的小事儿呢,以后陆尚书在别人的眼里,就是治家不严的代表了,儿子不成器,睡了老子的女人,陆尚书这个绿帽子戴的不知道多憋屈。
私底下被人笑话的不知道有多少,陆尚书如果还是要在朝为官,这种被人暗地里嘲笑的感觉,可就是一直伴随着他呢。他心里会好受?
一个治家不严的官员,虽然说不拘小节,可是对他的能力的质疑,也会存在。
就打个比方,如果他再有什么提议,在皇上的眼里,那就没有以前起作用了。
当然,这不会牵连到赵水生,毕竟,赵水生被提议去赈灾,可是还有几个阁老的事儿呢。
况且,最后看得是赈灾的效果,而不是看陆尚书的后院的事儿。
戴阁老自从陆尚书家里发生了那个事儿后,就和陆尚书保持了距离,不然被人看见,还以为自己和陆尚书一样无能呢,连家里的事儿都管不好。
不过私底下找了陆尚书,把陆尚书好好的说了一顿,这年头,谁家没有个见不得光的事儿?
可是谁家像他家这样,闹得沸沸扬扬的?
“你该不会是被人算计了吧。”戴阁老怀疑的说道。
可是,如果不是他儿子真的和他的小妾睡觉了,这事儿就是算计也算计不来啊。
陆尚书老脸通红,要是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小妾是第一次睡觉,就被人发现了,那么还说的过去,是被人算计了,可是陆尚书私底下审问过自己的二儿子和他身边的人,知道这个二儿子和那个小妾这种关系,都已经一年多了,人在河边走,哪里不湿鞋?
这个二儿子别的本事没有,这偷香窃玉的本事,倒是大的很,能瞒着自己和家里人一年多,要不是二儿媳妇是枕边人,发现了不对劲儿,大家都还不知道。
而自己的二儿媳妇那种性子,这种事情哪里忍得住?吵吵嚷嚷的大家都知道了。
只是自己的老妻也是个办事不利索的,没有把消息封锁好,最后传扬了出去。他总不能把老妻给休了吧,就为了这个事儿。
戴阁老看陆尚书的表情,就知道怎么回事儿,果然说他治家不严,还真是没有冤枉了他。
谁家没有个年轻的小妾,人当官到了这个地步,稍微的享受一番,也是很有必要的,年轻的姑娘,能让人年轻起来,就是戴阁老家里也有几个年轻的姨娘,可是他家里谁干弄这么一出红杏出墙?
陆尚书当官倒是当的不错,可是家里的事儿,却弄得一塌糊涂。
看来,这陆尚书以后也就止步于此了,想要更进一步,难上加难。
“赵侍郎在河南那边赈灾,听说做的很不错,你自己要有个心里打算。”
他 是阁老,比别人更容易得到消息,赵水生到了受灾的地方,先就近征收了粮食,那些大户人家虽然经历了水灾,可是谁家没有藏粮的方法?赵水生先征收了这些大户 人家的粮食,然后等朝廷赈灾的粮食到了之后,再还给这些大户,反正也不会损失些什么,这些大户人家乐得给钦差大臣卖个好。
总比白白的给钦差大臣送东西要好的多吧。所以都很踊跃,人有了粮食,这人心就稳定了下来,其他的事儿就好办多了。真是小瞧了这赵水生了,原本以为他能坐上这三品的位置,多少是靠了温如庭,再加上运气,没想到还真是个有本事的。
☆、第195章 谣言来
不过,没过多久,也有地方传来有了瘟疫的事儿,京城的局面就有些紧张,要知道,如果真的是瘟疫,到时候治不好,说不得就要派军队过去了。
也有人传出谣言,说是从京城派过去的钦差们也已经感染上了瘟疫,现在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有和赵家关系不错的人家,看着李梨花的表情都是同情的,他们也听到了这消息,万一这赵大人回不来了,这赵家可就要垮了,赵大人的两个儿子都还小呢,就是要出仕,也得十来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