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① 中国流:开局定式,由中国棋手陈祖德九段首创,后又由各国棋手发展出“高中国流”、“迷你中国流”等其他布局方法。一般提到的“中国流”都是指低中国流。黑开局后,黑方第一着走星位,第二着走邻角小目(“4.三”),第三着走“3.九”,由此构成的开局走法。百度百科
② 三连星:开局定式,星位处于四线,一般来讲,星布局重视取势,而且由于星是一手棋占角,布局速度较快。在形成“二连星”之后在两星之子的中间星位上投子,构成三手棋均在相连接的星位上(黑三子同在一条直线上)。百度百科
③ 理光杯赛制。中国棋院赛制介绍摘录
④ 取自《黑白之道》胡延楣,陈祖德访谈部分。陈祖德 1944年出生,上海人。围棋国手,中国棋院第一任院长。1963年9月27日,陈祖德受先战胜日本杉内雅男九段,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击败日本九段棋手的中国人,打破“日本九段不可战胜”的神话。1980年,陈祖德患胃癌,在病中撰写自传《超越自我》,成为激励一代人的名作。
☆、2旧时光
程祥走出棋院大楼的时候,就看到江定波靠在车边等他,他已经脱掉西装外套,里面的衬衫却还穿得严谨。
这大热的天,也真难为他一直这样捂着。
“你不会解开两个扣子,不热吗?”程祥笑着问他。
虽然心里不待见自己主动打招呼,不过见他一直等,程祥也就不再坚持,江定波这人,说少做多,他是比较了解的。
“热是热,但还是要穿整洁。”江定波看程祥先说话,跟着摆出了笑脸。
其实打小,他就最疼这个比他晚进门一年的师弟。
他们两个家都在县里,父母也都是工人,在那个年月,算是条件不错的。
江定波会去学棋,是因为他爹妈和他们的老师华岩九段的夫人是一个厂的职工,他去华老家里玩过几次,华老也顺便点播他一二,没想到他天分不错,小小年纪就有慧根,这才做了排行第四的入室弟子。
当然,之前的李阿姨也不能叫了,改叫师母。
那时候江定波才五岁,最小的师兄卓靖文已经□岁了,自然全家人都向着江定波这个最年幼的孩子,老师华岩身体不好,他的指导棋安排很少,几乎把心思都放到了这几个徒弟身上。
跟意志坚定但稍有些一根筋的大徒弟和不太刻苦又喜欢走歪门邪道的二徒弟比起来,华岩对表现稳定但棋才不是太好的三徒弟和勤学刻苦又聪明的四徒弟期望最大。
虽然老三的棋感稍差不能拔尖,但他心态非常好,而老四无论哪个方面都表现出色,是个能在职业里一直闯荡的人,那一年里,华岩都非常高兴,对几个徒弟的指点也就更多些。
后来,程祥的父母送来了这个江定波日后纠缠一生的小师弟。
程祥来的时候,和江定波当年一样大,也是刚刚五周岁,他小时候比较皮,但惟独下棋的时候能坐定,思绪从来不乱,无论旁人怎么打扰,都不放在心上。
华岩最欣赏小徒弟的就是这一点。
他原本是在家门口的棋社学启蒙,启蒙班的老师是个业余高段,发现程祥的棋才和算力非常拔尖,便找了父母,建议他们找华岩来专门学棋。
程祥父亲比较有文化,高中毕业,一看孩子还有这天分,二话不说就找到了华岩家的大门。
华岩自然不能随便收徒弟,但只下了一盘,便当机立断,定下了最后一位徒弟。
江定波和一般的小朋友不一样,一般要是家里来了一个跟自己争宠的孩子都会不高兴,但江定波却非常开心,因为这小师弟,不仅能跟他一起下河摸鱼,抄写作业,还能一直跟他下棋,程祥小时候鬼点子多,下棋很有意思,江定波最喜欢跟他一起研究变形。
于是岁月,就在家乡那条小河间流淌而过。
程祥至今还有一个铁皮盒子,那里面有江定波送给他的所有玩意,有芦苇叶编的蚂蚱,有他因为补课没看到的赛程直播棋谱,有他帮他抄过的作业本,也有借给他他再也没还过的橡皮。
这个盒子,他原本在家的时候压在书柜下面,现在自己一人住在北京,就藏在床底下,几位师兄偶尔还会过来,他不能让任何人看到。
那是他儿时记忆里,最宝贵的部分。
程祥回过神来,他和江定波已经驶离棋院,街上车流穿梭,路边人来人往,这座热闹的城市,他已经生活十余年。
“师兄赢了吗?已经回去了?”
“师兄最近状态不错,比完就回了。”江定波注意着来往车辆,慢悠悠回答。
他们一问一答,又再度陷入沉默。
因为太熟,没话讲也很自然,但程祥总觉得在这样密闭的空间里,两个人不说话很奇怪。
他憋了十来分钟,还是说:“你今天的对手如何,也是个新初段吧?”
前方路况有点乱,江定波等了一会儿才说:“比你那个大不了几岁,倒是更沉稳一点,我用了点激烈手段,他认输比较快。”
别看江定波老好人一个,但他棋风却很犀利,从来都是得理不饶人,一旦叫他抓住弱点,那要翻身便很困难,跟他斗了这么多年,程祥是相当熟悉这一点的。
心里为那孩子默哀片刻,扭头就看到一座装修古意的茶楼出现在眼前。
“今天二师兄在,叫我带你过来。”江定波把车停好,转身跟程祥交代几句。
二师兄周哲在很多年前,就放弃走职业了,按他的话讲,既然在一个地方没有奋斗的希望,那么就换个地方奋斗。
他在定段五年之后就下海经商,彻底离开了职业圈。
有时候,放弃,远比坚持艰难。
这家名为逸轩的茶楼,正是二师兄周哲的产业。
这位二师兄是十分难得的经商奇才,小时候他们因为下棋,文化课就放了下来,他十五岁定段,二十岁下海经商,转眼也就十来年,就在京城闯下一片天地。
虽然他已不再走职业,但棋还是没有放下,棋院附近的这家茶楼和一家棋社,都是他的产业,虽然棋社也就勉强维持收支平衡,远不如他的私家酒楼挣钱,但到底是他心头所好,即使赔钱,也乐意做下去。
棋社里棋迷较多,他们一般见面,都选择在这家茶楼。
江定波推开茶楼的竹门,一阵冷风袭面而来。
周哲是个很有品味的人,这间茶楼里小桥流水,绿竹红窗,倒别有一番情调。
等在门口的迎宾小妹见到客人,正想招呼,但定眼一看,却是老板的熟人,于是脸上笑容更灿烂,直接说:“江先生程先生,老板正在二楼等,还是谈幽。”
周哲从小学棋,虽然现在经商,但骨子里是个风雅人,就连酒店雅间的名字,都是他自己起的,说这叫企业文化。
江定波和程祥轻车熟路上了二楼,谈幽在最里面那间,他们刚一推门进去,就看到周哲与其夫人坐在里面品茶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