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夫人一目十行地看完宋妈妈的口供,面色发白。她将纸张一角捏住,越来越用力,脑筋飞快地转动着。
她想到了皇帝不准端王进宫的事,想到了平南王改变计划匆匆回京的事。因为了解自家做过什么,一直在害怕这两件事都因周家而起。现在看来,难保不是怕什么有什么。
黎薇珑发难,应该只是开端,周家的祸事,在后头。
皇后放下茶盏,“本宫一直以为,你聪慧、精明,却不想,连儿女都管教不好。”
这就是定罪了,不想给她辩解的机会。周夫人如何看不出这一点,连忙跪倒在地,“臣妾无能,持家无方。日后定当严加管束儿女。”
皇后满意地笑了笑。和聪明人说话,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枝节。
料想周夫人也想见得到,这事情只是一记警钟,就算薇珑能忍下这口气,平南王也忍不了。不出意外的话,过段日子,事情真正闹起来,皇帝一定会发落周国公,周夫人一定会被连累。
这些,薇珑必然也明白。
既然如此,她就不需要在言语间让周夫人难堪,道:“回府之后,好生思过。近几个月,不需进宫请安亦或赴宴,不得出门走动。”
“臣妾领旨。”周夫人深深一拜,告退离开。
回府的一路,她心绪格外焦虑。要怎样做,才能避免平南王追究益安、清音的过错?
到了正房门口,周清音迎上来,忐忑地道:“娘,皇后娘娘召见您,是为何事?”
周夫人懒得搭理她,径自进门,步入厅堂,转入东次间。
周清音亦步亦趋跟随。
周夫人停下脚步,“托你的福,皇后娘娘让我闭门思过,不得出门走动。”
“啊?!”周清音震惊,“这不就是将您禁足了么?那我……”
因为末尾两个字,周夫人万分失望。她闭了闭眼。
周清音心念一转,“是不是黎薇珑在皇后面前搬弄是非了?”
周夫人抿了抿唇。
“一定是她!什么淡泊名利、为人随和,都是那杆子闲人捧出来的。她其实就是个两面三刀歹毒下作的货色……”
周夫人抬起手来,狠狠地给了她一巴掌。
猝不及防之下,周清音被打得一个趔趄,惊呼出声。站定身形,她下意识地摸了摸脸,感觉到嘴角淌出了鲜血。
周夫人却是若无其事,在临窗的大炕上落座,唤丫鬟上茶。
周清音看着手上沾染的血迹,愣了片刻,才认清自己被打的事实。
“你记住,”周夫人语气森冷,目光如霜似雪,“此刻起,再有一句不知轻重、诟病黎郡主的话,我就赏你二两砒|霜。比起你活着丢人现眼,我情愿要一个死得体面的女儿。”
周清音惊惧交加地睁大眼睛。有那么一瞬间,她怀疑母亲被黎薇珑收买了。
周夫人问道:“上午黎郡主和你说了什么?”
周清音低下头去,嗫嚅道:“她说……要蓄意刁难我。”
“嗯。说到做到,这才是真正的高门女。”
“……”
周夫人无声地叹了口气,“但愿她只是刁难你,而不是左右你的一生。”她摆一摆手,“去佛前上一炷香,自求多福吧。”
“……”
周夫人吩咐丫鬟:“去外院知会管事,把我们的国公爷、世子爷请回来。”
第23章 饿了
过了申时,薇珑辞了皇后、柔嘉公主,回往家中。
路上,母女两个酷似的妩媚容颜、璀璨笑容,在脑海反复闪现。
平心而论,皇后对她的照拂,不亚于皇帝。对皇后敬而远之,是在前世柔嘉大婚之后。
皇后生于江南李氏,柔嘉嫁的那男子,是她的表哥。大婚之后,柔嘉随夫君去了江南,再不曾回京。成婚前,二人各有意中人,成婚后相敬如冰,各过各的。
谁是柔嘉的心中明月,薇珑从不曾问过。只是一直记得,柔嘉在大婚之前,与她携手走在御花园,对着满园繁花落泪。
“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矜持,不该磨着他;他也不该纵着我,一直等着。眼下好了,平白成了棋子。”柔嘉如是说。
已经与皇后达成默契,外人再说什么都显得苍白无力。
薇珑只是气皇后一点:诗书传家的李氏,根本不能成为梁洛的后盾。牺牲女儿的幸福,分明是多此一举。
可是,一个深宫里的女人,除了娘家,还能指望谁呢。
她只能尽量理解皇后,但再不能由衷地尊敬。
那痛失所爱的,是她从小到大的姐妹。姻缘不如意的路,最不需要好友同行。
今生有没有可能,帮柔嘉改变生涯?
会尽力,却没把握。
好在那是两年之后的事,不需心急。
大不了,到时候求唐修衡帮忙。
思及此,她不由暗暗叹气。他何时回来?想与他说说话,还有不少事要商量他。
说了要半个月左右,就没有提早几日回来的可能。在其位谋其事,临行前再觉得多余,行程中也不会敷衍了事。
第二天起,黎兆先把外书房腾出来,让薇珑面见管事,合账、安排年前和来年诸事。
这方面,薇珑已经得心应手:都是银钱出入、人情来往相关的事,她只需要理清楚账务,与管事们商量出各项事宜最稳妥的章程。
建造园林就不同了。当初给舅舅修缮府邸、改建花园的时候,她要隔三差五算算账,绞尽脑汁地找出省钱的地方,去填补需得工匠返工的支出。虽然超出预算是绝对的,可也不能太离谱。
彼时很有些焦头烂额,有时做梦都在算账,最终的结论是值得:熬过了那一段,打理庶务的时候,不知道多轻松。
身在外院的几日光景,每日哪些人登门、送帖子,便是没有外院的人与薇珑提及,荷风涵秋几个也能听说,告诉薇珑。
梁湛曾两次下帖子、一次亲自登门。黎兆先每次都吩咐吴槐找借口推辞掉,横竖不理,也就是了。
两个公侯之家曾托人来到王府说项。虽说黎郡主的婚事少不得要皇帝赐婚,但男方提前来探探口风最好,若是直接到皇帝面前请求赐婚,未免唐突。
这样的事,从前两年就开始了,黎兆先一概以想多留女儿几年为由,和颜悦色地婉拒。
周家也托人来说项,黎兆先一听就满腹火气,当场冷了脸,端茶送客。
这些都是薇珑料想得到的,分外庆幸父亲的命途改变。如果只有自己,根本挡不住梁湛前来。
腊月初十那天,皇后赏赐了薇珑一些颜色娇嫩、素雅的衣料,柔嘉派了宫女晚晴随行,送来了她亲手绣的几条帕子和一封书信。
在信里,薇珑得知了意料之外的事:
林同前几日进宫,给贤妃请安。之后,贤妃见到皇帝、皇后、嫔妃的时候,提起了周家先后几次到唐家提亲的事,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周清音一心要嫁唐修衡。因着林同有一次在场,话自然十分可信。