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东京浮华梦(128)

果然,这场商业见面会结束后,商客们纷纷打听起津阳县的事来。

一时间,“津阳县招商”成了楚州最热的话题。

.

百里言玉在新和县待了两日就走了,到其他地方依旧如法炮制,将津阳县招商的事又宣扬了遍。

这般慢慢悠悠、招摇过市地行了将近月余,途经十数座富饶之城,最后才到达津阳。

然而经过他的宣扬,津阳县的事在江南以及江北之地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等百里言玉再踏入津阳县的土地时,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跟数月前荒凉的情景截然不同,津阳县现在到处都是人。

田地里是开荒种地的农夫,官道上是拉货的车马,城中街道随处可见各地商人,连茶寮里也挤满了吵吵嚷嚷的人群,皆在热火朝天地讨论招商之事。

他视线一转,见不远处许多人整齐有序地排队,人人手上拿着个小木牌,满面欢喜。

百里言玉好奇:“那是什么?”

一个路过的农夫跟他说:“那些是修路的工队,这会儿下工,等待记工时呢。”

“何为记工时?”

那农夫道:“陆县令贴出告示,凡是出力修路的人不仅能领工钱,做工到一定数额的,还可在津阳县得一座宅子或是领一亩田地。”

“所以现在啊,我们津阳县到处都是外乡人,这些人许多是无家可归的流民。如今来了津阳县,他们不仅有家,还有田地耕种。”农夫骄傲问:“你是外地来这经商的吧?哎,估计来迟咯,好买卖都被人挣去了。”

说完,农夫摆手扛着锄头走了。

百里言玉惊讶又诧异,正想对苏瑛说“陆妹夫还是有几分本事的”,就听见有人喊:“二姐?百里公子?”

两人双双转头,不远处,停了辆马车。许是因官道上车多,马车行得缓慢,苏绾索性跳下车朝他们跑来。

到了近前,苏绾一把将苏瑛抱住:“二姐果真是你!我收到你的信早晚期盼,你总算来了!”

百里言玉再见苏绾,一股亲切油然而生,当即凑过去问:“我呢?没看见我?”

“看见啦!”苏绾福了福身:“多谢百里王子,你一路上的事迹我可听说了。若没你大肆宣扬,津阳县不见得有这么多商客。”

“我厉害吧?”百里言玉得意。

“可不是?”苏绾竖起大拇指:“百里王子足智多谋慧心妙舌运筹帷幄.”

夸到一半,一旁的陆安荀听不下去了,勾住百里言的肩:“走走走,杵在这做什么,已为你们设宴接风洗尘。”

“哎.我还未叙旧完。”

“你跟苏绾有什么好叙旧的?”陆安荀不爽:“她们那是姐妹俩,与你有何干系?”

“我是她姐夫啊。”

“.”

.

县衙里,后院厢房。

苏娴已经准备好了酒菜,三姐妹在异地相聚,别有感触。

“几月不见,小妹不仅不见瘦,怎么瞧着.”苏瑛端详苏绾:“像是丰腴了些?”

苏娴莞尔:“你瞧得没错,来了津阳县越发没人管束,她整日捣鼓吃食不胖才怪。”

“还说我,大姐姐不也吃了许多?”

“是是是,我也跟着享口福了。”

“二姐这次来待多久?”苏绾问。

“我来看看你们。另外.”苏瑛说:“我常年待在京城,还从未出门游历过,这趟若不是百里言玉出行,兴许父亲和母亲不一定同意。”

“对了,你跟百里王子.”苏娴问:“你们.”

“我们怎么了?我们没什么!”苏瑛一脸严肃。

苏绾可是知道内情的人,当即笑得前仰后合:“有句话叫做此地无银三百两,二姐急着否认作甚?没人说你们有什么啊。”

“.”苏瑛瞪她。

苏瑛向来是个沉得住气的,此刻竟是也窘促几分。苏娴不再打趣她,便换了个话题。

“家中情况如何?”

“一切都好,萧珉三字经已背完,如今开始背孝经了。”

提到儿子,苏娴脸上露出慈爱的笑:“想必他也很想我了。”

“要是三姐在就好了。”苏绾说:“这样我们四姐妹就齐整了。”

苏瑛说:“母亲欲让三妹年前回去,但三妹似乎不愿回。”

“三姐那边情况如何?”

指的是二皇子的事。

苏瑛将此前百里言玉在京城打汝南侯府三公子的事说了遍,然后道:“汝南侯能这般识大体可不是他真有肚量,一来百里言玉身份在那,二来也估计是二皇子不愿给他们撑腰。”

“这话怎么说?二皇子娶的不正是他汝南侯的女儿吗?依二皇子妃疼爱胞弟的程度,应该不会这么轻易就算了。”

苏瑛想起柴氏的话,低低道:“估计是二皇子那麻烦缠身,腾不出精力管这些。”

哦,原来如此。

“不说这事了。”苏娴举杯:“难得我们三姐妹在这还能相聚,不如趁今夜尽兴饮酒如何?”

苏瑛诧异看向苏娴:“大姐何时喜爱饮酒了?”

苏娴道:“谈不上喜爱,兴致到了就饮。来了津阳后我才发现,若是什么都规规矩矩,活着还有何趣味?”

“就是嘛,来来来。”苏绾将酒杯举过去,与她相碰:“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今晚我们不醉不休!”

“好!不醉不休!”苏瑛也举杯。

姐妹三人在后院吃酒,而前院县衙内堂坐着陆安荀、百里言玉,并陈淮生、丁三、朱茂和卫峰等人。

酒过三巡,陈淮生跟丁三和朱茂起身,举杯道:“安哥,这杯酒我们仨敬你,没有安哥,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是啊,我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有这样的好日子。”丁三说:“我从小没爹没娘,家在哪也不知道,要不是安哥帮我弄了个杀猪的营生,我丁三恐怕还在街上讨饭吃。”

他又道:“现在跟以前比起来,虽然又累又苦,但我丁三每天干劲十足。这才像人过的日子,活得像个真正的爷们儿!”

朱茂也笨嘴拙舌道:“我.我也是。以前我不敢想这样的好日子,现在我不仅敢想,还敢想娶媳妇生崽的事!”

“瞧你这傻样!”陈淮生笑他:“这才哪到哪?安哥让你平日认的字你认了没?”

“多认几个,”他说:“往后还有更大的事等着咱们。到时候咱们有本事了,还愁娶不到媳妇?”

朱茂深信不疑点头:“安哥!您一辈子都是我安哥!不换了!”

话落,众人大笑。

犹记得最初陈淮生、丁三和朱茂等人追随陆安荀来津阳县时,个个皆是一副泥腿子的模样,几个月的成长令众人变了副精气神。

如今陈淮生算是津阳县的二把手,陆安荀忙着修路开荒建水渠,津阳县琐碎打理就交到了陈淮生手上。

平日处理些诉状纠纷什么的也练出来了,如何断案,怎么查证,已然熟稔,实在拿不定的才会请示到陆安荀这边。

而丁三则继续负责津阳县的税收之事,随着津阳县的商市越来越繁盛,他下头也增加了许多人手。平日所收账目交与苏绾,苏绾负责看账,丁三负责收税,各司其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